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日报》创刊整整三十年了。《中国日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与时俱进。经过三十年风风雨雨,《中国日报》羽翼渐丰,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群体的一支劲旅。《中国日报》的创刊在我国外宣史上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事件。  相似文献   

2.
国语 《文化交流》2010,(9):36-40
近年来,细心的观众发现,在《大生活》《铁齿铜牙纪晓岚4》《相伴》《不如跳舞》等由张国立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皮肤白晰、长相漂亮的女演员扮演着重要配角,甚至是女主角,这个美女是谁?张国立为何将自己的搭档换成了美女?这个美女与张国立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我是杭州人,出国前毕业于浙江大学,在世界银行工作了几十年,曾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过一些贡献。故乡,对于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既神圣又陶醉,魂牵梦系,尤其身在异国,浓浓的乡愁难以排遣。我离开祖国已超过了一个甲子,感谢《文化交流》编辑部数十年如一日,寄来杂志,给我送来极大的温暖。《文化交流》是我和祖国、家乡联系的精神纽带。每到时间,我就盼望着《文化交流》杂志的到来,拿到后欣喜万分,欢喜这本精美杂志的还有我身边  相似文献   

4.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3,(2):169-173
《十日谈》是邵洵美创办的刊物之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邵洵美先后编辑和创办了《狮吼》《金屋》《新月》《诗刊》《论语》等文学杂志,《十日谈》《人言》《自由谭》等综合性刊物,以及《时代画报》《声色画报》等,并开办时代书局、时代印刷厂。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邵洵美称得起一个大家。  相似文献   

5.
一个是凭借《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和《省委书记》等一部部激荡心灵的作品被冠以"反腐作家"称号的著名作家,一个是在经历过心灵和肉体的历练拍出了震撼人心的电影《可可西里》后声言用电影向社会说话的中国第六代著名导演。驰骋在文坛艺苑的陆天明和陆川,一对用作品代言社会和人生的父子,他们是如何"破壳"而出的呢?  相似文献   

6.
《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封建社会的精神病态,颠覆封建礼教的精神压制,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这是文学的转身,也是历史的转身,由此产生了中国文学新的形式和内容。黑格尔说,艺术家为一个理念,必须找到具体的形象。历史就是这样的艺术家,这一次它的变局带来的不再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而是《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野草》《雷雨》。历史不仅是通往文学的途径,更是通往作家以及作家心灵的途径,这正如残雪笔下的"垂直的阅读";而文学又是历史的时光机,它将历史的片段重现于当下。  相似文献   

7.
李睿明 《文化学刊》2009,(1):108-112
小红是《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一个三等丫鬟,身份地位不高,处于社会低层。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也不过几回,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几乎囊括了《红楼梦》中所有女性的优秀品质。她睿智、聪颖、豁达,不甘为卑,善于把握自己的命运;她敢于突破封建束缚,努力创造机会,争取属于自己的爱情;她看透世事,了解整个大观园的兴衰荣辱,为自己未来的前途做打算。她是《红楼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这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很少看到的。正是由于刻画如此出色的人物,才使《红楼梦》尽显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论猿猴抢婚故事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积淀了十分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其中与猿猴有关的一类作品颇有趣味。从《山海经》到《西游记》,从古老的民间神话传说到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猿猴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形象。在大量猿猴故事中,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母题是“猿...  相似文献   

9.
肖锋 《生态文化》2006,(2):4-4,8
这个题目是编辑约稿时定的。乍一看去,回答这个题目很简单。我前年夏天看了著名作家张平的中篇小说《凶犯》,当时就对张平手术刀似的解剖农村现实关系的深刻性和力度感到震惊。在小说里,狗子不是英雄,但他为了守护一个护林员起码的良知和责任,而被各种社会关系和力量推向绝境。阅后令人掩卷长叹。在我们这个拍电影团队的一次论证会上,我提出了这个题材,大家一致叫好。这样,《天狗》很快就上马了。从“买”下张平的小说,到完成剧本改编,到剧组成立,用了约五个月的时间,《天狗》就开拍了。一个决策一定是有某些动机作支撑的。从一个电影投资者…  相似文献   

10.
沉默的螺旋理论解释"民意"1974年诺埃勒-诺依曼在《传播学刊》发表了一篇论文叫"沉默的螺旋",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这是一个著名的大众传播学理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纪录片界,著名纪录片制作人孙书云是一位中国故事的成功讲述者。孙书云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在英国从事独立纪录片制作,其著名纪录片《西藏一年》曾以“罕见的深度”呈现了一个西方人所不知的西藏。近年来,她又涉足中外合拍纪录片领域,先后与中央电视台、BBC等中西主流媒体合作制作了《中国艺术》《喜马拉雅的天梯》《天河》等中国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大型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大陆的热播,中国大陆掀起了一次中国饮食文化热。《中国饮食》、《中国美食探秘》、《大排档》等各种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电视片一个个接踵而至;"舌尖"一词更是风靡一时,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代名词。"舌尖"文化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在海外,尤其是在海外华人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人们也在不断地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期待着中国饮食文化从此能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CIPG(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在拉美推出《今日中国》秘鲁西文版,这是继2008年《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NEWS CHINA》在北美正式创刊发行以来,中国期刊走出去的又一个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女性的解放和自由度是衡量一个族群组成机制和结构合理和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尺度。中国古代的《西厢记》、《红楼梦》和《水浒传》等经典名著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全方位文化内蕴。其中爱情、婚恋伦理也是一个重要命题。其间《西厢记》里所展示的对于女性对于爱情自主的伦理主题,和《水浒传》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上的伦理悖论:囿于几千年形成的封建礼教铁桶一般的藩篱之下这样既定的文化准则,决定、也预示了崔莺莺有限度的爱情理想仅凸显了人性的精神能量,但结局就像《牡丹亭》《倩女离魂》之类的作品一样,仅限于可能实现的前景,更有可能会接近于"宝黛"和"杜十娘"式的典型爱情悲剧结局,《水浒传》对于女性诋毁性的描写和固定"男尊女卑"性别角色的道德宣教就是一个可参照的警示性的对立的社会基准伦理示范。所以有时艺术所展示的除了对现实生活的摹写,有时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或者是对于人本能的精神意志与现实关系相矛盾的迷茫、困惑。而把《西厢记》和《水浒传》在"性爱—婚恋伦理"方面内容的互相比较,可以展现出中国古代伦理的特定性质和其艺术表现上深刻的美学呈现。  相似文献   

15.
李真  吕帅华 《职业圈》2008,(11):104-105
在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之风险转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CISG》)在第四章作了详尽的规定。文章对公约的风险转移规则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过失、违约行为、国际惯例与风险交付转移的关系加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提起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中国的许多读者对他非常熟悉,他的著作《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出色的新闻和出版工作者。在年轻的时候,高尔基就徒步走遍了半个  相似文献   

17.
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林伯先生是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 ,他的研究成果把《文心雕龙》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他的研究方法 ,给我们有益的指导。另外 ,他在经子之学方面的成就 ,也值得尊敬。学习他朴学学术研究方法 ,以及独立的学术精神 ,是我们今天走向学术繁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东方早报》/澎湃新闻是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产品结合体,其中《东方早报》创刊于2003年7月,是一份传统的纸媒,澎湃新闻上线于2014年7月,是一个移动新闻客户端。他们由同一个团队运作,采编风格和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但他们现在的传播效果却有惊人的差异:《东方早报》目前每天发行量在10万左右,澎湃新闻的移动用户已接近6000多万。  相似文献   

19.
他在一个报社工作了三十多年,生活的轨迹与他所钟爱的新闻事业紧紧地相扣在一起;他一路行走一路沉淀,其发表在《人民日报》或《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大量新闻作品及蕴涵真知灼见的专著《大门打开之后》《西行纪闻》、《南部写真》等书及长篇论著《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等,多次获得全国性的新闻奖项,深得业界好评;他在任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后,仍然深入基层实地采访.最近他为采写《走进“林都”伊春》,冒雨探访汤旺河林场伐木劳模的情景令陪同的宣传干部感动;尤其是听他对“三贴近”的解读,让人感到一个新闻人的实践与思考是那样宝贵。收到本刊“与总编面对面”栏目的邀请,王谨在忙碌中愉快地接受了专访。一个下午,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开始分享他在对外宣传上的思考……王谨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新闻)硕士学位。在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已有32年,发表新闻作品两百多万字。  相似文献   

20.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越剧明星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位于拉萨的西藏人民大会堂上演,自治区领导和千余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这是百年越剧首次走进雪域高原,也是明星版《梁祝》3年来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