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促成了信息社会、传媒社会的到来,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框架重心日益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或知识性空间转移。在信息化趋势下,对信息产品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信息消费便应运而生。大众传媒受众作为信息空间比较突出的消费者,研究其需求特征,实有必要。一、为什么称受众为信息消费者首先,受众接收、处理、加工信息的过程,其实质即为信息消费过程。信息消费是人们选择、享用传媒产品和传媒服务,以满足某种需要的日常活动的总称。①它强调了受众的主体选择性和目的性。在对大…  相似文献   

2.
现代媒体带来了信息的全球化、网络化和互动化,一方面,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国内外各种信息;另一方面,这种瞬间大量接收的信息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人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受众来不及有过多的时间思考.因此,如何鉴别国外信息的真伪?为受众提供何种信息引导舆论?这对我国现代传媒的采编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范斌 《采.写.编》2020,(1):108-109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飞快进步,为新媒体的衍生提供了契机,新媒体依靠互联网技术,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在方便了人们日常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大大动摇了传统媒体的主导位置。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就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角色重新进行定位,深入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以此快速适应激烈的传媒市场并促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认真思考新媒体的优势,以此更好地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在满足受众需求的情况下,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东顺 《青年记者》2010,(11):16-16
媒体信息呈现上的泛滥态势,导致所提供信息对受众的价值需求的满足程度大大降低,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意无意地助推了社会浮躁情绪的滋长,一些人患上了严重的信息焦虑症,他们对于手头上接收到的信息无暇分析以至于不加理解地模糊吸收,或者只是过目却不加注意、充耳却不上心。同时又急切地期待着更多的信息来填充自己的信息焦虑情绪支配下形成的各类空虚体验,形成了信息产业传媒畸形生产和受众畸形消费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樊葵 《当代传播》2003,(5):51-53
在当代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对受众决非一视同仁,他们总是偏爱某些阶层的受众而忽视甚至歧视另一些阶层的受众。本指出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实质是一种传媒歧视,并着重分析了它的基本形态、深层成因和严重后果。从长远来看,传媒歧视将日益加剧现代社会的知识信息鸿沟,破坏社会的平等公正原则。不仅可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和扭曲大众传媒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必不可少的渠道,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传播媒介以及蜂拥而来的海量信息,如何趋利避害,使这些媒体和信息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这就迫切要求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传媒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坚守。本文将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必要性的探析,对媒介与受众关系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媒体信息呈现上的泛滥态势,导致所提供信息对受众的价值需求的满足程度大大降低,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意无意地助推了社会浮躁情绪的滋长,一些人患上了严重的信息焦虑症,他们对于手头上接收到的信息无暇分析以至于不加理解地模糊吸收,或者只是过目却不加注意、充耳却不上心.同时又急切地期待着更多的信息来填充自己的信息焦虑情绪支配下形成的各类空虚体验,形成了信息产业传媒畸形生产和受众畸形消费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技术是推动传媒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不仅使媒介存在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改变着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在传媒技术的推动下,广电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受众由原来的"受传者"变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电传媒的"参与者"、广电内容的"提供者"以及广电服务的"享受者".同时,在信息泛滥的当今时代,广电传媒不得不以内容的细分来吸引有着不同需求的受众,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夺已经被"细分化"了的受众.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要想提高宣传效益,就要讲求宣传艺术,这可以套用现今时髦的一个词:包装。从新闻发生到受众接受的传播路途中,新闻信号在流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中间站就是传媒———这一接收和发送双重角色合一的公共机构。由于受众对新闻信号已从单一的被动感动日渐成长为主动的选择性感动,因此,传媒也从原始阶段的单向传播者成为被要求、被挑选的信息“邮递者”。要让受众接受你的传递,就看你递过来的是何等面目的信息。在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对同一事实的不同包装,就可能成为打动受众的第一印象。包装不仅是第一采访者记者的重要职责,而…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出现为受众接收信息提供了更为快捷、更为广泛的渠道,作为传统传媒的报纸。真正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打开报纸,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是对相近或相同新闻信息的独特开发、整合与包装.达成与受众的默契与互动.最终实现媒体的若干功能。换句话说.报纸的发展张力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编辑思想的丰富和敏感。  相似文献   

11.
袁丽娜 《传媒》2012,(5):58-59
在Web2.0时代,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加快,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之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众对信息接收方式的选择更多,对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在传媒日益发展、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目标受众”空前地被重视了起来。人们在发展的对比中清醒地看到,那些成功的传媒,无不是牢牢地拥抱住目标受众的传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城市人对各类信息需求值的不断增大,传媒对受众的服务意识都在不断强化,在追求内容的新闻性、知识性、娱乐性的同时,特别强化了对受众所需信息提供尽可能及时全面服务的实用性。 为现代传媒不可或缺的一大媒介——报纸,历史上曾以其信息新闻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三合一的优势长坐传媒龙头老大的交椅。自高新技术在传媒领域不断推广之后,广播、电视、网络迅速在短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传播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现代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方式、接受后的反映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早期的受众理论认为,媒介信息只要被受众接收到,就会对他们产生媒介所预期的效果。这种理论称之为魔弹论。现在,人们发现受众既不是中弹即倒的“靶子”,也不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来对待媒体的信息进攻,而是能主动寻求信息,筛选信息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模式,从AIDA、AIDMA到AISAS的理论梳理.结合信息时代的现实,揭示了受众对广告信息解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由于信息环境的复杂,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心理变化,受众在产生需求进行决策时,收集信息渠道也因此变得复杂与多样.受众接收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必然要求广告主在传递信息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根据这一变化,文章提出受众对广告信息接收的新理论范式AMSA,并根据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AMSA范式,提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受众需要是传媒经济活动的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道成 《国际新闻界》2005,(2):38-42,65
一切经济活动都源于一种需要。受众需要是受众对信息、知识的不满足感和必要感。受众需要是一切传媒经济活动的起点、出发点,也可以说,是一切传媒经济活动的归宿。因此,研究受众需要及其特点,研究受众需要在传媒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期刊栏目的个性化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传媒业的高度发达,现代人远离了封闭而单一的信息环境,面对的是一个浪花翻卷的信息海洋.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纷纷以各自的信息传输方式吸引着受众的注意力.汹涌的信息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活与精神空间,同时,也迫使人们提高对信息传媒的选择判断力和理性思辨力.  相似文献   

18.
浅析微博传播的“烟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君 《今传媒》2012,(7):93-94
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微博这一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诞生之后,我们的生活被带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不断更新与传播的内容在极大满足人们信息需求量的同时,也逐渐改变着受众对信息的阅读和消化模式。面对在微博这一全新传播模式下产生的"烟花效应"现象,我们更应当注意培养自身在信息接收与传播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9.
动众,顾名思义就是移动中的受众.动众的概念是源于新兴媒介为人们提供的越来越多在移动状态下可以使用的信息接收方式,如手机短信息、公交车载电视、电子书、火车广播设备等.受众移动化,既是对受众构成特征的描述,也是对受众行为特征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受众需求特征的描述.由"何人"构成的移动的受众需要"何种"信息和信息的接收方式成为当下传媒业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技术是推进当今世界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种新的传媒技术的出现可能打破媒介权力划分,改变媒介存在的形式,也改变了受众的角色。新的传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上而下的媒介权力赋予与受众参与在传媒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有了新的诠释与意义,受众的进阶式的媒介参与大大增强了媒介信息和现实的融入感和一体化的感受。整个过程将"人"作为重要的基点,受众的能动性与选择性决定了媒介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