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海国际体育大赛与城市文化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析上海城市文化对上海承办国际体育大赛的影响、上海国际体育大赛对城市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两者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大赛数量不多、体育场(馆)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专业化赛事运营管理团队较为缺乏、相关管理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从制定上海的国际体育大赛发展战略、探索新的办赛形式、引进和开发符合上海城市文化发展要求的国际体育大赛、规划建设一流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培育国际性的专业体育赛事运作公司、建立与完善国际体育赛事市场的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国际体育大赛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互动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体育赛事和城市文化均属于文化概念视域下的一种文化现象,体育赛事促进城市区域文化的发展,城市区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赛事。以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为出发点,研究了体育赛事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支持作用,研究认为:体育赛事首先作为一种文化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内涵;其次,体育赛事文化效应促进了城市其它文化的繁荣。具体体现在体育赛事对城市市民素质、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城市教育科技和艺术、城市文化产业、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2010世博会主题,分析了上海城市体育嵌入式发展的内涵和战略意义,提出了上海城市体育"嵌入融合"世博会的整体构想,并构建了将群众体育作为展示世博会上海城市活力的窗口,将民间体育作为增强世博会上海城市魅力的抓手,将体育赛事作为展现世博会上海城市实力的名片,将体育旅游作为丰富世博会上海城市旅游的举措,以及依托世博会城市建设提高上海公共体育设施层次等实现上海城市体育嵌入式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促进主办城市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全面发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了体育赛事感知对城市建设绩效的影响路径,探讨了城市认同与城市形象在该影响路径中的中介作用。以2019年在南京举办的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为例,对观看过该体育赛事的南京居民进行线上与线下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赛事感知的测量维度包括城市与赛事特色契合度感知、观众对赛事的卷入度感知以及赛事互动性感知三个方面,且三个维度均对城市认同与城市形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认同与城市形象对城市建设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认同与城市形象在体育赛事感知对城市建设绩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体育城市的建设与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文化丰富了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同时,体育赛事的举办必将影响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结构的重构.具体体现为:体育赛事物质文化、体育赛事产业文化、体育赛事制度文化、体育赛事的精神文化对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从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突出城市文化优势、科学规划体育赛事、加强赛事文化与举办城市文化的融合提升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郭琴 《体育世界》2010,(10):56-58
本文对大型体育赛事的定义做了界定,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角度分析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发展的综合影响,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效应。对举办体育赛事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并促进体育赛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F1大奖赛中国站与上海城市旅游发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洁  黄嬛  黄海燕 《体育科研》2011,32(6):22-27
在理论分析了体育赛事和城市旅游业内在一致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F1大奖赛与城市旅游概况。概述了F1大奖赛中国站对上海城市旅游发展的作用:带动了上海旅游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加强上海与周边区域的旅游互动;丰富了上海旅游产品的种类;改善了上海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8.
陈峰 《体育与科学》2011,32(4):60-65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是在城市全球化深入影响以及全球城市治理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目的的现代城市建设的助推手段之一。在全球化过程营造的日益蓬勃发展的城市建设中,被誉为城市空间增长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活动将随着全球性的体育产业经济转移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开展。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会对现代城市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表现特征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将为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能够显著地促进城市体育场馆设施的进步和完善,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的综合实力,在增强城市建设国际影响力、带动城市消费市场以及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提高了城市居民文化体育生活水平及文明素养,从而全面提升了举办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方景旭 《精武》2014,(36):139-140
中小型城市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力军,是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进行的主要战场,而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小型城市也成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主要群体。中小型城市与大城市相比,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能更明显地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但如果对自身经济实力估量不足,准备不充分,或者对群众日常生活考虑不周全,就有可能影响到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进而影响中小型城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现场考察等方法,分析了体育赛事品牌塑造与城市品牌提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体育赛事品牌归类于从属城市品牌,体育赛事品牌塑造与城市品牌塑造相得益彰;体育赛事品牌塑造过程中体育精神融入到城市精神中,强化城市的软实力和城市品牌建设;体育赛事品牌塑造演绎成特有的盛大城市节日,充分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厦门市的知名度通过厦门马拉松赛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城市总体品牌高知名度反过来加快体育赛事品牌的成功塑造。  相似文献   

11.
在对国际文化大都市构建良好体育文化环境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从上海体育文化的战略定位、环境建设目标等角度进行战略思考,对上海体育文化环境的现状进行评估,并提出构建和完善上海体育文化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背景下,建设更具全球影响的体育文化中心是一项重要的建设目标,这是基于上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时代选择。作为我国近代体育的发祥地之一,上海形成和发展了海派体育文化,体育与文化相伴而生。让体育文化立起来、让体育文化活起来、让体育文化走出去是体育文化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基于此,提出体育文化中心建设的路径:一是培养市民养成主动自觉的运动意识和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市民的体育文化素养;二是加强以运动项目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塑造与弘扬体育精神的文化影响力;三是大力发展体育文化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打造更多高品质的体育文化产品;四是发展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赛事市场和球迷文化,打响上海体育文化品牌知名度;五是传承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多种主题的体育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海全球体育城市排名位次持续下降,这与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愿景存在偏差。体育赛事作为体育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际机构对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量化评估的基本看法。目前学者们没有给出“赛事之都”的确切定义,对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了解不够。在城市发展中,体育赛事往往被当作一个孤立的要素存在,缺乏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将赛事之都建设纳入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之中,对“赛事之都”定位进行分析。调查发现: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广度与深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赛事亲民化不足,由赛事推动的城市设施规划的大众利用转化率较低,缺乏国际话语权等问题。提出: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过程中应进一步丰富赛事种类与级别,加快引进或成立体育赛事发展的专业性机构,提升依托赛事建设的体育设施社会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上海体育赛事体系构建的本质是探索一条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之路,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全球体育城市建设。基于上海构建体育赛事体系战略的历史和现实因素,结合上海体育赛事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城市发展方向,以“布局合理、配置集约、协同联动、特色突出的体系化发展”为主线,提出2025年上海体育赛事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同时,提出丰富体育赛事供给、优化体育赛事空间、统筹体育赛事时间、健全体育赛事组织体系等四大任务,以及体育赛事品牌认证、体育赛事服务体系建设、体育赛事评估体系建设、体育赛事创新发展、长三角体育赛事联动等五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互动的内涵进行梳理,分析举办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业的积极影响,探讨上海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互动发展模式,并提出加快促进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7年来,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等的连续触媒,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催生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感召力,吸引着大众观看体育赛事、参与体育,继而通过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文化影响社会大众意识,改变社会观念。文章主要于三个层面阐述:①城市文化层面:让宁波拥有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和硬资源,丰富城市文化旅游的内涵。②大众社会层面:娱乐大众、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激励社会大众积极向上,扩大社会就业。③城市经济层面:加速商业活动、吸引投资,催生产业链形成,加快产业空间集聚,进而推动城市产业调整、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张鲲  石娟  王栋 《福建体育科技》2012,31(1):1-3,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竞赛与赛事文化的概念、内涵及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体育竞赛与赛事文化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体育竞赛为赛事文化创造展示的机会;赛事文化又需要通过体育竞赛得到体现。体育竞赛与体育运动中的肢体文化、项目文化以及其他衍生文化的有机结合,使人们重新认识体育赛事独特的文化功能,更好的为观众提供丰富的体育文化盛宴,促进竞技体育的文化发展,并引发人们对于体育竞赛与赛事文化关系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围绕内涵、意义、资源条件与实施路径等方面对都市民俗体育赛事的品牌建设进行战略性思考。研究表明:都市民俗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内涵涉及品牌质量、形象、文化、传播、创新和环境等方面;当前都市民俗体育赛事品牌建设具有促进民俗文化再生、繁荣旅游市场、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和彰显责任担当等战略意义;从建设基础上看都市民俗体育赛事品牌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突出、类型多样与层次分明、消费需求意愿强、政府建设经验丰富等资源条件。最后就发展路径提出了凝练赛事品牌质量内涵、塑造赛事品牌形象、拓宽赛事品牌传播广度、加强赛事品牌文化培育、加大赛事品牌创新力度和加速赛事品牌环境建设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
陈珊  洪金涛  徐悦 《体育科研》2016,(4):22-27,33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300名外籍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对32名在沪外籍人士进行了深度访谈,从上海体育文化的整体印象、国际赛事举办情况、社区体育设施配备情况、市民体育参与情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了解了生活在上海的外籍人士对上海城市体育形象的一些看法,从而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体育文化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体育文化的基层组成单元,反映的是社区居民民生问题,最能体现当代文化民生的结构和价值理念体系。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不能被动、单一地依赖于政府部门,而应注重立足于社区居民的“内在公共归属性”等理念的培育,加强和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文化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共建力,以此提高社区社会资本存量,促进社区体育文化自觉力的内孵机制的构建,从而实现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真正归属到民生本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