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敏 《成才之路》2011,(23):30-31
教育是培植生命的事业,教育的价值,在于真诚地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而语文教育中,缺乏生命教育意识,忽视学生作为生命的存在,所以,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M·克莱因说过:“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传统数学课程只是抽取了数学中理性的公理、结构等骨架,而舍弃了数学文化的经验性、实践性、创造性等丰富血肉.这种保守、自缚、僵化的“茧式”数学课程文化,既直接影响了数学这一“科学的女王”在广大学生甚至是教师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甚至也削弱了数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创新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自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拉开帷幕。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的也是为了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对此种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究其原因,不难理解。接受了十年左右的传统教育,已经习惯了唯"老师"是从、唯"教材"是从;习惯了课  相似文献   

4.
郭时明 《成人教育》2004,(10):64-65
高职语文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挖掘语文蕴涵的民族文化精髓,增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弘扬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文化,增强学生选择、处理现代化文化信息的能力;吸收外国文化优秀成果,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5.
朱志宏 《考试周刊》2008,(49):25-26
语文教育担负着民族文化的传递任务,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又要对其进行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得得好: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生命主动、健康地发展,是让每一个教育生活中的生命,在教育中通往人生的幸福圆满。复旦大学中文系申小龙教授指出:语言的本质属性不是  相似文献   

7.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启迪学生对课进行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课进行通灵感悟,让课语言把学生生命中的灵气点燃。  相似文献   

8.
李永伟 《学科教育》2001,(7):6-8,11
新大纲的颁布实行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要求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树立新的观念。学生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利于语文真正实现传承、发展、创新民族文化的功能,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应积极探求新的方法和途径,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一、实施教学民主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 ,实施教学民主 ,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 ,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我首先解放学生的思想 ,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 ,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 ,自愿地到讲台前演示 ;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 ,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 ,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 ,放松了学生的身心 ,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 ,便于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以为,这一学习方式的落实,学生的自主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会只流于形式,其结果必然是只开花不结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呢?  相似文献   

11.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得得好:"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生命主动、健康地发展,是让每一个教育生活中的生命,在教育中通往人生的幸福圆满。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综合体。”(英国学者泰勒语)文化意识 ,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 ,是人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时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接受文化的熏陶 ,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培养文化意识 ,就是要培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 ,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 ,促进学生自觉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康人格。一、创设文化氛围 ,使学生在潜移默…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拥有了财富和健康后,却不一定能获得幸福。幸福的基础除了财富和健康外,还有另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尊严。尊严同样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人没有尊严,就不可能成其为人。台湾作家柏杨写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一书开篇说:“人,之所以为人,第一要自己有尊严;第二要尊重别人的尊严,而且是诚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语文教育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题.创新的高师语文教育需要语文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构建语文教育创新的条件和氛围.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和思考,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形成阅读期待、体悟文本意蕴,激活文本灵性"等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创设学习空间,给予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从思想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语文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6.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提的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问题明确:1.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参与的实质是什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我国,主体教育思想的探讨、实验与运用已有20余年,但现实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依然不尽如人意,甚至其主体性品质及主体实践能力还出现了诸多时代问题和教育缺憾。对此,在看清问题所在和剖析问题产生之相关原因的基础上,教育者可从主体地位的搭建和营造、示弱法的施展和运用、多样化人际互动渠道的疏通和开拓以及对个体成长规律与个性特征的理解和尊重等方面唤醒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体验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感悟道德和知识的形成的教育方式。其意义重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外界、认识自我,随着个体生命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体验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做",寓教于"思",注重引导学生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一、从学生整体实际出发,开拓体验教育新平台青少年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