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刚刚走上讲台。正巧赶上了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实施。当第一次拿到冀教版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数学》教材时感觉内容怎么这么少。好像都没什么可讲。后来通过参加教材培训。又认真翻阅了《一年级实验教材培训资料》。使我对教材和课程改革的目标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对“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就得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思考。我  相似文献   

2.
我以前都是在教室里上班会课,内容形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应该适时把课堂搬出教室,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子"中,很少知道祖辈们的艰辛,也不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型课程。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还注重学生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各种情感的培养,这些目标的达成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5.
李俊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视角>(<北京教育>2000年第10期)一文中认为,对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用具,要从两方面进行扩展,一是要重视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二是要重视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使学生的实践与社会和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前些年,每当教学有关植物的花等内容时,我都倍感苦恼,让学生带油菜花,他们却带了白菜花、紫菜花……基于此,我们开辟了科学第二课堂,和相关部门、企业联系,通过精心组织,引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学科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我们把语文学习的目标定位在考试升学上,我们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学语文,这样,课本就顺理成章成了学生学习唯一的材料,学生听讲、作业、考试……由于隔断了语文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学习失去了的动力,语文学习的效果也大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8.
又要教“米、千克的认识”了,我真有点担心,多年的经历告诉我,教这类课费力难见效。过去教学,我都是让学生分四人小组,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可谓老师讲得唇焦口燥.学生忙得小亦乐乎可是到做练习时还是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单人床长( )米,宽( )米;一只鸡重( )千克;一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多数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的优劣。教师每节课都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教师经常按部就班地重复着所教授的知识,忙着赶进度、进行测试,而学生每天都有一堆的作业在等着他们做。如此反复学生能不对这些枯燥的学习厌烦吗?数学教学本来可以很有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实际上,很多的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数学源自生活,数学学习更应从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各地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新生代教学比武等各种名目的公开课也应运而生,一方面给新课程的实践者们创造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知不觉已走入了新课程的误区:是不是教学活动越多越好?是不是教学手段越丰富越好?是不是学生配合越完美越好?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一节课数学课上得顺利与否,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于学生会不会思考,怎么思考,从何处思考。思考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学生的理解程度,而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引导在课堂上又无处不在,大到整个环节的设置,小至师生交流时的一句话语。因此,课堂引导已经成为一  相似文献   

12.
13.
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和富有个性。但在新颖、热闹的课堂中.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悟不到位.缺乏整体实施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于是.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成了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案例] 这是湖北石首市实验小学的一节自然科学课。“风是怎样形成的?”问题提出后,老师让学生用口吹一吹、用书本煽—煽,让学生跑一跑,来感受人为的风;用冷热空气对流试验箱来模拟风的形成;引导学生分析各地自然气温的差别,来认识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从事科学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绝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内,我们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更加广阔的空间,这里才是学生们零距离接近科学和大有作为的新天地。一、充分认识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零距离接近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科研资源;三、在大自然中拓展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作为从事科学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绝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内,我们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更加广阔的空间,这里才是学生们零距离接近科学和大有作为的新天地.一、充分认识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零距离接近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科研资源;三、在大自然中拓展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教室外进行的临时性教学活动,能把静态概念动态化,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那么如何发挥它的最大潜能,让生活经验浸润过的数学知识深深积淀在每位学生的心中呢?现结合“圆的认识“教学谈谈笔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李建平 《湖北教育》2002,(19):11-11
这是湖北石首市实验小学的一节自然科学课,“风是怎样形成的?”问题提出后,李绍斌老师让学生用口吹一吹,用书本煽一煽,让学生跑一跑,来感受人为的风;用冷热空气对流实验箱来模拟风的形成;引导学生分析各地自然气温的差别,来认识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流动的空气。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作为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20.
星期天,景老师要带全体书法班的学员参观石刻艺术博物馆,进行拓帖技法教学。盼呀、盼呀,这天终于盼到了,心奇的拓帖课即成现实。心里猜想:这是怎样的一节书法课呢?那是六月十四日的上午,景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了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