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史料之于历史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这便决定了教师们在历史教学中恰当、科学地利用史料组织历史教学的可能性。本文立足于高中历史教育实践,以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有效价值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依托史料所开展的高中历史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引导更多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作用与价值,能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史料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益、优化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推动学生们历史素养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史料实证是建构历史解释和历史认知的关键能力与核心路径,同时也彰显历史学科本质特征与其治学方式,其意义阐释要求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是最能体现出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一大素养。对历史的了解和论证必须以可信的史料为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自身历史知识的储备、阅读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成为广大中学一线历史教师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要注意甄选史料,了解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历史叙事;利用史料,解释历史观点。本文以人民版"戊戌变法"一课为例,结合教研反思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两大核心素养。这两种素养都涉及了历史史料及其运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把有关史料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进行介绍,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如何鉴别史料、史料的运用原则或方法。在历史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史料的重要性和了解史料的相关知识是很重要的,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意义重大。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两大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98):151-153
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等形式的史料教学,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坚持孤证不立,多种类型史料互证的原则;坚持论从史出,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坚持逻辑分析,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等三个角度,结合教学实践,用例证方式阐释基于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史料教学。  相似文献   

5.
李公麟籍贯及其晚年隐居的龙眠山所在地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其缘由是史料典籍记载不一,历史上州县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及地域相近等因素造成。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及李公麟在舒城、桐城两地遗迹实地调查,认为龙眠山主体在桐城,但也包括舒城境内的龙眠寨,李公麟籍贯应为庐州舒城人即今安徽舒城人。  相似文献   

6.
四川保路运动研究利用中文史料较多而外文史料较少,且多从国人观察问题的视角出发。而利用翻译出版的有关外文史料,从外国人士即时观察与反应的视角,就成渝两地保路运动的兴起、罢市抗税、成都血案、四川新军动向以及外国人士反应等事件、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可以丰富四川保路运动的面相。  相似文献   

7.
随着不断推进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一些史料被大量应用高中的历史教材里,这对于学生学习人类历史热情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者必须以课本所选史料为本,做到合理选择和利用,从而彰显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怎么去运用史料协助高中历史的教学是教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极为重要。初中生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还不能独立地对史料进行研究。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史料自身的历史信息、史料中的隐藏信息以及生动形象的历史叙述等,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近几年来文言文史料在升学考试中比重的增加以及培育初中生历史学科素养观念的深入,文言文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愈加突显。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引用了23条文言文史料,大多来自古代典籍,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几个方面,难度适中。教科书中引入文言文史料对提升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授方式以及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文言文史料内容失衡以及问题设置启发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史料运用在历史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恰当的史料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史实的记忆,能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地位及意义。本文从初中历史史料运用现状着手,有效地分析了初中史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1.
谢杰是明万历七年(1579)奉命册封琉球王国副使,在中琉关系史上起过非常重要作用的闽籍使者.其生平事迹,虽史有所载,然多语焉不详;其著述情况,更是著录不一.本文根据近年所钩稽,首次披露了鲜为人知的<东岚谢氏宗族>中所载的有关谢杰身世的珍贵史料,从而对谢杰生平事迹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并对知见的谢杰十余种著作,作了全面的梳理与考证.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琉球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中国士大夫在中琉交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士大夫册封琉球,精心培养琉球来华之留学生,并在日本吞并琉球的事件中各抒己见,商议对策等。明清士大夫与琉球的交往,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国与琉球的外交关系,反映了明清中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初步了解残疾人态度量表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结构可以分为乐观—人权,行为误解、悲观-绝望三个因素。在乐观人权因素上存在性别差异,是否与残疾人有过接触的经历与其对残疾人的态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有清一代,政府一共八次遣使琉球册封新国王。清政府极其重视对琉球新国王的册封活动,从册封使的遴选、各级官府积极备办册封事务,到册封使往返琉球的情形,在中琉关系档案中均有记载,这些档案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册封体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琉球国社会的发展,依然一成不变,遵循过去的老路,未能及时调整对外的政策,终究在外敌入侵的面前,在失去强大的政治依附力量的劣势下,为日本所吞并。文章从明治维新的冲击、强制推行置县处分、琉球复兴运动的挫折、日本对琉球的控制等4个历史事件来考证近代日本吞并琉球的过程,对近代琉球国的灭亡做出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历史人物的社会价值应从史实与社会需要两个层面来看待,才能比较客观。诸葛亮作为历史人物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拥戴,其文《出师表》也被编入中学课本,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喜爱。因新近对诸葛亮某方面的研究成果要将其拉下“神坛”,是不符合社会存在需要的。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七次下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岫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汉文文献中关于铁勒族的记载是研究铁勒历史的主要史料之一。《隋书》最早为铁勒立传,是研究铁勒史的基本史料。《隋书》之后编纂的有些史书在记述有关铁勒族的事迹时,以《隋书·铁勒传》作为蓝本,辗转抄录,没有补充新内容,所以只能作为第二手史料。但有些史书在参考《隋书·铁勒传》的基础上,增补前史所无的新资料,充实新内容,史料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妙法莲花经》残卷俗字的比较研究,考察了汉字构形的传承及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布洛赫在其历史研究中运用了很多涂尔干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范畴,《封建社会》是其方法论的典范。涂尔干的方法是有实证主义倾向的,但布洛赫保持了作为历史学家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只是用涂尔干的方法作为分析历史问题的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