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而B之”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框架式结构,在句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等,还可构成独立语或小句。“而”、“之”的法不同,反映出“A而B之”的语义关系复杂多样。“A而B之”表达独特,用法灵活,语用价值颇大,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颇为实用的语言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五个角度分析了语义特征分析法在《“V来了”试析》中的成功运用,分别是:通过不同意义系联寻找类义词之间的共同区别性语义特征;结合具体句法格式来概括“V”和“了”的区别性语义特征;通过动态的分布替换来概括类义词间的共同区别性语义特征;多角度概括动词的语义特征,以说明“V来了”的语法关系和结构层次;以关键实词为主,以虚词“了”为辅,结合有关语法理论和语义特征分析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4.
汉语“不A不B”格式的结构关系及语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不 A不 B”格式的内部结构关系 ,将其分为两类 :并列关系和偏正关系。此外 ,还讨论了该格式包含的语义 ,认为并列关系包含的语义有五种 ,偏正关系相当于一个复句 ,包含的语义可以归结为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研究“A,但B”为代表的转折句的类别及构成方法入手,为对转折句进行语义分析提供方法和途经.根据A、B所表达的概念之间是否具有属种关系,将“A,但B”分为属种关系转折句和非属种关系转折句;根据A、B所断定的两种事物情况是否在同一个语义层面上,将“A,但B”类转折句分为相同语义层面上的相反相对和不同语义层面上的相反相对;根据A、B之间的逻辑联系来分类,将“A,但B”分为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选择式、因果式等转折句。“A,但B”类转折句构成的逻辑方法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限制法,概括法、排除法、对照法等.  相似文献   

6.
"不A不B"格式的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A不B”是一种很常见的格式,这类格式表面看形式相同,但其内部构成相当复杂。本文从A、B的构成出发,将这种格式首先分为五大类,然后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进一步类化。文章以分类为纲,重点探讨每一类格式的色彩意义和语义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7.
将“在”字句分为A、B两类句式。A1式的动作句与B1式的动作句存在变换关系,A1式的状态句与B1式的状态句存在变换关系,非常整齐划一,并且语义内容基本吻合,但二者所强调的语义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8.
“有A无B”是由动词“有”和“无”前后呼应构成的一种固定格式。能进入“A”、“B”位置的可以是名词、动词或者短语;该格式能够充当谓、定、状、补语等多种句法成分。从语义角度看,“A”、“B”之间有着不同的语义关系,“有A无B”格式也存在着不同的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9.
何雨芯 《现代语文》2014,(12):41-43
对含“更、还、要”的三种“比”字句,即“A比B更X”“A比B还X”“A比B要X”的语义特点及预设语境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各自的语义特点,并分析它们的预设语境。  相似文献   

10.
章主要讨论“加”表加合义的“A加B”格式,分五个部分来展开讨论:1,格式构成和句法功能;2、A、B的位序与格式义;3、“A加B”和“A加上B”;4、相关格式比较:5、余论。  相似文献   

11.
“不A不B”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特殊否定结构,可以表达多种否定意义。本文将A、B放在特定的语义场中进行考察,指出“不A不B”的否定意义主要决定地A、B的语义性质,同时,本文根据“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理论,分析了“主观性”这种事用因素对“不A不B”否定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B段动词和C段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将静态存在句分为三类。归纳了静态存在句动词的语义特征,揭示了静态存在句A段的内涵和C段的数量词具有语义的、语用的和句法的作用。运用变换分析的方式和形式、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论证了静态存在句的结构关系是“主──谓──宾”。  相似文献   

13.
固定格式是语言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表达力式之—,而“又A又B”(包括“又A又B又C……”)又是现代汉语中运用广泛的一种固定格式,但至目前为止,尚缺乏对它作多力面的研究.本文力图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对能进入“又A又B”格式的词语的构成形式、特点,A和B的概念关系,“又A”和“又B”之间的语义关系,“又A又B”的句法功能、表达功能等等,作一定的探索.为了便于讨论,本文的“又A又B”格式限制在短语身份出现的范围,例如.  相似文献   

14.
伍艳  王晓敏 《文教资料》2009,(36):29-30
四音节的“一A一B”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见的固定格式.而且这一格式还在不断发展中。本文试图在对大量“一A一B”的固定格式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讨论哪些词语可以嵌入这一格式.A、B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并总结出这一固定格式的语用、语义与修辞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可A可B”是现代汉语里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类固定短语,它有特定的构成和表达功能。本文拟从该类固定短语的构成、句法功能、语义关系等方面对“可A可B”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像”字句有三种语义类型,分别是表比较、表比喻、表测断。“A像B一样/似的”格式中,A、B同类,B是定指时,表比较;B是无指时,表比喻;A、B不同类时,表比喻。“像”字句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相似性,含有“不是”的意思,因而有时“像”字句的语义指向句义之外,这在语用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A而不B”式短语使用非常频繁。这类短语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语义关系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A、B、C是集合。“A包含于B”表示集合爿是集合B的真子集,而“A包含B”表示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这两种关系有本质上的差异:要说明“A包含B”只须说明任意x∈A,有x∈B:但要说明“A包含于B”除须说明任意x∈A,有x∈B外,还须说明存在y∈B,使得y不属于A。  相似文献   

19.
“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20.
析"非A不B"固定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A不B”格工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形式是“非A不可(行,成)”。“非A不B”可以表示两种语义:一是主观认为一定要这样,二是客观事理发展一定需这样或一定这样。“非A不B”中的A是句子的信息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