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定一同志这篇文章,是根据党中央召集的教育工作会议的结论写出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即将有指示发给各级党委。我们希望各级党委在讨论党的指示的时候,结合陆定一同志的文章予以讨论。在学校党委讨论此事的时候,可以吸收非党的教授教员参加。  相似文献   

2.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定一同志这篇文章,是根据党中央召集的教育工作会议的结论写出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即将有指示发给各级党委。我们希望各级党委在讨论党的指示的时候,结合陆定一同志的文章予以讨论。在学校党委讨论此事的时候,可以吸收非党的教授教员参加。  相似文献   

3.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旗”编辑部按:陆定一同志这篇文章,是根据党中央召集的教育工作会议的结论写出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即将有指示发给各级党委。我们希望各级党委在讨论党的指示的时候,结合陆定一同志的文章予以讨论。在学校党委讨论此事的时候,可以吸收非党的教授教员参加。  相似文献   

4.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教育史上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的教育方针,对于指导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50年代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中,包含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当时一些人们理解为通过劳动教育和体力劳动来改变受教育者的立场、观念,达到改造人和教育人的目的。通过生产劳动使受教育者了解劳动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同劳动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受教育者懂得不能以剥削他人劳动的方式换取个人享乐和利益等,这是必要的。但这仅是参加生产  相似文献   

5.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辽阳石油化专王启仁劳动创造了教育,教育又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我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三脱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是,我国教育的最大弊端却是三...  相似文献   

6.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杂志第七期发表了陆定一的题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章。文章的前面有“红旗”杂志编辑部的按语:陆定一同志这篇文章,是根据党中央召集的教育工作会议的结论写出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即将有指示发给各级党委。我们希望各级党委在讨论党的指示的时候,结合陆定一同志的文章予以讨论。在学校党委讨论此事的时候,可以吸收非党的教授教员参加。文章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落花生》(人教版)的课后“小练笔”为“: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我理解,这“个小练笔”就是要学生读写结合,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读起来自然流畅,感情真挚,似乎平平淡淡,没有半点深奥的地方。然而,如果让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去仿写作家的作品,那么,难度太大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课文作为范文,不去模仿学习,浪费学习资源,又太可惜了“。小练笔”并没有要求学生去模仿课文,但跟这一课关系很密切。我认为,…  相似文献   

9.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早在1977年他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指导我国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方針,已經在实际工作中发揮了巨大的威力,开出了鮮艳的花朵,使我国教育工作的面目日新月异、欣欣向荣。最近历史教学工作者展开了学习党中央教育方針的运动。从討論中看来,大家对教育必須与生产劳动相結合似乎都没有什么疑义,然而对于历史教学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結合却有不同看法,归納起来主要有兩种不同的意見:①認为历史科学与生产劳动沒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历史教学与生产劳动的結合只能是間接的,而不能是直接的,因而,历史科学只能通过人作“媒介”才能和生产劳动发生关系。②認为历史教学必須与生产劳动相結合,这种結合是没有条件的,是彻底的,也可以說是“直接”的結合。我們主張后者而反对前者,其理由是: (一)党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方針,是社会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的东西,是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服务。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也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服务的。它自从做为一个专业,置身于人类的分工之列,在几千年的阶级社会中,一直服务于阶级剥削与剥削阶级的统治。尽管教育史上曾有过不少对当时说来是进步的思想,其中并有某些至今还可供参考或继承的经验,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其为剥削阶级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如何认识和实践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这一战略任务后,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本刊特约记者宋伟编者按前不久,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同志接受本刊专访,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现刊登于下,以飨读者,今后,本专栏将陆续刊...  相似文献   

15.
上一期,我们谈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这里跟着谈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着重说明:为什么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问题。要真正做到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就必须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为教育为政治服务,必须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体现出来,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如果教育不结合生产劳动,劳心与劳力  相似文献   

16.
学完了《落花生》一课后,学生意犹未尽。尤其是在进行了“我喜欢落花生”与“我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辩论会之后,大家对花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内涵。如何进一步将文本中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实现学生思维的另一次飞跃,实现作者与读者心灵的碰撞以及文本与生活的接轨呢?于是,我向学生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是像落花生一样藏而不露而且对别人有好处的呢?”一生马上站起来说:“有真才实学但不炫耀的人。”另一生说:“这还不够,应该是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德宽 《教育探索》2002,23(7):56-5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列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培养和造就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的惟一途径,同时也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时期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贯彻和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之一。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这仍是一个值得给予科学界定的问题。在各种版本的《教育学》和有关论文中的对其解释,在笔者看来都有失偏颇。我们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和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两层含义。全面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含义,对于我们正确的指导教育实践,防止不应有的偏差,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主要是围绕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造就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教育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段话。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说明,在思想上,我们党是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的,并且在实践上也做过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本文就这一命题的提出与发展过程以及它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简要分析.(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针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而言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中提出来的一个命题.原始社会的教育溶合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教育下一代,青年人在生产劳动中学会生存.这时没有出现学校,当然也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正规教育,或者说教育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教育与生产劳动是一种天然的结合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