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婷婷 《亚太教育》2020,(5):173-173
生命关怀意识指人可以准确领悟生命的含义及价值,能够关怀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生命关怀意识的弱化,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间或有之。为了唤醒师生的生命关怀意识,根据教学实践和探索,提高教师的生命关怀意识势在必行。本文就如何唤醒师生对生命的关怀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生命是一切活动的起点,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的德育课程应当以润泽生命、人文关怀为己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并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使护生在关怀病患生命价值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职业  相似文献   

3.
妈祖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取向是妈祖文化的牵引力,也是妈祖文化能由湄洲岛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驱动力。然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研究与阐释妈祖文化的厚重意蕴尚欠不足。生命意识、自然意识、道德意识是妈祖文化中人文关怀取向的重要内涵。文中从生命意识与对生命的关爱、自然意识与对自然的征服、道德意识与对道德的义务三个方向阐释妈祖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取向。  相似文献   

4.
肖洛霍夫是一名对生命极为敏感的作家,他把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小说创作中,展示了顿河哥萨克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并以强烈的现实精神在对现实的思索和追寻中展示了他独特的生命意识。对生命激情的张扬、对生命悲剧的感伤以及生命归宿的营建等生命意识始终贯穿着他的作品,使其充满着对生命的热切关怀。  相似文献   

5.
肖洛霍夫是一名对生命极为敏感的作家,他把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小说创作中,展示了顿河哥萨克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并以强烈的现实精神在对现实的思索和追寻中展示了他独特的生命意识。对生命激情的张扬、对生命悲剧的感伤以及生命归宿的营建等生命意识始终贯穿着他的作品,使其充满着对生命的热切关怀。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起点,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的德育课程应当以润泽生命、人文关怀为己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并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使护生在关怀病患生命价值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培养人际调适能力和道德良心,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7.
面对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以往传统的灌输、压制使他们顺从的道德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失去了可能性.由于道德本身蕴涵着人性关怀,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弘扬人性.道德教育注重人性关怀,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而是本质问题.只有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凸现人性关怀的情意,才会使道德教育呈现人性美、展示人性美、弘扬人性美,才能使道德教育从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知识和空洞的道德劝导上升到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意义的探求.  相似文献   

8.
化育生命应是语文教学的应然境界和追求。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生命关怀意识的虚化、生命诗意的苍白化、生命灵动的弱化等原因造成了生命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化育生命的语文教学需要有生命的教之策略。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彰显人文精神、生命关怀和人生价值的生命教育。主要以"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为例,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远离危险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刘平勇中篇小说集《天堂邂逅》中表现出了浓重的死亡意识,死亡意识在这部集子中体现的是一种生命关怀,作家借助对死亡的呈现,来思索深层次的复杂人性,生命价值,社会问题等,表现了作家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对个体生命深沉的凝视。  相似文献   

11.
尼采的美学,打破了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沉闷,以鲜活的生命意识,对伦理道德价值重新考量,表现人的心灵与艺术精神的完美契合,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既要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又要关注国家需求及其发展,应致力于二者之间的平衡,而不可顾此失彼。同时,中国教育研究应从中国现实及其传统出发,为培养"中国人"服务,而不可从某种抽象观念出发,为培养一般意义上的"人"服务。为此,中国教育研究应走出对"现代性想象"的迷恋,重构"中国式愿景",应强调"文明自觉"而非现今颇为流行的"文化自觉",应重返"古今之争"而不是简单的"中西之争"。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长篇家族小说创作成为女作家们最成熟也最具个性化的写作实践之一,这些小说以独特的美学标准和强烈的生命意识,书写了家族血缘的宿命和被血缘牵绊的个人与家族的悲剧冲突,寄寓了文明的新的阶段一代作家复杂的人格内涵、精神变迁与写作矛盾;以几代女性的生存线索来叙述家族故事,强调立足于女性叙事视点,因此,这些家族小说中的人物书写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统的择取,看似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然而却关涉到本土心理学的生命力,是关涉到中国本土心理学如何发展的一个元理论问题.以往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一方面过于注重文化大传统的研究定向,忽视了本土心理学与现实民众的心理契合问题;另一方面,虽然也曾关注文化小传统层面,但是却对文化小传统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理论自觉.然而问题是,惟有自觉地进行文化小传统的研究定向,进行细致的、多样化的心理资源挖掘才有望实现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新生.  相似文献   

15.
时间是生命的本质存在,时间意识体现为诗人对时间的独特感知和把握。在中国新诗发展的不同时期,诗人的时间意识也体现为不同的特征,既有对传统时间意识的承传,又有对主体性时间意识不同姿态的演绎。通过对新诗时间意识的特征性考察,意在揭示现代诗人的精神发展状况,并对新诗的主体性特征作出观照。  相似文献   

16.
在海明威研究尤其是中国国内的海明威研究中,人们对海明威及其作品中的"迷惘"情绪、悲剧情氛和悲剧意识都做过足够的探讨与研究。然而对于隐藏于其文本中凝重的悲剧精神却至今无人问津。本文将从文化诗学角度出发,以美学悲剧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不同时期小说的"价值阅读",挖掘、展现遮掩在其"迷惘"冰山之下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余德庄是新时期重庆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他以《忧魂》、《海噬》、《太阳雨》等三部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创作实力。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三部作品中一以贯之,而作品的时空体形式却有了明显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文学传统的反思和审慎的间离,及不断超越自我的鲜明意识。将城市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作有机的统一和融通,是读者对余德庄新一轮创作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从“士”之自觉到“人”之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化传统中,士自先秦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一种精神上、思想上乃至行为上的自觉与成熟,这导致了这一群对人世俗生活及个人情性的不甚关注,甚至是忽视。而至先春末,随着君权政治的日益加强,士之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复苏,开始把向来朝外(社会)的目光向内(个人)转,由此到汉代,特别是汉末发生了士阶层“人的觉醒”,士也因此真正地成熟和血肉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19.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家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意识。宋代,词这种文学样式非常繁荣,出现了大量女性词人。她们在词作中抒发内心情感和理想愿望,表现了女性独有的自我意识和心灵空间。她们努力冲破封建传统束缚,追求人生价值;大胆追求爱情,表达对美满婚姻的渴求,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自身形象,这使得宋代妇女词中洋溢着女性独立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士人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产生怀疑,他们力争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从传统里解放出来后对生命价值重新定义,或裸裎醉饮,或吃药行散,或扪虱而谈,出现了“以丑为美”的怪异现象,然而这些荒诞不经的现象却体现着强烈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在这个时期集中外化为药、酒和挽歌。其实质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深刻的悲剧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