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教学公司在促进产学结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加强高等教育界与产业界的联系;增强高等教育界面向生产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界的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自1975年起,英国组建了全国性的教学公司(Teaching Company)。由教学公司出面来组织有高校和企业共同参加的科技协作项目,使得高等教育界和产业界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协作渠道。从而,推动产业界采用由高校提供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来组织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2.
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在政府、高校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其中政府通过高校设置机制、拨款机制、严格的文凭与学位控制机制以及协调产业界和高校的跨部门机构设立对英国高校和产业界互动关系的形成起到引导、协调作用;而产业界通过自由办学、直接参与高等教育和各个层面上表达需求等机制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高校则以开放的资助机制、灵活的课程设置机制及校外考核专家制度等获得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及产业界专业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信息。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主动适应产业界的切入点是课程,而非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3.
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在政府、高校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其中政府通过高校设置机制、拨款机制、严格的文凭与学位控制机制以及协调产业界和高校的跨部门机构设立对英国高校和产业界互动关系的形成起到引导、协调作用;而产业界通过自由办学、直接参与高等教育和各个层面上表达需求等机制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高校别以开放的资助机制、灵活的课程设置机制及校外考核专家制度等获得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及产业界专业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信息。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主动适应产业界的切入点是课程,而非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4.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一直把教育当作一种人力投资,竭力追求这种投资对产业界产生的经济效益。高等教育作为日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表现出良好的产业适应性。它并不局限于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或者高校与企业界推行的“产学合作”而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它指的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都以产业界的需求为核心。一、日本高等教育的产业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政策背景及其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影响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背景因素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教育人口统计学、平等主义思想、责任制和质量问题等;高等教育政策继续朝着注重效益、扩大规模、强化质量、加强科研资助的选择性和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调整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调整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曲恒昌英国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文科、轻视理工。甚至有人认为,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是与这一特点分不开的。两年前国家教委高教司委托我所研究国外高等文科教育的概况及其发展。利用这一机会,我考察了战后英国高校...  相似文献   

7.
潘丽娟 《上海教育》2001,(15):62-64
战后,英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革,一次在60年代,另一次始于80年代末,两次改革使英国的高等教育由双重制最终走向单一制。如果说第一次改革反映了战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则第二次改革不仅反映了未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蕴含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由双重制走向单一制 60年代以前,英国高等教育发展迟缓。1960年,大学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为广大适龄青年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由罗宾斯爵士领导的专门委员会,向议会提交了对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被称为“罗宾斯原则”的建议,即“应为所有  相似文献   

8.
日本高等教育的“产学结合”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自煌 《江苏高教》1999,(2):109-110
人们在论及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时,大都会谈到日本高等教育的“产学结合”。我国的许多研究者也花了很大气力来研究这个“产学结合”在日本产业界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问题。有些人的意见是:日本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生产能力,主要就因为有...  相似文献   

9.
战后英国教育改革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尽管没有“素质教育”这个词,但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内涵,我们还是可以从战后英国围绕“质量”与“平等”展开的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轨迹中看到英国“素质教育”的实践。本文想通过分析描述战后英国由注重“教育机会平等”到“教育过程平等”乃至今天“教育质量平等”的变革过程,探讨战后英国学校教育改革实践对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战后英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英国高等教育经费的问题经历了从大发展到收缩再到恢复几个不同的阶段,其间英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第三条道路”思想的指导下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本文主要以经济思想和政策变化为视角,尝试讨论这种变化对英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述评朱镜人高等教育“大众化”(MassHigherEducation,又译为“大众高等教育”),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指人人都能享受高等教育,而是强调使更多的民众有接受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2.
“愤怒的青年”们的小说继承了英国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它的发展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就其创作背景,对“愤怒的青年”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归纳出小说的创作风格。一,主人公们多为出生卑微的社会底层人物;二,主题都是反映战后英国的现实生活和道德问题。三,手法直叙平铺;语言质朴平实。  相似文献   

13.
英国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伙伴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英国大学与产业界的“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校企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上。这种合作对大学和企业双方都有利,大学通过技术转让可以获得数量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企业与大学合作可以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本文探讨了英国大学与产业界之间合作的主要方式、英国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校企合作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并指出了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战后初期和五十年代英国对西欧联合的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欧国家联合自强,是战后世界历史的重要现象。今天联合的西欧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人们发现,作为欧洲主要国家之一的英国,对西欧联合却长期采取了消极乃至“拖后腿”的政策,直到六十年代初才申请加入西欧共同市场,七十年代初才正式加入。联系丘吉尔的“欧洲合众国”的响亮口号,人们要问,英国在战后初期和五十年代对西欧联合到底持何主张?它如何看待自己与联合的欧洲的关系?原因何在?本文试就此初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和产业界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实行合作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趋势是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在现代社会日益扩大的必然结果;是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密切高等教育同社会和生产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学、科研与生产联合体的建立,使大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同企业的联合,必将使大学发生根本的变化。目前,努力加强大学与产业界和科研机关的横向联系,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体,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概括。认为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型特征在1952年以前,主要表现为“民主化”,在1952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为“大众化”,此后则主要表现为“自由化”。  相似文献   

17.
日本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日本的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首先简要回顾一下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情况。1956年,日本的《经济白皮书》认为,“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已经结束”。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尤其是在整个60年代,日本GNP的实际增长率为年平均10%左右,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图1)。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竞争的国际性,产业界迫切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程师,相应地要求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日本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情况见表1。图1 日本GNP对上一年度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在高…  相似文献   

18.
英国与西欧的关系是丘吉尔“三环外交”中的重要环节。在战后较长的时期里.“三环外交”成为英国外交主调。这一外交方针是英国基于战后世界体制的现状而确立起来的。英国借助英帝国和英联邦、英美特殊关系与欧洲三者,确立英国在国际关系中适当、正确的地位。三环外交中,欧洲居于末位,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欧洲的发展,国际一体化的加强等各方面原因.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改变其对欧洲的方针政策.当代国际社会关系中.英国与西欧的关系也变得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概括。认为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型特征在1952年以前,主要表现为“民主化”,在1952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为“大众化”,此后则主要表现为“自由化”。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英国"共识政治"形成,国内经济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经历了创伤性的恢复.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中等教育人数不断扩充等历史背景下,《罗宾斯报告》应运而生.报告提出的高校人数扩充、高级技术学院升格、地方师范院校改革、加强大学与产业界的联系等重要建议,实则蕴含着对教育民主、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规模扩张及师资力量提升的价值追求.在报告原则和建议的影响下,"平板玻璃大学"产生,高等教育在发展理念、办学规模、制度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奠定了英国现代大学教育发展的基础.正因如此,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此后,英国高等教育逐渐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模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