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最初建设时期,适时地提出和强调党内民主建设.认为党内民主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努力走向党内生活民主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关键.作为执政党,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认真实行并完善党内选举制,坚持代表大会年会制、集体领导制和报告制,开展民主讨论和加强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2.
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执政党党内民主,是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强调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并将发扬党内民主作为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关键,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与集中、分权和集权的关系,必须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特别是要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是苏共历史上的闪光点,列宁对民主的忠诚和执着追求,在其政治遗嘱 中得到了很好例证。对列宁时期的民主的刻意遗忘和抛弃,对列宁精神的忽略和遗弃是苏共失败的诱发始 因。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把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他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是我们党的优越性;要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  相似文献   

5.
从列宁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到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基本路径。列宁之后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摇摆。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僵死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相背离;而修正主义则使马克思主义“连根拔起”,彻底否定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根源。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性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苏共民主化改革失败的体制性原因:传统党建模式和执政模式的积弊过深、积重难返 (一)党内权力过分集中和党内民主的缺失 苏共的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但在苏共传统的党建模式中、形成了缺乏党内民主的党内集权模式,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完整地贯彻。高度集权的体制虽然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缺乏基本的民主基础.成为苏共传统党建模式各种弊端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而现实世界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列宁前期的社会主义观基本上是马恩“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观,经过实践后调整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俄国实际的新社会主义观;斯大林回到了“马恩“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观上,经过实践后形成苏联模式,强行推广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导致社会主义观在理论上的混乱,实践中的变形:戈尔巴乔夫顺袭苏联模式,经过实践碰壁后转向民主社会主义,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基本原理,不能抛弃,抛弃了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失败;但马克思主义是方向,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才会获得胜利。  相似文献   

8.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出现过新经济模式(列宁模式)、托洛茨基等人提出的“超工业化模式”、布哈林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主义模式,这些模式中的人本意蕴是不相同的,新经济模式(列宁模式)因为列宁的去世以及其它原因而中断,“超工业化模式”因为不符合人民的意愿而退出历史舞台,布哈林模式也随着斯大林对其人身的剥夺而湮灭,历史选择了斯大林模式并最终定格。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族主义模式因为偏离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使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本实践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9.
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和实践刘广登列宁在领导创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建党思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概念,在实践中制定了许多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原则。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又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运用到政权...  相似文献   

10.
一、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一)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二)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和集中是统一的。第一,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主,就不会有正确的集中。第二,在民主的基础上又必须实行必要的集中,离开必要的集中,民主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人民当家作主就成了一句空话。第三,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就会出现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反之,如果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就必然导致个人独断专行,官僚主义滋长。二、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党章第十条规定,党是根据…  相似文献   

11.
要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以贯彻执行,就必须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始终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把握二者的“三个结合点”;必须系统地抓好民主集中制的建设途径,做到“三个到位”  相似文献   

12.
陈建兰 《天中学刊》2006,21(4):10-14
苏联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其族群意识的变化:列宁时代与斯大林前期实行向落后族群倾斜的优惠政策,这一政策导致非俄罗斯族群族群意识的增强;而在斯大林后期至勃列日涅夫时期,民族政策的失误带来了各族群族群意识的增强;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则导致了族群意识迅速向民族主义的转变。而苏联各族群族群意识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3.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在论及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这一制度时,提出了一个新的重要论断:“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在学习《决定》过程中,有同志提出,应当怎样理解这一论断?本文拟就个人的学习体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恳请同仁教正。 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民主和集中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没有民主,就没有正确的集中。没有集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说明苏共始终没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政治文明未开化,是苏共亡党的根源。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足够深刻的教训,历史悲剧就无法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提高文化自觉性,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民主集中制,是列宁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最先明确提出的。长期以来,我们常把列宁的《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看作他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的经典著述,而近年来,一些同志则认为这两本著作中的强调集中的倾向,是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缺陷。事实证明,不对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全面的考察,就不可能对列宁的这一思想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本文是对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的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苏共文化领导权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与建立——坚持与偏离——衰退与丧失"的演变历程。苏共文化领导权衰落的原因,从国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斯大林体制负面效应和"重评斯大林"运动的影响;从主观上来看,主要在于列宁之后的苏共领导人没能树立科学的"列宁主义观"。苏共文化领导权的衰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在苏联丧失,这是苏联最终解体的思想理论根源。研究苏共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流变,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一般规律,加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我国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苏联共产党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一观点强调了党群关系的解体是苏联解体的前奏。②笔者主要基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党群关系对这一观点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如何认识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基本内涵,在理论界有很大的争议。笔者从思想形成过程、实际运用、列宁本人的阐述以及此概念的翻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笔者认为,列宁这一思想的产生是一个纯粹的“分析命题”,基本内涵是“民主的集中制”。因此,应该恢复“民主的集中制”的提法。  相似文献   

19.
苏共瓦解的根本原因与苏联长期形成的领导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苏共领导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初创与形成时期、改革调整与停滞时期、蜕变时期。从这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苏共领导制度存在着严重弊端,党内民主遭到破坏,使用干部任人唯亲,易形成小宗派,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规范,党内监督不力,党的形象受损等,正是这些弊端从根本上导致苏共的最终瓦解,仅把苏共瓦解的原因归结于戈尔巴乔夫的背叛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列宁率领布尔什维克党以及广大的苏俄工农群众在经历过十月革命的洗礼之后,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苏维埃共和国。其后又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功探索,可惜的是他的继任者斯大林并没继承和发展他的思想,也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及实事求是的方针和坚持走群众的路线去领导党建设国家,以至于给后来的领导者埋下了危机,使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凸显,结构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戈尔巴乔夫实行全面改革时最终导致了失败。而人民公仆中的监督问题、领导干部民主作风问题、法制建设问题、官僚作风问题等等都与之戚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