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80页有这样一则“动脑筋”: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页注释②说:“炮烙.一种酷刑。把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强迫受刑者在上面行走,受刑的人站不住,就掉在炭火中活活烙死。”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5页注释①则说:“炮烙之刑:商纣王设置的一种残酷刑罚。用炭火置空心铜柱中。将铜柱烧红,将人捆绑放在烧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2005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112页有一幅《古人类的进化》图,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2001年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88页有一幅《汉代造纸示意图》,但没有详细介绍,高中《中国古代史》也只是简单论及。而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蔡侯纸”这个知识点,而且要了解造纸的方法,体验造纸的乐趣与艰辛。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学历史说课的几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历史“说课”的内涵主要是指历史老师依据教学大纲,遵循历史教学规律。以口述的方式阐述个人对一课教学的总体构想:以及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设想等。下面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为例。简单说明中学历史“说课”的几大要素。  相似文献   

6.
初中《中国历史》第 3册第 3 7页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 8页鸦片战争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比较 ,初中教材的叙述更确切一些。但根据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史实 ,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7.
某版本中学课本《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37页“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一节中,有如下一段文字叙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在今天开罗一带,共有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胡夫的金字塔,塔的外观宏伟,现高137米。在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建起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恰巧,同一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课本《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108页又介绍了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对此是这样说的:“科隆大教堂被认为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哥特式建筑风格盛行于文艺复兴前的欧洲中世纪。建筑物顶端都有高直的尖顶,表现出升入天堂、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有几瓶牛奶”(进位加法(一))教科书第72~73页。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55页插图(见上图)明确写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而教材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何谓“中国人民革命军”?笔者查阅有关资料,没有见到“中国人民革命军”这个称谓。  相似文献   

10.
做与想     
学习“垂直”时,在“做一做”中学会了画两条互相垂直直线的一种方法(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38页图4—25)。  相似文献   

11.
在讲授人教社2006年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时。笔者发现了几处问题,现提出来,与同行交流:第一.该教材第1课后面的练习说:“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第6页)在辩论中,小女孩的说法里提到“一万多年前”.意思是指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这和教材正文提到的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三万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49页上说: “旅顺与大连湾成犄角之势,有炮台五十多座,大炮一百多门,原可一战。”前不久,我们接到伊川县第三高级中学二七班一位学生的来信,信中说:《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49页“犄角之势”实应为“掎角之势”,确属笔误,恳改之。现就这个问题,答复如下。“犄角之势”是成语。在古代描写战争的小说中常见,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页例题以及第2页“想想做做”。  相似文献   

14.
王问洋 《物理教师》2007,28(5):28-2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在“熔化和凝固”一节中指出“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在教学中教师出现了两种理解:第1种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203页有一道选择题: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似文献   

15.
下面这道历史题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七年级上册第40页: 阅读下列材料,请你把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谈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材料一:《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79页“确定位置”。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七月》第五章中有一句“莎鸡振羽”。其中“莎”字,周予同先生训读为“蓑”(suō)(见《中国历史文选》上册第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不错,“莎”字可两读。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中有一幅《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见课本第6页),现对此图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9.
刘超  冷长生 《辽宁教育》2007,(7):117-11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8页~89页“梯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124页“种子萌发放出二氧化碳”的实验有如下叙述:“如下图,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过一段时间以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观察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