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质量万里行”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使一贯重视质量的厂家得到鼓舞,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受到震慑,广大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人们在赞扬之余,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少有份量的揭露生产伪劣产品的报道,都是外地或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写的,难道当地记者不知道吗? 这一问,犹如碰倒了当地记者心头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天天生活在当地,采访在当地,怎会不知道呢?知道不写,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质量万里行”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使一贯重视质量的厂家得到鼓舞,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受到震慑,广大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人们在赞扬之余,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少有分量的揭露生产伪劣产品的报道,都是外地或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写的,难道当地记者不知道吗? 这一问,就如碰倒了当地记者心头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天天生活在当地,采访在当地,怎会不知道呢?既然知道,为何不报,  相似文献   

3.
张晋升  龚逸轩 《传媒》2016,(16):77-79
记者型主持人是集新闻采集、选题策划、节目编播制作于一身的节目形象代言人,是新闻内容一体化生产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多样化的节目传播渠道和平台的出现,推动了记者型主持人从节目生产向节目运营的角色转换,其能力建构也将成为影响节目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完善出精品的生产体制 精品的创作与生产是个系统工程,但尤其重要的是应把发掘、培植、生产精品作为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精品生产的体制。 基于这种认识,去年年初,安阳日报社编辑部在机构调整、人员优化组合时,新增设了要闻记者部,负责重大题材的重点报道。报社还研究修订了采编人员工作定额:助理记者月工作定额较前降低20%,限定月出重头稿一件以上;记者以上职称的月工作定额较前降低17%,限定月出重头稿两件以上,并废除了文字记者每超一篇稿件奖20元的规定。摄影记者月工作定额也有相应的降低。这样改的目的在于向质量倾斜,让记者能有充沛的精力、充足的时间去采写好新闻。报社还重新修订了好新闻、好版面、好标题、好照片(漫画)评选标准及奖励办法,坚持每月评比奖励,每月公布兑现以引导、鼓励编辑记者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5.
胡鹏 《新闻传播》2022,(5):61-63
新媒体的传播力是有层级的。受县级融媒的定位、记者队伍的专业水平及传播力的影响,县级融媒的内容生产出现了质量下降的趋势。应认识到核心新闻在传播上的价值,培养一支能在宏大背景下讲好核心故事的记者队伍,这对提升县级融媒内容竞争力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媒体对记者考核以分值为主,忽略了采访中记者的心理反应。记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到采访质量和新闻作品的完成质量。本文从记者心理活动入手,提出改进以分值为主的考核管理机制的创新策略,充分考虑增加记者自主性采访时间和选题空间,从机制上鼓励记者主动在报道内容上下功夫,补齐量化考核管理体系的短板,做到量化考核与质量考核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记者稿件质量的高低是媒介竞争力强弱的外在表现,记者逻辑思维的方式决定了新闻事实能否清晰表达,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记者的逻辑思维在稿件写作中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以至于削弱了稿件的质量,为此应该提高记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受众奉献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8.
新闻写作中记者逻辑思维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柳  黄东红 《东南传播》2011,(12):161-162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记者稿件质量的高低是媒介竞争力强弱的外在表现,记者逻辑思维的方式决定了新闻事实能否清晰表达,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记者的逻辑思维在稿件写作中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以至于削弱了稿件的质量,为此应该提高记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受众奉献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9.
王里 《今传媒》2005,(1):24-25
新闻在哪里,记者就在哪里。不管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温馨宁静的社区,不管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还是偏远贫穷的山野。记者让人们听见了社会前行的脚步,记者让人们感觉到了和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人农民靠力量生产着物质的粮食,记者却靠智慧生产着精神的粮食。不能想象,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会没有记者。 在2004年的四季更替中,中国的记者们不辱使命,用生命和热血写下了一份份壮丽的答卷。  相似文献   

10.
在Web2.0基础上形成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形成了社会化生产、职业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三者并存的状态。社会化生产包括公民讲述、官方发布两种方式,职业化生产则包括媒体复述、记者改写、记者代言、记者创作、记者策展等五种方式,智能化生产即智能生成新闻。这诸种生产方式促成了全体社会行为主体都成为新闻生产者,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新媒体语境下的这一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使传统媒体时代的"我-他"传播,转变为"我-你"传播和"我-我"传播,从而获得了新闻生产主体的主体间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某行业报驻浙江记者站的一位记者,到宁波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采访,将工人光着膀子进行生产的情况拍了照。在知道了记者的身份后,企业急了,要求记者留下胶卷,双方为此对峙了一个小时。食品企业违规生产,报纸对此进行批评完全应该。然而,接下去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对记者的动机产生怀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报纸流程比作生产链条的话,那么记者就是第一道工序和第一生产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强势崛起,引发了受众获取信息渠道和方式的深刻变革。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必须重新审视记者的角色定位,以“完整报道”替代“残缺报道”,自我完善,直面挑战。  相似文献   

13.
广播传媒是广播新闻产品的生产工厂,采编人员是生产者,他们采写的新闻作品是保证广播新闻节目质量的基础,与广播新闻总体质量水平的关联度最为紧密,也就是说,编辑、记者不但是新闻稿件的采编者,更是新闻生产管理机制运行的核心对象。管理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然而在今天,能够调动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Vlog+新闻的生产模式在主流媒体中兴起,其中记者Vlog成为了一种常用形式。本研究从目前的记者Vlog作品进行分析,概括了记者Vlog的传播现状,归纳了目前记者Vlog在作品上和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8月初,某家冠着国字头的行业报驻浙江记者站的一位记者,来到宁波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将工人光着膀子进行生产的情况拍了照。在知道了记者的身份后,企业急了,要求记者留下胶卷, 双方为此"对峙"了一个小时。该食品企业如此不重视卫生和生产管理,显然是不对的,如果报纸对此进行批评也完全应该。然而,接下去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对记者的动机产生了怀疑;这家企业的领导在接到那位记者所写  相似文献   

16.
程德安 《新闻实践》2003,(12):30-32
2001年,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经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后,全国同名的多家冠生园受到了株连,上海冠生园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集团内负责生产月饼的公司被迫停产。南京一家冠生园出事,殃及同名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就连最初的报道者自己也没想到会有这个结果。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在"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对浙江金华有人用"敌敌畏"生产火腿一事进行曝光,类似的市场株连之事再次发生。下面是新华社记者采写稿中的相关摘录:11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金华市人民西路的火腿市场,但这里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在记者逗留的近半个小时里,没有出现一位顾客。  相似文献   

17.
“报纸的宣传质量要‘上’去,记者要‘下’去。只要记者扎扎实实地蹲下去,报道质量就必然会上去。”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然而我觉得,记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又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离开了记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即使人下去了,也未必就一定能使报道质量上去。诚然,县市报记者中的多数是积极努力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少成绩。可是,无庸讳言,也确有一些记者怕  相似文献   

18.
我在河南从事广播电视记者管理工作,从实践中感到,以质导向的管理办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可以操作的。记者队伍的素质,是关系到新闻工作的方向和质量的根本问题。报道质量的优与劣,业务成果的多与少,是记者素质好与差的重要体现和突出标志。就记者队伍管理而言,“以质导向”的“质”,应该既包括稿件质量,又包括记者的各种素质。记者管理工作坚持以质导向,就是要引导记者循着提高自身素质和新闻工作质量(二者缺一不可)的方向,不断地求索与进取。  相似文献   

19.
周子杰 《新闻记者》2022,(7):45-57+70
记者身在何所处关乎职业管辖权,记者与新闻发生地的紧密联系弥补了新闻业对专业知识控制的不足。互联网时代,记者不必外出做新闻,通过线上采编的方式就能生产全国社会类新闻,这一远程报道的现象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沿着地方(place)这一概念的指引,基于在媒体进行参与式观察与访谈获得的经验材料,本文认为远程报道的常规受到社交媒体与平台媒体的双重塑造,远程报道的方式消解了媒体的地方性,使其在事实核查、地方性知识、受众信任与新闻权威上面临诸多挑战。在这一情境下,新闻室中仍保有活跃的在场文化,出外勤做新闻关乎新闻的质量,也是构建记者职业想象与职业荣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文斌 《今传媒》2023,(3):42-45
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是由原来的榆林日报社记者部、榆林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两大部门整合而来的。面对媒体融合改革,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采用生产流程再造和量化考核管理,不仅提高了记者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新闻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守正”与“创新”同步。本文通过介绍上述举措与经验,以事例佐证,用数据支撑,拿成效说话,力争为其他党报、电台电视台实施媒体融合改革和绩效评价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