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模糊语言的表现层面及其翻译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源于客观现实的模糊性和思维的模糊性。文中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的三个层面(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而语言的模糊性也是翻译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模糊语言,一般采取模糊译法进行处理,即将其翻译成模糊语言或者精确语言。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英汉词语的语义模糊性体现在两方面,即词语本体的模糊性和人类认识的模糊性。本文阐述了英汉词语语义模糊性对英汉互译产生的影响,粗略探讨了可行的翻译方法,并且认为在寻求等效翻译过程中完全可以找到更加忠实于原文模糊语言的译文,因此,以模糊译模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黄朝恒  杨娟 《文教资料》2009,(17):44-46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过程模糊性的真实反映。诗人思维的模糊性与其特定的政治环境决定了诗人赋诗抒情时对模糊语言的大量使用.于是形成了诗歌语言的模糊性.从而大大增加了汉诗英译的难度。本文主要从修辞学角度分析了汉语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探讨了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对传译汉诗模糊意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总结不同学者对模糊性认识,梳理了模糊语言之所以存在的理论,提出了作者对词语模糊性的认识即模糊性存在于词语产生与理解过程中。总结了模糊语言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做了一定评价。在对模糊语言的理论认识和应用评价的前提下指出了模糊语言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秦小红 《英语辅导》2014,(1):181-183,19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作为自然语言一部分的翻译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文学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使得文学翻译中准确表达成为不可能。近年来,翻译研究者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做出了诸多探讨,其研究成果证明了文学翻译自始至终都带有模糊性。本文主要就模糊理论对翻译的渗透、理解过程的模糊性、表达中的模糊性以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等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而词义模糊性则是语言模糊性中最突出的方面。论文分别从语言中的模糊词和使词义产生模糊或使词义的模糊程度发生改变的手段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汉维语词义模糊性的对比,指出汉维词义模糊性是不完全对应的,其手段表现形式也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翻译活动中的最基本部分,英汉互译中翻译更具有明显的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依据国内外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现象逐个分析,最终得出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是统一的,模糊性包含在准确性之中。模糊语言既能反映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又能反映主观意识的模糊性。在实际应用中,模糊语言具有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模糊性、词义模糊性、语法模糊性和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等。语言的模糊性和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模糊性广泛存在于各类翻译中,并成为制约翻译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结合实例对汉英翻译中的模糊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归纳汉英模糊翻译的原则,不仅能够丰富模糊翻译研究,而且还能够对模糊翻译的处理方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许青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6):127-130
结合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和模糊集合理论,探讨语义的模糊性。分析语义范畴模糊性背后的认知理据,并对范畴外延不确定性、语义交集现象、模糊分界的相对性以及模糊语义扩大的方向性等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模糊性现象的模糊处理及其创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模糊性科学现象、模糊性语言和艺术现象、模糊性社会现象,说明了对模糊性现象的模糊处理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心理模糊性模糊性是指由于不可能给某些事物以明确的定义和评定标准而引起的对客观事物进行划分时的不确定性。它是对客观世界中模糊现象的一种抽象。心理模糊性则是指心理现象的差异在中间过渡时所表现出来的“亦此亦彼”性。1.心理模糊性的实质模糊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模糊现象的认识。客观世界中的模糊现象是模糊心理产生的源泉。没有模糊现象的存在就不会有模糊的反映。但是,模糊心理的产生又不单纯是客观影响的结果,它是通过主体的内部特征折射出来的,要受个体经验、个体心理特征等主观因素的…  相似文献   

14.
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和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荚语中的应用,结合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说明原文文本及译文的不确定性体现了语言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又来自语言的模糊性。本文揭示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试图对语言的模糊性与解构主义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推导出这种关系对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研究的启迪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口语表达比起书面表达,模糊词语和模糊言语使用频率更高,更有效。口语表达中的模糊性,除了由客观事物的模糊性所决定之外,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源于思维的模糊性,情感的模糊,言语表达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大特征,即使是在对精准度要求较高的商务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也始终存在着。在商务英语中,英语的模糊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得最为鲜明。本文旨在通过对模糊语言功能和应用的分析,探讨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词语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词语是模糊语言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主要表现在词义界限模糊、相对概念模糊、近似概念模糊和限制语模糊。模糊性词语具有十分广泛的交际功能,离开它,人们的交际活动就无法顺利、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所有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模糊限制语也是自然语言模糊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频率很高。从模糊理论和新闻大众传播的角度来看模糊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对模糊限制语正确理解有助于对英语报刊文章所蕴涵的丰富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而词义模糊则是语言模糊性中最突出的方面。论文分析了汉维语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表达方式、词义模糊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指出汉维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现象是人类思维模糊性的共性的体现,而其差异则是汉维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由于其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了一系列的语用效果.根据认知语言学,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因此本文就范畴的模糊性来探讨模糊语言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