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改变对读写困难孩子的责难态度,小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再给他们以有效的帮助,他们的人生也可以华丽多彩地绽放!"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这首已经有年头的歌还记得吗?能唱出那么动听的歌,能画出那么漂亮的画,这样的孩子怎么会笨呢?只是他们的困难不为我们所知。他们需要帮助,需要关心,如果我们能够给他们得当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未来,不会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2.
薛涛 《小学生》2010,(2):20-23
主持人语 我很喜欢薛涛的文字,他的文字就像他儿时爱读的书一样,总是能给人有图有画的感觉。 读书写作,如果你没有兴趣,它看上去好像是一件苦差事。但是如果和薛涛老师一样,从阅读有图有画的故事书开始,走进读写,你会觉得乐趣多多、幸福多多、憧憬多多、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3.
弟弟和妹妹在比画画。画什么?画交通灯。他们每人画了一个图,当他们高高兴兴地拿来给我看时,我对图2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它更具科学性。图1中由于A处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如果仅仅有由一根杆子支撑,它是很容易损坏的。但如果像图2那样又斜加了一根铁条,让A、B、C共同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就更具有稳定性,那么交通灯就不容易损坏了。生活中的三角形真是奇妙,它无所不在。有这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为我的老师画张像,那么,我会用素描、水彩、速写、国画来画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秦洪玉 《早期教育》2006,(11):25-25
答;儿童学画主要是学艺术。最后学技术。儿童阶段想象力强而写实性差,如果扬长避短,可以有更大的收获。追求画得“像”是写实期的事净不要过早追求它,免得造成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6.
答:曾有—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画什么都不像;还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拿着她的口红在墙上画了许多看不懂的画,问我可否学画。对待提出这些问题的家长,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回答:毕加索有一次在看过儿童画展后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用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我们并不一定要像歌唱家那样唱歌,但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有歌;我们不一定要像画家那样画出传世之作,但我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图画。有时候我们也要对家长说:给孩子一方天,让他们去自由表现吧。  相似文献   

7.
魔力热身拿起画笔画张像吧拿起笔来,给你敬佩的人画张像,或给你喜欢的人画张像,或给疼爱你的人画张像……既留下他们让人难以忘记的形象,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最后别忘了给这幅画起个有文采的题目哦!  相似文献   

8.
在向学生讲解一个圆内接正多边形时,告诉学生如果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的增加时,这个正多边形的形状就无限地逼近于那个圆,这或许太抽象了点,学生始终想不通一个直线构成的图形怎么会像一个圆,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作一系列的图形演示,让他们看看庐山的真面目。如果所要画的仅是一个边数少的正多边形还好办,  相似文献   

9.
凡事皆有准则,小学英语学习同样有一个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在他们的年龄段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言技能目标,让他们知道教师让他书写、认读、记忆某些简单的单词是学习英语的目的要求。小学生天性爱游戏、爱活动,他们的英语也基本上是在唱、演、玩、画、做的过程中习得的。如果他们不知道在该学段应该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就会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根本无法主动地学习,会出现自己觉得好玩的游戏、活动就积极参  相似文献   

10.
张岱,是晚明小品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他的创作爽朗清新,雅俗兼施,白并用,意趣深远。《湖心亭看雪》就是这样一篇典型的小品。其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画的神韵。如果拿诗来做比。它就像唐人绝句,短小隽永,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的风韵,无捉襟见肘的窘迫;如果拿画来做比,它就像是一幅宁静淡远的山水画,虽寄情于画,但却意在画外,有身临其境之感。有自然天成之趣。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正确方法,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大部分初中学生在最初上美术欣赏课时,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一般都比较浅显。在他们看来,一幅画的好与不好就是画得"像或不像",但很多在他们眼中"不像不美"的作品却是教师介绍的名画。慢慢地,他们便会渐渐发现艺  相似文献   

12.
【作文题目】一位名叫竹禅的和尚游北京,被召到宫中作画。慈禧太后下了一道圣旨,让画家用一张5尺长的宣纸画一幅身高9尺的观音菩萨像。这下难坏了宫里的画家们,只有竹禅和尚画出的观音符合慈禧的要求。原来他画的是观音在弯腰拾净水瓶中柳枝的像,观音如果直起腰来恰好是9尺。  相似文献   

13.
苏辉宇 《云南教育》2004,(29):12-12
一个由中国转到美国上小学的小女孩儿,刚到美国很不习惯,回家给爸爸说:“我们学校可乱了,上课不像上课的样儿。”她爸爸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老师不讲课。上美术课时,把大家带到外头,指着一座房子说就画这个,大家就开始画,还都说着笑着。想咋画就咋画,他们都画得乱七八糟,有的把房子画成圆的,有的画成轮船的样子,一点都不像,  相似文献   

14.
假如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会给贫困的小朋友画很多书, 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分享读书的快乐。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会给贫穷的小朋友画一棵摇钱树, 让他们再也不用到外面去乞讨。  相似文献   

15.
一、从摒弃课堂“像不像”的评价语言突破。平常我们总会听到学生这么评价自己的画:“老师,我画得像不像?”“我的画画得真像!”“跟老师的差不多了!”老师往往也会用栩栩如生来形容画的水平。其实,这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完全不合理的。“像不像”,那它肯定有个可依据的样板来评判,而这个样板就是老师课堂中所带来的示范画。这种标准之下的学生,永远只会依葫芦画瓢。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学生已丢了自己的个性,学生自己不敢再有打破常规的做法。如果我们事先已把“创造”扼杀在摇篮里,哪里还能有“创造”呢?更何况艺术的创造并不能简单地与现实划等号。允许蓝色的太阳、方形的太阳出现,才能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举动。况且,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准、更符合他们实际的语言、表情、动作来评价他们的绘画或手工等作品。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与美术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孩子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造力的培养。在孩子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就是看画得“像”还是“不像”。他们也习惯了范例——他们的眼睛——经由他们的手把范例上的样板画下来的这种训练模式。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构图、线条的表现、颜色的搭配等大都是无意识的。如果我们在主题的选择上、目标的确定上,能给予他们一点帮助,让他们懂得“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那么他们在感觉“更漂亮了”的同时,审美能力会提高,自信心便也会自然地做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有一则案例上说: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老师要求他们画一棵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副画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相似文献   

19.
一、课前谈话,作好铺垫1.师:同学们,老师会用嘴巴画像,你们信不信?下面让我露一手,画一画"我眼中的37班的孩子"。如果你们认为画得像,就为我鼓鼓掌;如果你们认为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教育界人人熟悉的画苹果的故事:大意是说,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引白《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