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鸟纹图案出现于商代,而关于青铜器上的鸟纹起源可追溯至史前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对仰韶文化中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进行分析,可知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鸟纹大多呈现为写实形象,而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图案趋向图案化、抽象化;对青铜器鸟纹史前渊源追本溯源,发现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鸟纹与商代青铜器鸟纹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广泛传播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有学者因此提出可以简称为“彩陶中国”的观点:强调庙底沟类型及其所在的“中原”地区领先于周边地区的强大核心地位;强调彩陶的传播是促成当时发生的各地区文化整合浪潮的即使不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依据新发现的考古资料,提出各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呈现“满天星斗”的态势,庙底沟类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核心地位;彩陶是当时被广泛交流的各种文化元素之一。彩陶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易于被模仿,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特性。“中国相互作用圈”是比“彩陶中国”更恰当的描述史前中国的最佳模式。论文提出,只重视彩陶的传播,以彩陶为中原文化区最重要的文化要素,会造成对中原地区作用的低估,强盛的庙底沟类型在相互作用圈中传播的内容应该远比彩陶丰富。对大型公共建筑的重视、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以及注重实际和世俗生活的文化取向等要素才是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内核,也是对中国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宝宗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0-16,F0002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鸟龙”纹彩陶盆,专家们认为其对中华文明、中国史前文化和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石兴邦先生称其为“中华第一飞龙”;王仁湘先生称其为“彩陶之光”;刘庆柱先生称其为“龙之传人之魂”;张朋川先生称其为“华夏之徽”;郎树德先生称其为“中国史前彩陶重器”;王先胜先生认为其对炎黄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许顺湛先生称其为“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年来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4.
李勤 《教育教学论坛》2012,(Z2):222-223
彩陶作为史前时期很重要的文化遗存,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中国艺术的形式基础,受到了不同研究领域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彩陶纹饰入手,对彩陶陶纹的抽象形态、装饰特点、构成组合部分及其纹饰的应用方面进行探究,论述了彩陶纹饰艺术中抽象形态点、线、面的艺术性,解析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在彩陶纹饰的演变过程中找到美学规律,来正确认识史前先民们的艺术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5.
仰韶文化诸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故仰韶文化时期是中国的彩陶时代,同时是东方艺术传统奠基的时代。迄今为止,庙底沟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可分为两个时期,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彩陶凭借种类多样并富于变化的图案在我国的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庙底沟彩陶基本特征的解读,并结合我国文献中关于先秦时期对原始宇宙观的记载,以探究彩陶中所蕴含的原始宇宙观,借此深入解读史前彩陶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彩陶纹饰就是以彩陶为载体的纹样装饰图案。它具有很强烈的形式美感,是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审美的标准和形式美法则的展现。从组合形式上去解析史前彩陶纹饰图案中美的规律,对于我们今天的艺术学习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后,曾是中国古代的彩陶艺术产生和比较发达的时期。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正处在中国史前考古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前半期。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源远流长,迄今已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分布几乎遍及全中国,不但有许多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年~4...  相似文献   

8.
戴建增 《成才之路》2009,(32):58-58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出土的绘有天文图案的彩陶,其时间之早,数量之多,纹饰之美,构图之严密,可谓史前杰作,可以说是中国最早记录天文星象和历法的陶器和陶片,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历法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对新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史前时期大量考古遗迹和世界各地大量原始宗教考古遗存的对比研究中提出,丰产巫术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原始宗教的丰产巫术一部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部分则以三角纹样、弓箭、生殖舞蹈等各种间接形式表现.丰产巫术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是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距今15000-9000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史前人类生计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其中的农业起源问题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近年来,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系列这一时期重要的考古遗存.文章从考古发现的石铲、石磨盘和石磨棒等资料入手,结合遗址中发现的其他石器工具特别是狩猎采集工具,对这一时期、区域内史前人类的基本生计行为进行判断,得出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以往对史前社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化晚年马克思特别是其《人类学笔记》的研究思路,写作了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代表的史前社会研究著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前社会理论,完善了唯物史观。在这些研究中,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关于史前社会历史分期的方法论原则;依据两种生产理论阐明了史前社会的结构;系统地阐明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通过对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原始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的比较,证明了东方农村公社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1973年马家窑类型陶器——舞蹈纹彩陶盆在青海省大通县的出土,从而引发了对该类陶器新一轮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舞蹈纹彩陶盆和马家窑文化的分析,结合实际器物,以进一步来阐述马家窑时期彩陶装饰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剪纸是一种平面纸质雕刻镂空的艺术,容易损坏和腐烂,旧时均为日常生活使用的装饰物,用过即弃,极少保留,所以它的遗留物和典籍记载可谓凤毛麟角。但也不是一点没有,在史前艺术、文献记载、考古发现、流传文物中可以发现剪纸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蛛丝马迹。在远古时期,以影像作为形象的艺术手法已经被我们的祖先发现并应用,且创造出了在各种材料上透空、镂刻的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类语言。在许多艺术中,如彩陶、岩画,青铜器、汉画像石等都能体现远古艺术匠才技术的精湛。现代的民间剪纸与古代匠才技术在设计的造型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上古历史距今年代久远,初中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特别吃力。上古史缺乏文字的记载,主要通过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来传递历史信息。所以,教授相关内容时,教师引用的史料也主要是这两类,而其中考古资料是比较可靠与鲜活的教学资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到初中生学习史前史的要求:"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介绍相关考古研究成果是学生学好史前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石器时代,凡是农业经济比较发达而人们的食物又以谷物为主的新石器文化,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各种新石器文化,其制陶业都比较发达.其中彩陶在制陶业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分量.而彩陶艺术,不仅是关乎中国艺术发展的起源,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了解中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生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从中探析原始先民们头脑深处复杂观念和想象的一种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6.
彩陶艺术的萌生有其必然的条件和契机,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协同演进的特殊反映。原始彩陶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反映了史前人类的独特思维方式。特别是彩陶纹饰中的动物纹和人物纹,突出的显示出其内在的巫术实用性和功利性,虚无的神秘意义一趺成为了作品的前景,而审美的因素却退隐成了背景。  相似文献   

17.
艺术的起源是什么?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一直搅扰着人们。劳动在艺术起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艺术的起源,这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比较一致的答复。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完整的,事实证明,原始人类的生理本能,是艺术起源的十分重要的推动力。艺术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大致可以这样来界定:1、萌芽期的艺术——它具备了艺术得以形成的因素。2、史前艺术——过渡形态的艺术。3、文明人的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藏考古发掘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西藏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图案的类型和风格进行分析,归蚋出西藏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的审美特征,表明史前陶器纹饰对高原先民审美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对新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史前时期大量考古遗迹和世界各地大量原始宗教考古遗存的对比研究中提出,丰产巫术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原始宗教的丰产巫术一部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部分则以三角纹样、弓箭、生殖舞蹈等各种间接形式表现。丰产巫术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是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对新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史前时期大量考古遗迹和世界各地大量原始宗教考古遗存的对比研究中提出,丰产巫术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原始宗教的丰产巫术一部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部分则以三角纹样、弓箭、生殖舞蹈等各种间接形式表现。丰产巫术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是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