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以成长主题为框架,以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文本研究对象,对小说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的出走、困惑、顿悟进行阐述,揭示哈克的心路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部小说成功塑造了汤姆和哈克两个形象.二人都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这也开启了他们的成长之旅.所不同的是,在两位主人公的成长道路上,汤姆从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到成长为社会栋梁,他经历了入世的过程;而哈克一直游离于社会之外,在认清社会本质后,他选择了出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自1884年出版以来就一直广受欢迎。该小说讲述了小哈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逃亡旅程,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一,而哈克也成为美国文学史中一个经典的青少年形象。本文主要从原型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哈克的"英雄"形象,从"追寻"和"替罪羊"两个方面着重阐述哈克的英雄原型。  相似文献   

4.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帮助黑奴吉姆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哈克这样一个与文明社会呆板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保持了正直、善良、纯朴的天性,头脑清醒、聪明,天真可爱、追求自由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哈克蔑视文明世界的法律和世俗观念、厌恶种族歧视、同情黑奴命运的叛逆性格.揭示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道德观念和蓄奴制度在哈克幼小心灵里的积淀与他天性的正直、善良性格发生的激烈冲突,哈克的叛逆性格正是在这种激烈的思想冲突中形成并走向成熟的.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批评作家,同时又是幽默大师及儿童心理学家.本文着重探索其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小哈克通过对黑奴吉姆看法及态度的转变引起的道德和心理成长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哈克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并变得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6.
李洪辉 《考试周刊》2009,(1):195-19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名著,讲述了主人公哈克和黑奴吉姆乘木筏子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的历险经历。本文通过哈克的冒险经历分析了哈克的内心冲突、思想的变化及其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明和逃离两个角度出发,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描述的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社会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哈克历险途中遇到的人物和事件的分析,重新解读了当时美国社会所谓的文明;通过对哈克内心成长蜕变过程的描写,揭露了作者书中传达的逃离文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郭晶晶 《文教资料》2010,(16):13-14
本文从文明和逃离两个角度出发,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描述的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社会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哈克历险途中遇到的人物和事件的分析,重新解读了当时美国社会所谓的文明;通过对哈克内心成长蜕变过程的描写,揭露了作者书中传达的逃离文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14岁少年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逃亡的经历及所见所闻。本文从该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介绍,从罪恶的奴隶制、畸形的道德观以及虚伪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现状等方面深入地探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夸张修辞格的特点及翻译,重点结合小说中的实例详细分析夸张辞格的特点及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运用.旨在对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夸张修辞格的翻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海清 《海外英语》2011,(13):247-248,263
从人类学"成人仪式"的角度来探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可知该部作品描述的是一名少年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心理和生理成长之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他习得了基本的社会技能和知识以期能在成人仪式结束后能承担起社会和家庭责任。从"成人仪式"中"死亡"与"重生"的角度能更好地分析哈克贝利.费恩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这也是该部作品能在百年后仍能流行于世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刘晖 《培训与研究》2005,22(3):9-11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里程碑。本文试图分析这部小说的两个重要主题:一是“逃离”。哈克要逃离“文明”社会的虚伪与腐败,吉姆要逃向自由;第二是“觉悟”。对哈克来说,沿河而下的旅程是认识与道德成长、觉悟的旅程,学习的旅程,从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他都获得了知识,最终成为一名具有健全心灵和民主理想的人;而吉姆作为一个平等的“人”的意识的觉醒体现了黑人对自由、对真正“人”的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分析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黑人英语的语言特点。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引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黑人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结论。重点结合小说中的实例详细分析了黑奴杰姆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本文旨在对小说中这一特殊语言的正确和深入理解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水的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水的原型,阐述小说中水的女性意义、水的生命意义和水的道的意义。作为原型文化密码,水的影响力渗透于整个作品,撑起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杨磊  辛磊 《大学时代》2006,(9):36-3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哈克帮助黑奴吉姆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哈克这样一个与当时社会离经叛道的艺术形象。在哈克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既他软弱的一面,也有叛逆的一面。这部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产生的社会背景,主人公哈克行为与传统英雄表现的差异和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分析,《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反英雄色彩的人物。马克.吐温不仅仅是美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他也是创造反英雄形象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77):16-17
美国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被誉为美国现代文学的源头。这一评价,不仅是基于小说幽默的文字和巧妙的创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小说真实反映了美国的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学本身个性的形成和成熟。小说人物哈克贝利·费恩虽然年纪小,却是美国人的真实写照,而他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文化属性却是美国价值观的代表。小哈克贝利·费恩所表现出来的追求民主和自由、热爱历险、务实、追求真善美的品质,恰恰是美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小哈克贝利确实是美国文化的小代言人,读懂这一点,对透彻理解这部名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主人公哈克决定了小说的风格,但密西西比河决定了小说的形式,也只有这么一条宽阔的运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大河才能左右主人公的前进旅程。可能就是这条河才能是所有的历险都有惊无险。如果说马克·吐温是这部小说的上帝的话,那么,密西西比河就是马克·吐温的上帝。因为它使这部小说成为了不起的佳作。  相似文献   

19.
河流在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丽芬历险记》中充当着文章内容的主线索,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河流象征着自由、平等和哈克与吉姆所追寻的兄弟情谊。  相似文献   

20.
说谎在小说中的比重,作用,动机,哈克的说谎心理以及马克.吐温对这一心理的准确把握和艺术再现,马哈.吐温既是一位小说大师,幽默大师,也是一位深谙儿童心理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