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身体美学为核心对象,从个体内部的审美素养与外部的媒介传播出发,纳入审美偏爱的调节效应,对个体体育艺术审美体验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剖析。研究发现,审美观念、审美知识与审美能力是主体感受体育艺术审美活动的基本素养,其与外部传播媒介会共同促进个体在体育艺术审美过程的感知体验。研究认为,正视个体对体育艺术活动的客观表达可以弱化人们的主观认识与评价,有效促进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素养将有助于个体在体育艺术活动审美中产生更丰富的体验感,进而获得满足感、愉悦感。  相似文献   

2.
冬季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学视阈下深层次挖掘冬季体育运动中蕴藏的美学元素,总结出目前冬季体育教学存在缺乏对冬季体育运动美的发现,冬季体育教学过程缺少美的运用,冬季体育教学环境欠缺美的体现等现状;提出树立美育观,充分挖掘冬季体育教学中美的元素,将美育贯穿于冬季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美学素养,营造冬季体育教学美育环境等冬季体育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为更好地完成冬季体育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验是人类最为直观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包括宗教体验、认知体验和审美体验三种类型。研究通过体验、审美体验问题的美学向度考察,认为体育观众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是运动者自我对象化的结果和观众生命体验的情感共鸣,观众与运动者共同构成体育观赏体验的审美关系;运动者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意志体验,是运动者通过意志努力而实现的自我对象化过程与运动者意志体验内化的情感表达,运动者与自身及其身体外延物共同构成运动参与体验的审美关系。体育审美体验是体育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诠释与促进竞技观赏、体育消费、运动参与和美好生活实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丹 《体育科研》2016,(6):69-74
以2002—2012年间的《体育人间》节目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体育纪实节目的视觉美学。通过分析和研究,对《体育人间》节目形成的视觉美学风格提出一些见解,也对节目的发展进行思考,并对中国体育纪实节目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韵  邹玉玲 《体育科学》2013,33(1):89-93
在席勒美学思想关照下,依循其在人性省思基础上提出的人需要超越内在的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对立状态,转而追寻作为一种审美的自由存在着的人的游戏冲动这一核心理念,对体育本质进行了与之相应的美学解读.研究认为,体育中的人是在生命潜能的释放与理性思维的运用这一内在交融,又不断冲突着的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之间,生成着融二者于一身的游戏冲动.这一游戏冲动的实现,使人在体育的过程中,既能够切身体验着体育所给予人的生命潜能的释放,也能够在理性思维的指引下实现着体育的规范与形式,使体育运动中的人呈现出一种审美而自由的“活的形象”,而这也正是体育的审美本质之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中存在着"分析"与"思辨"两条互为辩难的道路,然而两者都蕴含着投射主义的研究预设。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批判反思下,审美话语的过程性分析取代了投射主义下体育之美概念逻辑推演方式,主要展现为审美性的形成,运动性的融汇和"双向建构过程"的发展。体育"错误——纠错"行为是体育审美话语分析的一个范例。鲍姆嘉滕、波兰尼、霍普斯科尔、康德与尼采的理论观点分别呈现了体育"错误——纠错"审美话语的审美性、运动性和"双向建构过程"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反思与范例研究的基础上,体育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方式从概念阐释转向了"体育表现"到"体育之美"的建构过程,并形成了实践分析的步骤和程序。  相似文献   

7.
以黑格尔的美学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价值取向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亲身体悟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美学视角下太极三式对社区体育实践的审美创造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太极三式中的美学特征,并利用其在社区体育活动中进行审美创造,以更好地推广太极三式在社区间的传播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分析其与广州体育中考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提出体育教学应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首要任务,应注重运动技能的学习,应挖掘评价的多元功能,应与中考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黎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66-67,125
提出体育的“目的”、“任务”和“目标”,是为了规定体育实践将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其首要条件必须符合体育的本质,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人文精神。通过对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育基本理论教程》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材《体育概论》中体育“目的”、“任务”、“目标”的提出方式及内涵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体育概论》的提法更为合乎国际惯例,其内涵更为强调人的主体性及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公约》的生效对于体育调解制度的理论分析和制度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国内外体育调解制度的发展现状,厘清《新加坡公约》的基本概况与关键要点,探析体育调解制度的优势和不足。《新加坡公约》下我国体育调解制度的完善对策:以《体育法》修改为契机,增设体育调解条款;规范体育调解过程参与人员行为准则,明确权利和职责所属;未雨绸缪,细化达成的体育调解协议的认定规则与执行程序;严格限定体育调解的时效性,促进体育调解与体育仲裁的有效衔接,完善多元化体育纠纷解决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体育本质的问题众说纷纭,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从体育的真义,体育的功效,及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等方面对体育进行了论述,可以看出他所倡导的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的健身体育。  相似文献   

12.
《体育的未来》一书由英国学者大卫·科克所著,共分8章.该书立足当代英国、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学校体育历史与现状,梳理出体育的三种未来场景,包括趋同、激变和灭亡.书中定义体育的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审视体育中“技术动作存在体育”主导的观点,以及重构体育所依托的若干关系范畴,对我国的体育理论与实践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体育保健学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体育运动的知识也有医疗保健的知识,更有人体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体育保健学,能够更好地指导当代大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实现体育健身、体育强国的目标。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需要亿万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人才是综合性的人才,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较高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也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强健的体魄,因而开展体育保健学是时代的要求,基于此,我们要探究和实践《体育保健学》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对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至关重要。毛泽东在百年前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经典范例,从体育概念认知、育人地位、科学功效、锻炼方法与原则等方面阐释了体育的教育内涵;其价值意蕴在于具有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导航学校教育理念、确立群众体育思想、提倡终身体育意识的指导价值。提出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立德树人,强调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寓德于体,提升体育品德的教育效益;健体育魂,实施项群化课程精准思政;为人师表,提高教师引领的专业能力;激发内驱力,增强学生参与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赵超君 《体育教学》2010,29(1):67-67
认识你以后我就被你那精炼的言语和独到的见解所折服。转眼,已有十二年,一路岁月流金,《体育教学》伴我走过了年少的日子,你的凝厚夯实给予了我最温暖的支撑,给我繁复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几点亮色,开阔着我的视野,充实着我的心胸。三十年,对一个专刊来讲,算不得长,你的年轻,一如我们如花的年龄,在青春的岁月里灿烂地绽放。  相似文献   

16.
这次,在北京参加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建团60周年暨“艺坛楷模”命名20周年庆典期间,我第三次观摩了杂技剧《天鹅湖》,再次被舞台上精彩纷呈的表演所打动,更被战杂旺盛的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艺术空间的成就所折服。作为一个大半辈子与杂技结缘的老人,油然引发了许多的感慨与回想。  相似文献   

17.
蔡艺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7):572-576
运用文献资料法、横向比较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山海经》和《荷马史诗》两部神话元典中的体育活动,旨在探寻原初状态下中西体育文化的异同,追溯两者差异的源头。研究表明,《山海经》和《荷马史诗》中的体育活动都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带有浓郁军事色彩,但在生命主体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图说中国古代体育》是由崔乐泉博士新近完成并面世的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古代体育史著作。作者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本文以该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文化学》是一本意在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体育文化研究框架的著作,全文主要是在依据一般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挖掘体育文化的意义,探索体育文化产生、发展和兴盛的原因、机制和意义,对体育文化学结构与功能、类型与模式、比较与交流、冲突与变迁等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当前实际对体育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体育文化整合与全球背景下的当代世界体育文化作了一番文化学的审视。本文是以该著作为研究对象,就体育文化学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要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正确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并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尤其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与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