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国门内外,一直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家的名字被传颂着:柏扭图(Plato)、维多利诺(Vittorno da Feltre)、裴斯泰洛齐(T.H.Pestalozzi)、;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福禄倍尔(F.W.A.Ffroebel)、蒙台梭利(M.Montessori)、约翰·杜威(J.Dewey)、  相似文献   

2.
吴爱芬 《上海教育》2009,(15):66-68
【主要贡献和实践】 1961年,受"全国文科教材会议"的委托,他组织编撰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学》教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提到中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李希贵是不能不说的两位。他们都没有接受过很系统、很精深的专业教育。工作前,魏书生只有初中毕业,李希贵是高中毕业,开始从教的都不是重点中学,瘦削的身躯、略偏内敛的个性似乎在哪都该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  相似文献   

4.
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的“言说者”与教育的“行动者”两个群体。根据两者的活动类型,前者从事着教育的“理论实践”,后者孕育着教育的“实践理论”。教育“言说者”之理论的“无用”使得其对教育实践具有“大用”之功效;教育“行动者”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滋养了教育“言说者”的思想和智慧。教育的“言说者”应该在对“教育学家”的追求中,与以“教育家”为最高人格追求的教育“行动者”在相互进入中走向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论应该指导实践。教育理论何以才能指导实践?我们惯有的思雏方式过多地带上了教育研究者理论话语霸权的痕迹,而忽略了教育决策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群体文化特征。为求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教育研究者应该更多地反求自身,加强与实践层的沟通,从研究问题的选择上、研究方式上、研究成果的内容上、研究成果的形式上谋求与实践的统一,并尽可能的追求自身理论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从逻辑的角度考察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认为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需要考察二者不同的逻辑基础;教育理论具有逻辑理性,而教育实践具有实践理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统一不仅是观念上的统一,而且应是逻辑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8.
吕建光 《文教资料》2011,(17):124-125
"教育家办学"作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命题,在今天受到了广泛论争。基于我国21世纪的教育改革现实,将"教育家办学"分解为"教育家"、"办"和"学"三部分,分别对应"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主体关系变革"和"教育理论与实践走向"三个方面加以解读,体现了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三大诉求。"教育家办学"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现实路径,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主体关系变革,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有促进作用。"教育家办学"实质上是一个结构复杂、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教育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故情感教育理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近现代的教育家们已经进行了很多可贵的探索。通过研究发现,他们在学校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多样,主要体现在寓情于景,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情合一,学生日常管理中的以情育人以及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的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0.
11.
教育思维: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思维是人类的教育实践理性,是教育理论认识在教育实践面前的凝结,也是教育实践经验在人们认识中的凝结;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基于教育思维特殊的内涵和鲜明的思想色彩,它可以充当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教育理论演变的简要考察,旨在阐明不同形式的教育理论不仅是理论性质的一系列抽象的方法论论争的结果,而且也同时反映了思考教育实践方式上的变化,这种对不同形式教育理论的历史性理解,将有助于揭示与之密切相关的不同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宗旨 “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定位为浙派教育家的孵化器,以“蕴育思想,催生名家”为宗旨,动态地吸收省内一些有一定办学特色和教育思想的校长(暂限为中学校长)。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思想交流、专题研讨。通过个案解读、特色提炼、互启互动、自我发现.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念与行动的贯通、知识向智慧的转化.逐步成为具有鲜明教育思想、独特办学风格的教育名家。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开创者和建设者,是中国教育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教育业绩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通过对教育家教育故居的保护、展览与研究,可以承继教育家的教育遗产,发扬教育家的教育精神,缅怀教育家的教育业绩,对于教育的继往开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护、展览与研究中匡教育家的教育故居,建设教育家纪念馆,使其成为教育界的文化品牌,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育家的“类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家的"类本性"是教育家的整体规定性,既是人的"类本性"之特殊,又是教育家群体性与个体性之一般.教育家"类本性"为社会分工所决定,是历代教育家在教育实践和社会交往中自我创生成果的积淀与遗传,具体体现为教育家的整个身心与教育融为一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人与做人合一等基本品性.探索教育家"类本性"有助于形成一种"超我"的同化力,促进教育工作者的"类化",延续与扩大教育家队伍.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作为对教育本质有深刻体悟、对教育信念有执着追求、对教育事业卓有建树的教育及文化大师,是教育精神和品格的活的标本和示范。在教育家的称号中聚集了社会对纯洁、高尚、正义、良知、文明等美德和理性的期待和寄托,对其应持谨慎而恰当的态度,切莫误用或滥用。尤其勿将教育官员与教育家轻率地进行换算,以维护教育家称号必须的纯洁性和珍贵性。  相似文献   

17.
区别于“教育工作者”这一概念,汉语中的“教育家”是对极小部分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尊称。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论。教育家说到底必须是教育实践方面而不必是教育理论方面的“家”。单纯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单纯的教育学者很难称得上教育家。教育家应该是教育实践领域中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不论官方授予称号还是民间赋予称谓,都需要考虑人们心中的那杆秤,需要顾及现实语境中占主导地位的“接受心理”,不宜过于随意,门槛不宜过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具有“教育家天赋”的人在良好的制度与文化土壤中通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滋养、锤炼乃至考验“生长”出来的。作为教育实践人才金字塔之塔尖部分的“教育家队伍”的规模十分有限,“我们需要成千上万的教育家”这样的说法有罔顾可能、用力过猛之嫌。在认识、判断乃至推动教育家队伍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上需要有足够的理性。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一种社会学的追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理解“教育理论脱离实践”,如何对“教育理论脱离实践”进行转向背后的社会学分析,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隐藏了这样几个问题:即实践的先在性、理论的他功能、利益群体的边界捍卫情结以及理论在转化为实践过程中的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家×××”、“×××教育家”像雨后的春笋一样,频频亮相于许多报章杂志和电台,仿佛一旦跨入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行列,获取了教授、特级教师等头衔,拥有了博士、博士后学位,甚至撰写了几部教育教学专著,就成了教育家,其实未必。这种现象,确实让人担忧。所谓的教育家,是指在教育思想、理论或实践上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但凡古今中外真正的教育家,无不在他人或在自身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较系统、新颖、先进的教育思想或理论,对教育事业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国的较大区…  相似文献   

20.
实践主义是一种实践至上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独断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呈现出对实践主义思维和观念的诸种批判。梳理这些理论的思维倾向、特征、具体主张及其困境,祛除实践主义的崇拜,展示理论研究思考实践时的复杂性和局限,自觉养成教育理论研究之独立品性,从而以一种审慎的、绵密的、谦逊的理性态度来深思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