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亚极量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毛细管粘度计测定血浆及全血粘度,以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得出以下结果:一般健康受试经70%最大吸氧量至疲劳条件运动后,血细胞压积、高切、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显著上升;自行车运动员经过30分钟70%最大吸氧量持续运动,血细胞压积、高切、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显著上升;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各项指标及机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海拔的交替训练对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甘孜州体校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队队员共28名,将运动员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人.实验组采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方法,在海拔高度变化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住高练模式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12min跑测试,并记录在规定12min内跑出的距离,然后对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大摄氧量、血氧饱和度、血乳酸以及血液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进行检测.结果:(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RBC数目增加,HGB显著增加,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RBC增加更加明显,但HGB数量低于亚高原训练后;(2)交替到亚高原训练2周后12min跑成绩提高了12.2%,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成绩降低了2.6%,P<0.05;(3)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心率变化不明显,但高原训练4周后心率有所增加,运动后即刻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血乳酸值,P<0.05.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显著提高,P<0.01,与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高原—亚高原训练后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升高更加明显.结论:(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连续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反而降低,可能是长时间低氧环境下运动突破了机体对低氧的耐受极限所致.(2)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给予机体一定的缺氧刺激,又能避免高原训练中的不利因素,能够保证有一定的训练强度,从而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建议: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平原地区的运动员到高原进行训练时很难在缺氧环境下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可以让运动员先在高原居住一段时间,等到机体出现高原习服时,对低氧有一定的耐受后再进行小负荷训练,然后再到亚高原进行大负荷训练,从而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运动员在平原比赛期间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宁体校6名世居高原青少年田径径赛运动员,分别对高原训练和平原比赛期进行了4次测试.结果经过高原训练后、在平原比赛期间,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基础心律和血压逐渐下降,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都较为明显,且血红蛋白的下降先于红细胞计数;血清睾酮持续升高,血清皮质醇有所降低,其比值明显升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下降明显.结论:世居高原运动员到达平原7天后,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所以世居高原运动员应把握好下高原的时间.以免下高原过早,使运动员的心功能下降和红细胞过多的消耗;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也应多进行平原训练,以促进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肌肉获得较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流变性的正常是保持微循环正常灌注和氧气运输的必要条件。大强度长时间运动会引起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低下又成为影响运动能力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世居高原的20名运动员(实验组、对照组各为男6名、女4名)进行了高住低练法的研究。其方法为:实验组(6男、4女)夜间睡在模拟4000m低压舱(10pm-6am;8小时),白天在原居住的高度进行强度训练(共4周),对照组(6男,4女)睡练均在2260m,并执行相同的训练计划。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对间歇性暴露于4000m高原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未能达到刺激肾脏释放EPO和通气量增大的低氧效应;虽然实验组VO2max、3000m比赛成绩自身前后比较有所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综述了长期有氧运动和高原环境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以及血液流变性改变对有氧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希望能为在运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等常规指标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指导训练时,提供更科学全面的分析线索。  相似文献   

8.
世居高原铁人三项运动员平原训练期间的机能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成都军区铁人三项队运动员于2004年1月至2月的下高原到平原(三亚)训练进行了全程跟踪,测试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下到平原后,运动员HGB、RBC、HCT等指标逐渐下降,直到第3周开始,各项指标才逐渐回升,到18~21天达到峰值。CK的高值出现在下到平原后第3周,为431±123.7U/L,随后逐渐下降并保持在一定水平。BUN的高值出现在第1周,为5.83±0.41mmol/L,而且在整个训练期间BUN值保持在1个较理想值水平。T值无显著变化,处于较好水平。建议高原运动员平原训练时,在血红蛋白出现上升时,可考虑增加运动负荷,尤其是运动强度,以达到强刺激、激发运动员潜能的目的;在参赛时间上最好安排在下到平原的第18天左右。  相似文献   

9.
黄荣  杨柳 《体育世界》2007,(3):60-62
科学合理的营养是运动员的动力之源。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阐述了运动营养补剂的概念和作用机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营养补剂,说明营养补剂对运动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10名云南省男子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22天的高高原训练,训练地点为安宁(海拔1820 m)、香格里拉(海拔3263 m)和大理(海拔2008 m),采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试仪进行运动员晨起和训练后即刻血氧饱和度(SpO2)测试.发现:运动员的SpO2在到达香格里拉后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4.12%~7.22%,于第...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对男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军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119-120,118
通过对29届奥运会中国男子轻量级赛艇队员,在高原训练前后HB水平变化,多级负荷测试中血乳酸和心率变化,以及6km成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队员血液携氧能力、骨骼肌代谢能力和心血管系统的有氧能力均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舞蹈训练、音乐素质培养、心理训练四个方面对运动员的表现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田中  崔书强 《体育科研》2013,(5):64-66,71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价方法,为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皮划艇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包括8名男子皮艇、7名女子皮艇和6名划艇运动员。利用皮划艇测功仪采用逐级递增负荷至力竭测最大摄氧量、利用4级1 000 m递增强度划船测试乳酸阈(4 mmol/l对应的船速)。结果:伦敦奥运周期我国优秀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的绝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25±0.22)l/min、(3.58±0.22)l/min、(4.85±0.13)l/min;相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7.28±3.8 1)ml/(kg·min-1)、(50.92±3.78)ml/(kg·min-1)、(54.72±5.3)1ml/(kg·min-1),,经过3个月训练后男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无明显变化,女子皮艇运动员明显提高;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乳酸阈船速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都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1.92%、3.77%和14.37%。结论:我国伦敦周期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高于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平均水平,和最大摄氧量比较,乳酸阈表现出更好的训练可塑性,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方法:以我国35名优秀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各时段气体代谢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运动员水平越高,VO2max越大,散打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有目的通过身体训练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促进运动员整体供能水平的提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RQ、HR、O2-pluse和BLa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优秀组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心肺功能和耐受乳酸能力均优于一般组运动员,揭示散打运动水平与运动员有氧和糖酵解供能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医内科辩证和因时制宜原则 ,对校田径代表队在夏季比赛期间服用活血皇浆前后进行血液动力流变学和血液有形成分参数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运动员服液后在脉率 (PR)、每搏量 (SV)、心输出量 (CO)、左心有效泵力 (VPE)和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 (EWK )改善的同时 ,出现心肌耗氧量 (HOV)、心肌耗氧指数 (HOI)、心肌血液需要量 (CMBN)、心肌血液灌注量(CMBV)和总周阻 (TPR)、标准周阻 (SPR)、收缩压 (SP)舒张压 (DP)等参数下降 ,呈现机能和能量节省化 ,而血液状态则表现为血容量 (BV)增多 ,全血粘度 (η)和还原血粘度 (ηr)下降 ,切变应力增高 ,血流速度加快 ,有利于维持微循环正常功能。血液有形成分的改变提示 ,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比积 (HCT)和血小板 (PL T)有增高趋势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下降 ,则有可能与 BV相对增多 ,红细胞 (RBC)体积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6.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在某一水平上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活动的主观判断能力和信念,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无论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能刻苦认真的训练、自信有能力掌握技术和在比赛中竞技水平稳定良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各竞技健美操专业队在日常训练中重视队员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补肾方剂对运动员机能状态及有氧能力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2名受试者服用补肾方剂及安慰剂前后的机能状态进行监测,以观察补肾方剂对运动员有氧能力作用的效果。结果显示:服药后红细胞生成增多、血红蛋白增加、乳酸无氧阈功率提高、运动后5min和10min血乳酸值下降,表明机体携氧能力和机能状态改善,有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苏展 《体育科技》2013,(5):67-69
通过对20名体院男子散打专选大学生和20名普通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和运动中及运动后血乳酸水平测试,揭示散打项目虽以无氧代谢能力为主要供能系统,但氧化能系统的训练也不可荒废.实验结果表明,散打专选大学生的糖酵解供能能力较高,同时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帮助其发挥强大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