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形式,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板书设计,努力使之新颖,具有科学性、直观性、艺术性,在教学中真正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话的确道出了教学的真经。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导语,真正地做到“先声夺人”呢?我觉得应该是既要突出文章的要点,又要激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语课堂导语设计的方法有:介绍背景,解析题目,设置悬念,渲染气氛,联接古今;使用教具。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好戏看开头。一堂课好的 开头应似高手对弈,第一着就为全局的胜利铺垫基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导语的设计。以下谈谈几种不同风格的导语。 一、“畅快活跃”型导语 这种导语或从凡人琐事谈起,或从课文某一部分道来,语言一般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平易温和,节奏快慢适中,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例如某教师在教《两小儿辨日》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讲两小儿辨日的故事。讲到小儿争辨得面红耳赤时,教师质疑:“连孔子也没把问题回答清楚,同学们,你们想给他们准确的答案吗?想弄清太阳的有关知识吗?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将得到满意的答案。”这则看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使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了解我国的国情,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国情教育,历史学科有着特有的优势。已经挖掘、梳理和提炼的丰富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好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课前引入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将学生散漫的心快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有确切了解。好的课堂引入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多年历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分享如下:1.新旧联系式导语。讲授八年级上册“敌后战场的抗战”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就如何进行抗战这一问题,国共两党执行了不同的抗战路线。  相似文献   

7.
小学历史课的教学形式一般是讲、读、看、议,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重视板书设计的针对性和概括性,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概括知识。历史课的板书除做到清楚、明了外,还要使学生在弄清规律和掌握学习方法上受到启迪。其板书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教学的指导者、辅导者,要求教师打破讲、教、说的一贯模式,学会观察、学会研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将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尝试了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现列举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袁向荣 《湖南教育》2003,(16):49-49
情境渲染法。教师用文学语言描绘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引领学生进入新课内容。如讲授鲁迅的小说《祝福》时,可运用这样的导语:“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炮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1924年3月25…  相似文献   

10.
祁学风 《青海教育》2005,(11):30-30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一篇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学习效果与教师的导语有很大联系。成功的导语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登堂入室。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语多是新旧联系式,即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但这样一来就显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因此,不妨因课而异,创新导语设计。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导语设计新探俞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前人总结出的一条富有哲理的经验。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设计得体的导语,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以期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谷明明 《考试周刊》2013,(55):126-127
<正>王仲孚教授说: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而历史是基础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更是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勤思好问,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其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堂教学的导语,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是一堂课能否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历史课堂教学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生动有趣,启发诱导等特点,它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教学导语常见的几种设计方法有: 一、音乐导语 中学生大都喜爱音乐,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并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音乐的起伏即可自然导入新课。如在讲述《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课时,可先播放《松花江上》音乐以烘托课堂气氛,该曲曲调凄婉,感染力强,听后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久久沉浸在音乐声中,眼前好象浮现了东北沦亡后人民背井离乡,到处流浪,思念家乡的悲惨情景,然后教师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乘蒋介石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巧设导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设计历史课教学导语?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其特点而定。教学中,我常用如下三式导语: 一、设疑式。这就是根据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用设问存疑的形式作导语,以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好本篇课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学历史上册《岳飞抗金》,我设计如下导语:一提起岳飞,大家马上会想到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但评书  相似文献   

15.
16.
幽默举隅     
幽默举隅生活中不能没有欢笑,教学中也不可缺少幽默。幽默能使人摆脱困境,消除烦恼。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莎士比亚曾说:“幽默总是结合着洒脱与感情。”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可使某些词语在一定环境中具有双重意义,从而获得幽...  相似文献   

17.
异形词举隅     
何恩鸿 《语文知识》2000,(12):18-19
请大家先看下面四组词:A 缘故——原故复元——复原泄漏——泄露B 精炼——精练宛转——婉转交代——交待C 妆饰——装饰包含——包涵委曲——委屈D 终身——终生志愿——自愿推托——推脱认真辨析,不难发现:A 组:音义完全相同,只是词形有异;B 组:音同义近,但与同义词有所不同,前者包容后者;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举隅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创造、起用和吸收等方式产生了许多新词语,使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很多成为流行语。流行语较一般的词语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即人们对指称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观念、文化心态、审美取向等。  相似文献   

19.
名辩举隅     
名与辩的讨论始于春秋,盛于战国,衰落于秦统一六国。运用归纳列举的方法,分析儒家、名家和墨家名与辩的思想。孔子的"正名"说开启并推动了先秦时期的名实关系大讨论,其开创意义不容忽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唯谓"之说,已经使名实问题的讨论从服务于政治需求的"正名"说中分离出来,走向了"专决于名"的抽象研究,其学术思想,不失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荀子重"辩",但荀子的辩并不是争胜的论辩,而是教化礼义的谈说之术;墨子倡导并研究"谈辩",后期墨家形成了墨家独到之辩学,对"辩"进行了首次界定及功用的全面概括。名学与辩学具有表述和论证方法方面的内容。对此了解,既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中重智一面的继承与弘扬,也对今日生活中论说、交际与求知的成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名辩举隅     
名与辩的讨论始于春秋,盛于战国,衰落于秦统一六国。运用归纳列举的方法,分析儒家、名家和墨家名与辩的思想。孔子的"正名"说开启并推动了先秦时期的名实关系大讨论,其开创意义不容忽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唯谓"之说,已经使名实问题的讨论从服务于政治需求的"正名"说中分离出来,走向了"专决于名"的抽象研究,其学术思想,不失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荀子重"辩",但荀子的辩并不是争胜的论辩,而是教化礼义的谈说之术;墨子倡导并研究"谈辩",后期墨家形成了墨家独到之辩学,对"辩"进行了首次界定及功用的全面概括。名学与辩学具有表述和论证方法方面的内容。对此了解,既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中重智一面的继承与弘扬,也对今日生活中论说、交际与求知的成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