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立 《物理教师》2010,31(8):14-16
物理学门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好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平时,笔者与学生交流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学科形象生动,贴近生活,上课听得懂,就是在课后做题时无所适从.”如何解决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困惑,已成为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教师、学生这两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获得的一些对策,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2.
冉国锋 《中学理科》2007,(11):31-31
“问题解决”教学新理念提倡以“问题”为先导,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谈不上创新.能否有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物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学中“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提问”本身也具有双向性,理应提倡互动.本文力求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做粗浅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起始教学内容,由于力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而物理学科也就成为高一学生面前的一座“高山”,面对这座“高山”是选择攀登还是选择放弃?这是高中物理起始教学将会面临的现实问题.俗话说“没有不能攀登的高山,只有上不去的台阶”,要带领更多的学生能够勇攀物理“高峰”,关键是要科学创设教学台阶,优化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本文就此谈一些笔者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物理习题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类型题——“理论联系实际”题.由于此类型题源范围广,选材灵活,立意新颖,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解答此类题目感到比较困难,形成了教学上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文结合实例对这种类型题的解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姜立东 《物理教师》2007,28(4):8-9,12
这节课是“相互作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也是学生学习“力的处理方法”比较困难的一节,难度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力的效果”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把握的是把力沿什么方向分解的问题;二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强,故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难点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汤巧根 《物理教师》2011,32(2):14-15,17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自然学科.对学生来说要学好它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门难教的学科.其中有些问题由于涉及到物理前沿或更高层次的知识而不能很好地解决.但有些“小”问题,教师必须深刻地把握,清楚地讲解,使学生有清醒的认识.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和交流中,本人发现有些高中物理教师在不少基本问题上是糊涂的,例如概念’含糊,物理规律关系错乱,物理符号混乱等等.这些现象可以叫做物理教学中的“乱象”.以下几个例子看似“小问题”,然而却有“大文章”可做.  相似文献   

7.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上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8.
物理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实践对于学生理解物理学概念及其理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实施“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但是,依照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初中物理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尤其入门更难。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的失败,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这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以来,试图从解除学生心理负担人手,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孟拥军 《物理教师》2007,28(9):13-14,16
新课程实施近两年以来,许多教师教学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针对这一现状,由我县教育局教研究室组织,在我校研讨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指派我开设物理公开课“光的偏振”.本次研讨形成一个共识:物理教学是再现科学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建构物理知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要改变传统物理课堂“重理论、轻实践,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有一学生拿了一个物理竞赛题求问,用纯数学的方法如何解之.笔者仔细端详,觉得这一问题本质还真的是一个数学问题,本文例1介绍了纯数学的解答.而后笔者反思,发觉高中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物理问题,数学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贯穿于物理学,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或数学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初中学生物理课堂上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初中物理能力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志.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因此,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才能够解决并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由此可见.对初中生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能力培养的意义和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与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再应用巳获取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一堂课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之中,最终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目的。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课题进行问题教学.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王洁 《理科爱好者》2004,(22):37-37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常常感到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上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思维障碍,因此,感到学习物理很困难.下面根据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具体分析一下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常见的一些思维障碍,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杨春 《中学理科》2005,(8):43-44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命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关注,关注自己的周围,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科学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境.与家用电器相关的物理问题已成为当今中考热点之一.电冰箱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种电器,电冰箱中有哪些物理知识可供初中学生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情境—问题”教学是目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以“电容器的电容”教学为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创新物理实验、问题拓展延伸,将问题意识植根于学生思想,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陈文 《教师》2010,(32):98-98
一、前言中学物理教学既承担着物理知识的传承、物理学科能力的生成,也承担着科学思想的启迪,心灵世界的开拓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等目标。但“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教”几乎成了教育界公认的事实。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呵护学生问题的天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扼杀学生宝贵的问题意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在“想想议议”板块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思考、讨论的素材.充分利用“想想议议”提供的素材,认真组织学生想和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中利用“想想议议”板块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操作和设计实验的技能,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问题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现象和本质在实际生活、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对于综合应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对物理基础理论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抓好习题的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韩先煌 《物理教师》2005,26(5):14-14
在提倡学科渗透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认识到数学工具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就笔者观察,有些物理教师忽视了学生数学的学习状况,较盲目地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教学,这势必削弱了教学效果,有的还带来了负面效应.所以笔者提出:物理和数学的链接应“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