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定病句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要把语法的变异现象认定为病句。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语法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这些新的现象被称做语法的变异现象。例如: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意义虚化,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一过程或现象.汉语语言学界将它称为"实词虚化".因为几乎所有的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英汉介词的语法化及其进一步语法化过程,并指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认为一些合成词由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语法现象是"语素组"现象,我们要认清这种语法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它与语素和词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到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但是它的性质决定我们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级语法单位。  相似文献   

4.
正当防卫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它的讨论从未淡出过我们的视野。纵观我国近十年的司法实践,案件被告人提出的关于正当防卫的辩护意见,法院鲜少承认。有研究者从全国各级法院公示的正当防卫案件做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案件认定不构成正当防卫,很少部分被认定防卫过当,认定正当防卫的仅为6%。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呢?结合于欢案,尝试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来解读这一现象,并试图通过对正当防卫构成要件的重构来寻找解决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对于欢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汉语中的特殊语法语用现象"有+V/VP"格式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合理性。调查分析了"有+V/VP"格式在现代语言环境中的使用情况,阐述这一格式的语法、语用功能与语法化过程,揭示其演进规律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曾小林 《海外英语》2015,(1):217-218,225
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形式,自"语法隐喻"被提出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都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围绕这一概念展开了各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发展并壮大了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该文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试探讨苏芮《牵手》歌词中的概念语法隐喻现象,并分析歌词中语法隐喻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成语法是典型的解释性语言理论。解释的充分性是它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通过分析该理论前后不同阶段对英语被动式这一具体语言现象的不同处理,使我们看清了生成语法前后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目前,"被xx"表达使用频率很高,这些看似不合语法的表达,能够被广泛使用,一定有其原因。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被xx"结构进行认定,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这一结构的形成及促成其流行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双重否定"这一现象屡见不鲜。汉、英、日、韩、法、马来等多国语种都有双重否定现象。在理解该语法现象时,语言学习者往往被灌输"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教条。然而,结合具体例句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一规则其实颇有疏漏,需要进一步限定和归纳总结。文章以现代汉语的双重否定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对以往研究做一概览、评述的基础上,结合例证分析,重新定义双重否定,并给出其"表肯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前研究者多从语言学的语法、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对"述宾式动词+宾语"现象规律进行探究,但他们的研究都是在各自理论系统内部进行,并没有对"述宾式动词+宾语"现象的来源、发展道路和流行趋势进行梳理并探究原因。对这种现象的流行原因从历史衍变、中外交流、现象本身的合理性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探究。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结构古已有之,在当代这一结构受到语言接触影响,在结构内部通过语法化、名词后移、汉语词汇句型构造的过程获得了合理性,在结构外部通过新闻语体和焦点信息的作用,应用范围得以扩展。这一结构在现实使用中不断推陈出新,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素”作为语言中一个最基本的单位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结构主义创始人提出来的。几十年来,它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传播,现在已被广泛的重视和运用,在理论研究和语言应用中已发挥了一定作用。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就有个别专家作了研究,然而不少语法著作或语法体系(如《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都不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是2006年开始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里的重要研究内容,《咬文嚼字》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网络流行语",通过对2006年到2017年11年间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考察,从语法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语言在语法上的几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X不X"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形式、语法化和主观性四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X不X"格式的研究概况,并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德两国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德汉科技翻译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其中名词化是这类科技语篇的典型特征,也被视为语法隐喻的焦点。语法隐喻是Michael Halliday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的重要学说。本论文建立在"今日科创"语料库的基础上,研究将汉语源文本译为德语目标文本时出现的名词化现象,旨在从语法隐喻的角度探究这一结构得以广泛运用的原因,为科技语篇名词化翻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关注方言语法对普通话语法的影响,为人们更好地研究当代汉语语法的变异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对方言比较式"形+过+宾"进入当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做了考察,认为这一格式还处在引入共同语的初级阶段;其次,对这一构式的形式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语言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探讨了这一格式引入普通话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语法教学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如何最有效地开展语法教学?这些以"语法教学"为中心的问题一直以来都为外语教育界所热议。本文试图从语法的定义、语法教学方法和语法呈现方式三个方面入手,探析近几十年语法和语法教学观点的变化,对各阶段语法教学代表性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并指出语法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被X"的用法屡见不鲜,例如"被自杀""被幸福""被小三"等。这种用法不同于传统的"被字句",但它和"被字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被X"句式是传统"被字句"的演变,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本文受刘大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以及陆俭明《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的启发,简要分析了"被X"这一修辞构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