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祥林嫂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二字深刻地概括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放的本质;他的另一篇著名小说《祝福》,则用具体的形象反映了在封建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所“吃”掉的活生生的现实。《狂人日记》提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祝福》发出了救救祥林嫂的呼喊。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是一个被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摧残致死的妇女形象,她在遭受封建社会各种势力的迫害时,表现得十分愚昧和麻木。读了《狂人日记》,再去读《祝福》,就会发现这两篇小说的创作意  相似文献   

2.
在《祝福》的教学中,有几个问题时时萦绕在心头,那就是《祝福》与《灯下漫笔》、祥林嫂的被逼“再嫁”以及阿毛的惨死。从课堂上下来,内心的忿郁之情实难平抑。眼前总是闪着祥林嫂抛尸雪野的惨景,耳边响起鲁迅先生的怒吼:“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灯下漫笔》) 我细细地体味着鲁迅先生的话语,似乎看到鲁迅先生那“横眉冷对”的目光,在赤县难明的长夜云空闪烁,那令人心惊肉跳的“人肉筵宴”,正在富人的“祝福”供桌上  相似文献   

3.
祥林嫂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典型,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张元录同志《我对<祝福>的教学意见》一文(见青海师院《中小学语文教学》一九八二年第一期),批评有些教师“牵强附会”地制订《祝福》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认识封建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吃人本质”和“让学生体会祥林嫂是一个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反抗典型”,认为在这篇课文里,“既找不出政权、族权、夫权的吃人本质”,也得不出“祥林嫂是一个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反抗典型”的结论。于是,经过“实事求是”地分析,张同志认为“祥林嫂是一  相似文献   

4.
日前读了陈日亮老师《〈祝福〉的十处点批》(《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2期),可谓恨相见得迟——钦佩于陈老师“经典,总会不断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兴奋和应战的欢喜”,惊叹于陈老师的“每逢过旧历年,除夕的夜晚,是必得读一遍《祝福》才能下楼吃年夜饭……”.但对于下面这段话,陈老师的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第四次教《祝福》,笔者产生了一个新想法。钱理群老师说:“《祝福》中最惊心动魄的场面,无疑是村里的男人女人们从四面八方‘寻来’听(看)祥林嫂讲述她的阿毛被狼吃了的悲惨的故事。”祥林嫂活着时,鲁镇人反复“咀嚼赏鉴”她的不幸。当祥林嫂的死讯传来,鲁镇的人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相似文献   

6.
中等学校的语文课本曾多次改编,鲁迅先生的《祝福》都列人必读课目,相应地也编印了教学参考文章。这类文章大同小异,如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七册“教参”指出“祝福”的中心思想是“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残害劳动人民的罪行”(见123页)。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参”中的说法是“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在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悲惨命运,对万恶的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提出了有力的控诉”(见133页)。这些概括,文字上略有不同,都是在一个表层上滑行,未能在鲁迅这位伟大的启蒙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祝福》中的祥林嫂饱受封建宗法思想摧残,在夫权、族权、神权的压迫下,“想做奴隶而不得”,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中国妇女的悲剧命运,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选人高中课本的传统篇目。在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做工”这一部分里,作者多次写到祥林嫂向人们诉说爱子阿毛被狼吃的经过,其中有两段“我真傻,真的”是基本相似的重复。  相似文献   

9.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其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述,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加以反映,深刻显示出当时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迫害,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鲁迅的《祝福》中,所谓的"祝福"并没有表现出祝福应有的积极性,其所提出的祝福实质上是一种寒冷的"祝福",具有一定的讽刺性。本人在阅读《祝福》的基础上,对《祝福》中寒冷的"祝福"进行分析,揭示出小说的深层思想。  相似文献   

10.
《祝福》的主题历来有多种争论,“四权说”“吃人说”等各有其理,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通过对本文叙述时间奥秘的解读,结合文化学批评视角,指出本文的主题是以国民性批判为基点的封建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1.
题目是作者给予读者的最初信息,它往往引导着读者的阅读方向。所以认真探讨题目的深刻意蕴对理解文章主题、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册第一单元有四篇小说,这里我仅就其标题谈一点自己的感受。标题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先说《祝福》。《祝福》这篇小说是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背景在命题,它主要塑造了一个处于社会最低层,被践踏、被侮辱、被损害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的形象,以此提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及封建反动势力罪恶的真面目。作者不以《祥林嫂》命题,却以《祝福》为题,有着很巧妙的创作构思:“祝福”是旧社会的一种民俗…  相似文献   

12.
教学忌死忌呆(ái),宜灵宜活,是陈小平老师的座右铭。自由生动,血肉丰满,这是陈老师久已成熟的教学风格。还是让我们撷取陈老师的几个教学片断,领略一番他的教学风采吧! [片断之一] 《祝福》起始课上。 (陈老师要言不繁,直切主题) 师:鲁迅的朋友许寿裳曾这样分析《祝福》:“《祝福》之惨,不在狼吃阿毛,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祝福》是一篇阶级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生由于年纪和社会阅历的关系,对于祥林嫂的悲剧往往只看到她的两次死了丈夫和儿子被狼吃掉。然而这篇故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因此,在教学时,  相似文献   

14.
王燕燕 《现代语文》2008,(12):45-45
“祭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的解释是“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尊敬并求保佑”。祭祀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鲁迅小说《祝福》里的“祭祀”既有祭神的“送灶”、“祝福”,又有祭祖的农历七月十五祭祖与冬至祭祖,其中“祝福”是最重要的年终大典,故小说取名《祝福》,显现了这位伟大的旗手对于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遵从。不少师生甚至包括研究者却把它们混为一谈,以为是年终祝福的几个环节或者步骤、过程。笔者认为有必要分开来说明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三册《祝福》后的“思考与练习”中,有“作品中提到祥林嫂多次诉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这反映了祥林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一问,与之相配伍的《教学参考书》简捷明了地答道:“表现祥林嫂在生活的折磨下,麻木空虚的心理状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这不免是对原文的曲解。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与中国学生语文作业和考试之比较以鲁迅︽祝福︾为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谢世涯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教科书里,都编选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不过,中国是把《祝福》作为“语文”教材,新加坡则把它作为“文学”教材。由于“语文科”...  相似文献   

17.
不知道是自己对“祝福”有关知识的无知,还是鲁迅先生的疏忽,我对《祝福》结尾关于“祝福”的描写,在日期上一直存在疑问。祭送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辞海》“送灶”条注:“旧时迷信以阴历二十三或二十四为灶神升天的日子,于此日祭送灶神,叫‘送灶’。”祭迎灶神在正月初一,《汉语大辞典》(第10卷 P715)“迎灶”条注:  相似文献   

18.
白雪 《学语文》2004,(11):1-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 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19.
《祝福》的主题是启蒙还是感叹?是愤怒地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达毁掉“铁屋子”的奋力呐喊,还是痛苦地抒发唤醒愚昧的艰难,倾吐身处黑暗长夜中真实的绝望?这是一个关系到怎样按照新课程标准教  相似文献   

20.
《祝福》特意把文中的主人公安排在一个特定的风俗中,而且这个风俗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主人公的一生,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这个主人公就是祥林嫂,这个特定的风俗就是在除夕之夜进行祝福的风俗。文章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也一再写“祝福”,连文章的题目也是“祝福”,那么这祝福的风俗在文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