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公益行动体现了宣传思想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媒体践行群众路线的新常态。公益行动如何积聚媒体温度?如何形成新闻延伸?怎样聚合公益资源,坚守主流舆论场,对接新媒体舆论场?本文以大连新闻广播"公益梦想秀"为例,探讨广播媒体在新闻公益行动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操作路径,提出如何避免公益行动煽情化与物质化的倾向、如何保持公益行动的连续性与品牌性等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曦  鲁贺  王燕 《新闻传播》2004,(7):27-27
2004年2月中旬,云南大学在校生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四个同窗学友,举世震惊,全国各地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令人欣慰的是,媒体对待马加爵事件,不是单纯地进行事件报道和一味地抨击,而是多了冷静、理智与反思。许多媒体提出的问题令人深思:马加爵为什么会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学友?防止更多的马加爵出现,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财经》杂志高管集体辞职事件,虽让人震惊,但也在意料之中。笔者曾在一篇传媒评论中写道:"赵世龙、朱德付、朱学东、程益中的理想有多远?"这次轮到胡舒立等人了,《财经》的理想有多远?这确实值得籍此深刻地反思一番!中国更需要新闻,还是媒体?  相似文献   

4.
从早期的"茶水发炎"、"杨丽娟追星"、"纸馅包子"等新闻事件,到时下荧屏上劲刮的"相亲"热浪.虽然赚足了眼球,但是过后却深深地拷问着当今媒体的社会责任,严重地摧毁着一些媒体的信用.面对有些媒体日益滋长的低俗之风、虚假之风,理性的思考和反思也逐渐泛开: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媒体到底如何完成"社会守望者和环境监测者"的使命呢?媒体的功能、社会责任如何体现?媒体的底线良心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刘燕 《青年记者》2008,(14):48-49
重大新闻事件历来是舆论研究的焦点.国内外媒体对"西藏3·14事件"大面积、焦点式的报道,使"西藏问题"成为近期大学生关注点最高的时事新闻. 面对众说纷纭的国际国内媒体,大学生对"西藏事件"、"藏独活动"的独立判断及立场如何?哪些媒介对大学生了解"西藏事件"、达赖起着关键作用?少数民族又是如何看待达赖及"藏独活动"的?媒体的报道在认知、态度和行动中哪个维度对大学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咀嚼舆反思     
公元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大厦和华盛顿五角大楼上空突然间升腾的烈焰和浓烟,犹如一颗强力信号弹,引发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世界新闻大战.美国和国际媒体如何快速反应?国内媒体如何迅疾报道?上海的受众如何接收信息?本期发表的一组特稿,真实地记录了新闻史上难以磨灭的这一页,从中也有一些让我们可以咀嚼和反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2007年夏天的假新闻"纸做的包子"震惊了全国,而策划制造这起假新闻的主角就是北京电视台的临时聘用人员訾某,这起事件使人们不得不反思媒体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媒体的新闻影响力脱颖而出?从江苏电台举办大型新闻行动的实践来看,大型新闻行动越来越成为一种为媒体所重视的手段。一、大型新闻行动要围绕重大题材,突显人本思想大型新闻行动要摆脱简单图解政策的窠臼,从大题材着眼,从小角度入手。一方面要从宏观上思考国家与地方上在某  相似文献   

9.
导读面对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面对中央对媒体提出的"转作风""改文风"的关键部署,以各级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如何将中央的重要精神化为媒体发展改革的具体指南?如何将中央的明确要求化为持续、深入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0.
杨瑞明 《传媒》2002,(4):55-56
仿佛是耸立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大厦的轰然倒塌,才使向来不屑于张望世界的美国人在震惊与愤怒之后们心自问:“他们为什么恨我们?”一时间,美国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充满了对此困惑的追问与反思。在挖掘和清理“9·11”事件的前因后果时,美国人把责难的目光也投向了自己的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1.
调查     
您心目中中国记者的形象如何?如何看待媒体公信力、是否相信新闻报道?怎样评价正在进行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调查人:本刊记者李薇调查时间:2009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12.
杨丽娟疯狂追星事件成为2007年娱乐新闻的一大热点,屡次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一个普通人的追星事件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仅仅是因为杨丽娟的病态心理和父母的过分溺爱吗?在杨的追星事件中,一些媒体成为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成为"策划者",正是媒体的这种"问题策划",引起了人们对媒体如何正确进行新闻策划的再度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四川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大灾面前,每一个浙江人都在想:我能做些什么?是的,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我们也一定能够做成什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决定举全集团所有媒体之力.  相似文献   

14.
当突发事件或灾害、灾难骤然降临,第一时间记录与告知,第一时间传播事实与真相,是新闻职业基本要求,亦是最大价值。紧急情况下,时间短促、任务紧迫,无法从容准备,需要记者抓住时机、敏锐判断、行动迅速、头脑冷静、忙而不乱,……这就是记者的应急能力。假如赶上了大事、要事和紧急采访,假如碰上了紧急情况,如何做到从容应对?如何快速进入、接近信源、发回报道?需要注意和重点规避的问题是什么?记者的个人行动如何与媒体的团队协作配合?媒体的应急机制如何建立?本刊这期就与您一起体会、感悟记者应急能力的培养锻炼。  相似文献   

15.
当突发事件或灾害、灾难骤然降临,第一时间记录与告知,第一时间传播事实与真相,是新闻职业基本要求,亦是最大价值。紧急情况下,时间短促、任务紧迫,无法从容准备,需要记者抓住时机、敏锐判断、行动迅速、头脑冷静、忙而不乱,……这就是记者的应急能力。假如赶上了大事、要事和紧急采访,假如碰上了紧急情况,如何做到从容应对?如何快速进入、接近信源、发回报道?需要注意和重点规避的问题是什么?记者的个人行动如何与媒体的团队协作配合?媒体的应急机制如何建立?本刊这期就与您一起体会、感悟记者应急能力的培养锻炼。  相似文献   

16.
当突发事件或灾害、灾难骤然降临,第一时间记录与告知,第一时间传播事实与真相,是新闻职业基本要求,亦是最大价值。紧急情况下,时间短促、任务紧迫,无法从容准备,需要记者抓住时机、敏锐判断、行动迅速、头脑冷静、忙而不乱,……这就是记者的应急能力。假如赶上了大事、要事和紧急采访,假如碰上了紧急情况,如何做到从容应对?如何快速进入、接近信源、发回报道?需要注意和重点规避的问题是什么?记者的个人行动如何与媒体的团队协作配合?媒体的应急机制如何建立?本刊这期就与您一起体会、感悟记者应急能力的培养锻炼。  相似文献   

17.
窦唯大闹《新京报》事件发生后一夜之间,传统纸媒和网上关于窦唯事件的议论铺天盖地。《都市快报》记者吴晓燕撰文说:“因为窦唯,媒体和艺人的相互关系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窦唯事件可以看作是媒体和艺人矛盾激化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媒体和艺人如何相处?他们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①《信息时报》廖保平也指出:“窦唯事件暴露出的明星与媒体的关系问题,值得引人深思。”②刘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在烧车这件事上窦唯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要对这件事反思的绝对不仅是窦唯本人,媒体也应反思自己的责任。”③此事将如何收场…  相似文献   

18.
当突发事件或灾害、灾难骤然降临,第一时间记录与告知,第一时间传播事实与真相,是新闻职业基本要求,亦是最大价值。紧急情况下,时间短促、任务紧迫,无法从容准备,需要记者抓住时机、敏锐判断、行动迅速、头脑冷静、忙而不乱,……这就是记者的应急能力。假如赶上了大事、要事和紧急采访,假如碰上了紧急情况,如何做到从容应对?如何快速进入、接近信源、发回报道?需要注意和重点规避的问题是什么?记者的个人行动如何与媒体的团队协作配合?媒体的应急机制如何建立?本刊这期就与您一起体会、感悟记者应急能力的培养锻炼。  相似文献   

19.
减灾报道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完善媒体的减灾报道,加强全社会对灾难警醒预防的实效,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引导人们反思和约束自身的行为等,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减灾报道如何进一步为减灾工作服务?三位国家减灾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7·23”动车追尾相撞事故举世震惊、举国哀伤,同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密切关注,随着一些关键事故信息的逐步公布,公众和舆论出现了诸多讨论乃至质疑、批评.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媒体应该怎样去应对?本文结合国外媒体的一些案例和经验,探讨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所应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