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飞锋 《新闻三昧》2006,(12):40-41
因为职业习惯,平时喜欢将多家报纸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对比起来看,却屡屡看到让人“迷糊”的报道。为何?因为各报对同一件事的报道不尽相同,让人不知道到底该信谁。试举例如下:巴金到底享年多少岁?人民爱戴的文学巨匠巴金到底活了多少岁,这本来不是个问题。但2005年10月17日巴金逝世后,各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却说法不一。《南国早报》2005年10月18日头版导读《文学巨匠巴金逝世享年101岁,一生中创作与翻译1300万字的作品》,细看内文得知,巴金于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计算一下,正好是101岁,没错。可9月17日《文汇报》上的一篇报道《贾庆…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25日,巴金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这位与世纪同行的老人,以他顽强的生命足迹和丰富的作品涵盖了整整一个世纪。在巴金百年华诞之际,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各地人民以不同的方式祝贺巴金的文学成就和对文化的杰出贡献。20世纪以来,巴金获得的世界性荣誉是无人所企及的,巴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巴金以近千万字的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他翻译世界文化的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和丰富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构筑了一座世纪的文化丰碑。巴金对20世纪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还是…  相似文献   

3.
忙巴金百岁华诞的那一两年,与李舒接触比较多。尤其是为了给百万字的十六开巨著《巴金的一个世纪》配插图,我经常去向李舒商借甚至讨要他手中珍藏和李舒亲自拍摄的巴金照片。巴金去世那一天起到巴金第一个冥诞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同几位同好合力赶制《浓浓乡情忆巴金》时,也得到李舒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文学大师巴金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李舒的这本关于巴金的书名叫《老巴金》,本来早就该出版以献给巴金百岁华诞的。拖到2006年1月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舒说的“出版社和我一直没能联系上”,当然是一句幽默了。因为,我就是巴金故乡…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刊》2005,(6):65-68
2005年10月,上海的秋天姗姗来迟.当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正在将"把心交给读者"这六个字作为社训镌刻在大厅的墙壁上时,却意外地接到了巴金老人于10月17日19点06分悄然辞世的消息.  相似文献   

5.
《巴金全集》出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26卷本《巴金全集》现已出齐。总字数950万的文集收入了巴金自1921年发表作品起至1933年止所收集到的全部著作。26卷本的文集中,有长、中、短篇小说11卷,散文(包括杂文、报告文学等)5卷,序跋1卷,侠文...  相似文献   

6.
姜维朴 《出版史料》2012,(3):127-128
正【前记】此文是为纪念巴金先生2003年11月25日百岁华诞而写,曾刊于《连环画通讯》2003年12月印发的38辑上。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出版的《巴金选编配文反法西斯画册四种》一书中,看到四种画册都富于连环画特点,受到巴金的重视并都配  相似文献   

7.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8.
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在巴金倡导争取下成立的,巴金曾为此捐款15万,并一直支持文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订阅的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是对开型的日报,正在追求“新锐,责任,主流”,可以说是有代表性的都市类报纸,日发行量大约在70万份之上,有不少可读的内容。但,每天阅读投递员送来的新报,常常有一点让我很不舒服,就是报中大大小小的“奢华广告”太多。本来可以容纳近万字内容的报纸版面,可上面仅仅刊登百把个字,甚至几十个字的广告内容。“奢华广告”为笔者生造之词,指的是那些内容有限甚至单薄,却硬要占用巨大报纸版面的广告。如,该报6月17日有则“××地产”广告,含标点符号在内全  相似文献   

10.
巴金  李致 《出版参考》2007,(6):36-36
李致是巴金的亲侄子.李致从小丧父,过继与巴金。李致称巴金为四爸(巴金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在信函中称巴金为爸。李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主持过四川省出版局的工作.担任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为四川省文联主席。巴金从1955年到1994年给李致的信件有300多封.除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拿走和丢失的50多封.还有250多封。李致将巴金给他的200封信函汇集成书出版.书名为《巴金的内心世界》,信函全都有影印件,从中也可看到巴金的手迹.其修改的文字亦显现其中。信函的内容流露了巴金的真情心境.反映了巴金对社会的观察和他的道德观念。这本书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材料.也是著名作家的重要文献。下面摘录巴金给李致一些信函的文字:  相似文献   

11.
微记录     
<正>口袋野史: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只剩下57块银元。萧珊从菜场买来价廉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起来,晾干。每天取出一点,就算全家有了荤腥蔬菜。这两个菜,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某天,萧珊问道:"又买书了?""嗯,当然要买书了。"巴金回答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微记录所刊文字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图书广告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军 《编辑学刊》2002,(5):72-75
作为文学家的巴金尽人皆知.其实,巴金还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著名的编辑家.巴金最重要的编辑经历是在建国前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平民出版社的总编辑.特别是在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十四年,作为总编辑的巴金负责主编文艺方面的书籍.他先后主持出版了二十多种文学类丛书、专集,这些丛书、专集,尤其是"文学丛刊"的编辑出版,奠定了巴金文学编辑家的地位.此处不打算就巴金的编辑实践与思想作全面的论述,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个角度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11月25日是我国文坛巨匠巴金老人百岁华诞,各地一系列庆祝活动纷纷出炉。与巴金老人生活较密切的北京、上海、成都三地也举行不同形式的庆贺活动,就笔者看到的新闻,光“贺礼”就有新竣工的巴金文学院新馆、雕塑“东方美神”等。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语言艺术大师、德高望重的作家,我们当然要热烈地祝福百岁的巴金老人。但是,仅仅是举行一些展览和送给巴金老人礼物吗?这样的庆祝活动价值几何?我们是否应当以一种更接近巴金的精神本质、更触及灵魂的方式来祝福巴金,使诸多的庆祝活动不致流于形式主义? 巴金说过卢梭是18世纪世界的良知,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世界的良知。在我国,  相似文献   

14.
“我一生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生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语)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带,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现年98岁,一位世纪老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主的大家庭,“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开始用的笔名(李的同学好友巴恩波投江自杀,为永远念他用“巴”作名,加上克鲁泡特金的金”,合成巴金)。巴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抚爱与教育度过的,尤其是他的母亲,巴金尊称“第一个先生”。在母亲的训导下,他每天背诵一首从《白香词谱》(舒…  相似文献   

15.
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北京日报名牌栏目"纪事"堪称"耐看".创办3年多以来,已创作近百篇万字长文,累计一百余万字,形成了厚重、耐读的报道风格,在读者和同行中好评如潮.而"纪事"的"耐看",不仅仅是因其叙事的流畅、文字的精美,更在于这是一个有"灵魂"的"面孔".  相似文献   

16.
“到最后一刻我也会撒手而去,可能还有不少套话、大话、废话、空话、佳话……把我送上西天,但是我留下的每张稿纸上都有这样三个字:讲真话”——巴金101岁的巴金走了。“巴老走得很平静。”这是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于10月17日晚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下午3点钟,巴金的亲友们接到电话, 开始陆续赶到上海华东医院高危特护病房。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是最早赶到病房的人之一,他到时巴金的心跳还很正常,每分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巴金老人,国家图书馆10月20日至30日举办“永远的巴金”——巴金生平著术展,展出国图珍藏的巴金手稿12种,如《家》、《春》、《秋》、《雾》、《雨》、《电》、《憩园》、《寒夜》、《随想录》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撰写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富士山和樱花》等单篇散文手稿,这是国图自1987年举办“巴金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展览”以来,展览巴金手稿最多的一次。展览还包括巴金收藏的其他作家的手稿5种、印刷书籍70余种。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月,现代文学馆建馆20周年,在珍品展上展出了一页巴金先生《春梦》的残稿。注解写到:“1928年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春梦》残稿,此即《家》的雏形。”残稿为一页大32开稿纸,已经磨损泛黄,左侧有一行巴金先生的真迹:“《春梦》一九二八年计划写的中篇小说残稿巴金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这是巴金先生1991年捐赠给文学馆的,被定为馆藏一级品。虽然只有薄薄的一页,但这却是一部堪称丰碑的伟大作品的起点。1928年11月,在法国开往中国的游船上,巴金望着湛蓝色的大海,开始酝酿一部新的小说,他打算用自己的笔,把所熟悉的一个个被封建制度窒息的…  相似文献   

19.
编研工作,是县级档案馆的任务之一,也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新课题.1980年以来,我市先后编篡各种资料32种200多万字,其中公开出版5种80多万字.  相似文献   

20.
苏娟 《编辑之友》2006,(1):34-3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以近千万字的 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和 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为我们构筑了一座彪炳史册的世纪文学丰碑.然而,巴金先生最早参加的文化活动并不是文学创作,而是编辑出版工作.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曾评价说:"巴金以文名太高,掩盖了他在出版方面的贡献,其实后者对新文学的贡献远比前者重大."巴金为祖国编辑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编辑出版史上一面辉煌耀眼的旗帜.巴金在其一生漫长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凝聚显现的编辑精神--爱、平等、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为耕耘奋战在编辑出版领域的当代编辑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令我们感佩、深思并值得永远学习、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