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从远在东太平洋的大洋一号科考船传来消息:我国科考队首次使用水下机器人海龙2号,在东太平洋海隆鸟巢黑烟囱区观察到罕见的巨大黑烟囱,并用机械手准确抓获约7千克黑烟囱喷口的硫化物样品。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科学家经过长期不懈的野外“追踪”,终于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完整的古海底“黑烟囱”,这些亿万年前生长在海底的“黑烟囱”不仅能喷“金”吐“银”、形成海底矿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关。这一成果刊登在今年第1期《岩石学报》上。这一杂志是唯一入选美国《科学论文索引》(SCI)期刊源的中文地质学刊物。现代海底黑烟囱及其硫化物矿产的发现,是全球海洋地质调查近10年中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因其和海底成矿、生命起源等重大问题有关而成为国际科学前沿。但因现代“黑烟囱”分布在海底,仅有美、德、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科技》2003,(5):46-47
科学家长期不懈的野外“追踪”,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完整的古海底“黑烟囱”,亿万年前生长在海底的“黑烟囱”不仅能喷“金”吐“银”形成海底矿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关。 这一成果以封面文章的方式刊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I0009-I0010
28日上午10时,头顶骄阳似火,珠江浊浪汹涌,海洋六号"科学考察船一声长鸣,又一次从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远赴太平洋执行深海资源和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07,(11)
继2006年底中国潜艇在太平洋悄悄出现在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附近后,"小鹰"号航空母舰日前在太平洋进行军事演习时,再次被一艘中国潜艇悄无声息地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赤道中太平洋、东太平洋1958~2004年海温指数与1951~2004年青藏高原累积雪深资料,分析了赤道中太平洋、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偏低)与青藏高原积雪间存在的可能关系。研究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偏低),青藏高原多雪(少雪);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4A低),青藏高原少雪(多雪)。  相似文献   

7.
东赤道太平洋冷舌(东太冷舌)的演变对揭示古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存在重要的科学意义,但学术界对东赤道太平洋冷舌的形成时间和发育机制仍存在争论。我们选择东赤道太平洋暖池边缘区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IODP)IODP-U1337站的深海沉积物,利用U3K7′温度指标,重建了过去8 Ma以来该站海水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记录。我们利用东太暖池区IODP-U1337站和东太冷舌区ODP846站的SST梯度(ΔSSTU1337-846),来指示东太冷舌8 Ma以来的演变历史。我们发现晚中新世以来东赤道太平洋冷舌的演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6.2~4.3 Ma期间,冷舌发育较为微弱,其中包括了晚中新世冷事件期间;4.3Ma至今,冷舌发育逐渐增强阶段,直到0.8 Ma左右达到现代水平。巴拿马海峡的关闭为冷舌发育提供前提条件,而在"温跃层传播机制"作用下,中高纬变冷才是上——更新世以来冷舌发育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8.
摆脱危机的七个方案 故事中的那条小小的救生艇,来自破旧的日本货轮"齐姆楚姆"号.在穿越太平洋时,"齐姆楚姆"号沉没了,只有那条救生艇载着幸存者在太平洋的惊涛骇浪中开始了漫长的漂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来自英国气象局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HadISST海温资料,对整个太平洋的SST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太平洋海域存在两大暖池(warm pool):赤道西太平洋永久性暖池(permanent warm pool)和赤道东太平洋暖池,且东太平洋暖池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厄尔尼诺”、“拉尼娜”发展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认为厄尔尼诺是起源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暖水事件,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厄尔尼诺的暖水及拉尼娜的冷水其源头均在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温跃层附近,在那里加强后沿着气候的温跃层向东、向上传输,到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后形成通常认为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当厄尔尼诺的暖水沿赤道向东传输时,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同时向北传输到北纬10.附近北赤道洋流所在的位置,并向西传输,在西太平洋向南传到暖池,形成一次拉尼娜的冷水源头.即在热带太平洋的次表层海洋中存在冷暖水相间的一个运动环路,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相间出现.  相似文献   

11.
依据太平洋增暖事件当年及衰亡位相的热带海表面温度(SST)的分布差异,将其演变过程分成3种类型,即赤道东太平洋增暖衰亡至次年的拉尼娜位相(Ⅰ型),赤道东太平洋增暖衰亡至次年的正常位相(Ⅱ型),以及赤道中太平洋增暖衰亡(Ⅲ型).本文研究了三类太平洋增暖衰亡年夏秋季东亚热带气旋(TC)登陆活动的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对于Ⅰ型,TC登陆呈现“偶极”型分布,即登陆华南、海南岛和北部湾的TC增多,而登陆华东的TC则  相似文献   

12.
崔洁  郭战峰 《科学中国》2007,(12):22-23
“小女孩”是拉尼娜事件的中文名称,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na),意为“小女孩,圣女”,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2日,猎鹰1号火箭在太平洋的欧姆雷克岛发射升空.上面搭载了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与艾姆斯团队合作开发的"NanoSail-D"太阳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太平洋学会联合北京信息空间文化经济研究院等多家民间机构共同发起组成"创意中国产业社团",并且提议将5月22日定为"创意产业日",每年在北京开展"创意中国周"活动,以推动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日前表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已于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拉尼娜的出现将搅乱全球气候,我国冬季(尤其是南方)可能会更冷。由此,网络上有关这个冬天将被冷成"狗"的信息甚嚣尘上。但有气象专家表示,拉尼娜会让冬天更冷只是一个概率,今年冬季会有多冷,目前还不好说。拉尼娜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是"小女孩",也称为"反厄尔尼诺",一般以西经120度~西经170度以及南北纬5度之间的赤道太平洋海区的海温距平指数来判定。当该区海温距平拉尼娜出现时一般偏冷  相似文献   

16.
1900年初,梁启超在从日本去往美围的路上,于太平洋上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梁氏自语“在新旧二世纪之界线,东两二半球之中央”)写下《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流血我敬仪顿曲(今译库克船长),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2,(17):68-69
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流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了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悠久的汤加王国位于东西半球交接处,是"地球上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大洋洲诸国中仅有的世袭王国。从最西跳到最东汤加位于西纬173度到177度之间,按说在西半球最西,应该是"地球上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因为日期变更线本来应在东西半球交接处,即东、西经180度线,向东跨过这条线,便是西半球,应将时间倒退一天;而向西跨过线便是东半球,应将时间拨进一天。可是汤加北面的斐济和南面的新西兰都地跨两半球,一国同一天便有两个日期,岂不乱了套。于是把"日界线"小幅调整了一下,略有伸屈,在南太平洋,为适应斐济和新西兰的情况,向东移动了7度半,结果将夹在中间的汤加连带划入东时区,成了"日出之国"。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最先进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近日圆满完成西太平洋科学考察航次,顺利返回青岛奥帆基地码头。在该科考航次中,我国首次在大洋成功大规模布放深海潜标阵列。中科院院士胡敦欣介绍说,"科学"号科考船这次在太平洋西边界流关键海域成功布放了17套、回收了3套深海潜标,包括6100米潜标一套,收放潜标总长度达  相似文献   

20.
正8月12日,执行我国海洋科考史上第一次万米级深渊科考作业的工作母船"探索"一号首航归来,其搭载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8000米级、两次9000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作业,最大潜深达10767米,从而成为中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并进行科考应用的无人自主潜水器。与此同时,我国新建成的万米级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也正在前往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测试它搭载的"宝贝"——"彩虹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未来的"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