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探索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经历、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发挥学生在数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在此,笔者就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凌琴 《新课程研究》2012,(6):159-160
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对学生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深入生命领域,调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能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架起一道永恒的桥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和注重"体验学习"。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呢?怎样才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如获珍宝的快乐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得出:数学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高燕 《天津教育》2007,(12):47-47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要有过程性目标。这个过程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获得良好的体验。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等实践活动,从而体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数理性特征客观上使得数学成为小学课堂中一门比较难教的课程。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主要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比较多的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许多知识只是一种符号保留在学生的记忆之中,无法深入学生内心,更不用说学生能体验到什么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索的热情,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那么如何促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呢?从以下三点内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文结合"圆周角"课堂教学实践,阐述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探索与发现,亲身体验与实践,经历数学概念与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思想方法的提炼过程,感悟数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顾祯 《广西教育》2012,(17):77-77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出的过程性目标,可见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切身体验。体验能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及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8.
教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料,它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较明确的说明。然而,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教参,就很难打造出符合儿童学段特点的数学课堂。通过对"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提出问题环节的三次教学设计,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理解教参,才能真正发挥教参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能理解的、亲近的知识,他们才会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可见,“体验”应该成为数学教学中的灵动音符。教学时,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体验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是数学课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体现亲历,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体验、理解、应用是学习数学最重要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快乐体验、熟练应用、充分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知识的力量,从而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笔者教学多年,下面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体验”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理念之一,并指出“体验”是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可见,变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体验的过程刻不容缓。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体验学习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基于经验基础上的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而《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充分表明学生是"数学化"的主体,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的指引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陛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真切的数学体验,在体验中学生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掌握数学策略和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一、设计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初中数学的内容采用"情景创设——得出结论——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无疑,在课堂中进行真正的对话,并努力促成"对话灵光"的迸发,可以激发课堂活力和智慧。一、体验中对话,让学生个性飞扬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结论的概括过程,经历知识"再创造"过程,从而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艰辛"和"乐趣",但这要靠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你才能看到他们飞扬的个性。例如:《圆的认识》——"寻找圆心",笔者与学生有以下一段对话。师:"老师手中的这个圆纸片因没有  相似文献   

20.
体验数学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正如专家们所建议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进。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感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