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经济生活中“大显身手”的倒爷,如今在新闻圈子里也倒腾起来了。广西贵港市两名“新闻倒爷”,从报上抄袭别人写的新闻,署上自己的名字或写以化名,“倒”到其他报上发表,捞取稿费,影响极坏。其中的一位,看到《广西日报》上刊出“广西赖氨酸厂在南宁建成投产”的消息,抄袭后投到《湖广信息报》。因“倒爷”身处贵县,怕露马脚,抄稿时隐去了建厂地址。编辑编稿时发现五要素残缺,便据稿子投寄处写为“广西赖氨酸厂在贵县建成投产”,结果闹出笑话(见《地市报信息》1989年第10期)。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生活中“大显身手”的倒爷,如今在新闻圈子里也倒腾起来了。广西某地两名“新闻倒爷”,从报上抄袭他人写的新闻,写上自己的名字或署以化名,“倒”到其他报上发表,捞取稿费,影响极坏。其中一位,看到《广西日报》上刊出“广西赖氨酸厂在南宁建成投产”的消息,抄袭后投到《湖广信息报》。因“倒爷”身处贵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90年第1期刊载了《谨访“新闻倒爷”》一文,作者的呼吁不能不说剀切。但还只指出了作者中的“倒爷”,另一种编者中的“倒爷”也有必要予以“爆光”。某地区报编辑,利用市场版责编之便,常常“综合”各地作者的来稿,在省乃至更高级别的报刊发“市场预测”、“购物指南”之类的文章,捞取可观的“外快”。某报要闻版编辑,把作者的来稿改头换面,吐故融新,堂而皇之地署上自己的大名,在相当  相似文献   

4.
倒爷,大家是很熟悉的。他们神通广大,无孔不入,倒彩电,倒冰箱,倒紧俏商品,将一个好好的市场倒得乱七八糟。谁料想,如今倒爷的“经营范围”又有所扩大,居然“倒卖”起新闻来了。这类倒爷,将新闻化为商品,利用种种手段,把一些不值得见报或播出的稿件见报或播出,从其中牟取好处。且看“新闻倒爷”的两种嘴脸: 第一类倒爷,他们借一些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工厂)想提高知名度的心理,让这些单位写一些或吹吹捧捧、或广告味浓的所谓新闻稿。利用新闻单位的亲朋好友或拐弯抹角的关  相似文献   

5.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本文提出的"三无新闻"的概念,是从"三无产品"引申而来的. 作为通俗名词的"三无产品"一般是指,该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以及无生产厂名称.另一种说法是,无生产厂名、无生产厂址、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或是无厂名、无地址、无商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必须有中文厂名,中文厂址、电话、许可证号、产品标志、生产日期、中文产品说明书,凡是缺项的均被视为不合格产品.凡缺少上述要求其中之一者,均可被视为"三无产品".  相似文献   

7.
不可否认,热线投诉类专栏、新闻,已逐渐成为报纸上,特别是晚生代都市类报纸上的一个挥之不去的“亮点”,很是吸引读的视线,如“生活110”“新闻110”“热线传真”“投诉热线”等等。有的还标有醒目的投诉电话;有的还作出“今天投诉、今天答复”,“今天投诉、今天见报”之类的庄重承诺。除这些显性的“投诉新闻”之外,还有一类隐性的“投诉新闻”,多以“某女士致电本报反映……”“某先生来电诉称……”等类似方式开头。应该说,这类新闻的形式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报纸开展舆论监督的一种有力形式。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位年轻记者向人倾诉:他最近采写什么,什么都难采写好,时常有“掉链子”的感觉,与自己以前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有时候写稿甚至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往外挤,越想挤就越挤不出来,越挤就越痛苦不堪。  相似文献   

9.
市级电视台都开办有新闻联播节目,节目来源除了本台记者采写的之外,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各县区电视台送稿,这些稿件大大丰富了市级电视台的新闻信息量,成为市电视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笔者发现,市级电视台在采用各县区电视台稿件时,由于种种原因,给一部分假新闻"登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价格双轨制的消失,“倒爷”这个说法也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消失。正是这批人不自觉的努力,冲垮了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流通体制和价格管制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阿天 《新闻世界》2008,(3):16-16
藏饰、丝巾、牛肉干、海报、平底布鞋……别看这是一串不起眼的小商品目录,很多留学生在海外留学期间,靠着人工搬运,做起了“国际小倒爷”,为贴补零花钱可谓动足了憾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影响,我国新闻媒介同样把国有的生产关系当作是公有制唯一的实现形式,因此过去在舆论导向、报道思想、典型报道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与相应历史时期相一致的“舆论一律”。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公有制具有多种实现形式;要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形成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局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深入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中,肩负正确舆论引导重任的新闻工作者,如果当不好“学生”,就当不好“先生”,甚至还会“出于好心”地像过去那样犯舆论导向的错误。 去年,就在党的十五大召开的前后,武汉的“汉正街”又一次成为省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的炒作对象,即是极其典型的一例。由于看不见的“左”,仍对一些新闻工作者有一定的“潜移默化”影响,因此以“民营企业不能享用社会公有无形资产”为基调的大多数报道或转载,实质上是“好心办了坏事”,在社会上形成了并不符合十五大精神的错误舆论导向。这个教训,应该总结和记取。  相似文献   

13.
下基层采访,遇到一些老通讯员,真是无话不谈。闲谈中有位通讯员拿出一叠影印件气愤地对我说:“可耻呀!有人冒名把别人的文章窃为己有上报。”我接过影印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其中有一篇署名“微文”的,是某报总编辑的笔名。据说此盗窃者被揭穿后,一面狡辩,一面求情。也有人竟以“家丑不能外扬”为他庇护。其实,此类现象并非个别,报刊上常有揭露。但未被发现,至令仍在干着抄袭、剽窃行为的,也不能说没有。抄袭、剽窃、冒名不妨统称为扒手。谨防新闻扒手,治一治新闻扒手,不仅是新闻界的事,也是广大读者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新闻扒手何以能得逞一时?原因或许有多条,但共同的无非有这么三点:一是扒手无德无才。这些人往往思想意识差,写作又无能,见报  相似文献   

14.
下基层采访,遇到一些老通讯员,真是无话不谈。闲谈中有位通讯员拿出一叠影印件气愤地对我说:“可耻呀!有人冒名把别人的文章窃为己有上报。”我接过影印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其中有一篇署名“微文”的,是某报总编辑的笔名。据说此盗窃者被揭穿后,一面狡辩,一面求情。也有人竟以“家丑不能外扬”为他庇护。其实,此类现象并非个别,报刊上常有揭露。但未被发现,至今仍在干着抄袭、剽窃行为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不都是月朗风清的小夜曲。 生活不都是温馨迷人的玫瑰色。 对于身在异国他乡,攫取金钱的淘金者来说,生活没有坦途。 他们有如乘坐在破旧舢板上的远航者,随着海风的颠簸,随时可能被滔天巨浪吞没。 请听,这一个个辛酸的故事…… 跌倒在“倒”途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大地披上了一袭洁白的外衣。  相似文献   

16.
连做梦也不曾想到,我这个女编辑,竟然在不惑之年当了一次“小倒爷”,而且是“国际倒爷”。今年7月下旬,我有幸随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部分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代表赴俄考察团,到俄罗斯远东城市赤塔考察采访。到那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去易货贸易市场,搞物物交换。我长期从事党报理论宣传工作,在别人眼里理论编辑古板、正统。其实不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断地宣传商品经济、市场观念,本人的商品意识日益增强。但是,拿着商品“下海”到市场上叫买,特别是在异国他乡交易市场当“国际倒爷”是我生平第一次,成了我编辑生活中思想解放的特殊难忘经历。出国前,团长让每个成员在国内采购一些商品,去和“洋人”交换。对这件事我既感到新鲜,又觉得有趣。当时我还自恃清高,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千万别让“洋人”把我当成了生意人,因此,在同行者的催促下,我才买了五件“阿迪达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5,(11):45-45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据最近由中国记协与中国法官协会联办的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研讨会透露,目前在名誉权案件中,新闻侵害名誉权案约占20%。众多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宣传要杜绝虚假报道,人所共知,也已引起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重视。但有些记者在宣传先进人物时,为扩大影响,增强宣传效果,往往任意拔高先进人物,使新闻报道出去后,本来是真的,却往往叫人觉得不真,觉得假,或者显得里边有很大假的成份。这种把真的写得虚假的报道还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出现这种弄真成假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一些记者在写报道时,生怕别人看不出新闻人物的高尚品质,除了用些  相似文献   

19.
吕不韦将洋洋二十余万言的《吕氏春秋》“布成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撇开政治上的用心不谈,也撇开吕不韦炙手可热的权势不谈,他这种对其编辑成果的极度自信还是绝无仅有的。“一字千金”无疑应该成为编辑工作者的追求目标。遗憾的是,眼下的出版物几乎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一般的图书和期刊不必说,即便是国家重点项目的大型辞书,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随书赠送”勘误表,弄得不好还有“勘误之勘误”。  相似文献   

20.
最近,南方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上,登载某作家两则短文妙句,其中有这样一段妙喻文字"……味虽好,却不宜久食,某戴薄膜手套剥其壳食其肉,其趣如戴套与佳人同床共寝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