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政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86-87,107
高跷作为一项我国民间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起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蕴涵,它的发展总是与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杂技、灯展相融合,可以说它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也是一项艺术活动。改革开放后,在大力宏扬民族文化的形势下,高跷运动得以快速推广和发展,如今随着人们对这项运动的不断创新,它又表现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高跷扑蝶"是流传于长汀民间一项传统的民俗舞蹈。而今,无论在表演形式还是在艺术特征上都没有太大发展,并且受到的当代新兴文化的冲击。"高跷扑蝶"这个民俗舞蹈跟其他民俗文化一样,走向濒危。为了保护这一传统民俗舞蹈,文章将从长汀民俗舞蹈"高跷扑蝶"的历史由来、该民俗舞蹈的传承现状、发展的办法与措施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寿阳大竹马,也称高跷竹马,是起源于明末清初,集高跷、竹马和武打于一身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山西寿阳的高跷竹马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这一具有地方性的民俗活动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主要用途为祭天祈福,同时也具有多样性的文化。大竹马传承至今,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与此同时,大竹马也面临着生存危机,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寿阳竹马戏,也称高跷竹马,是起源于明末清初,集高跷、竹马和武打于一身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竹马戏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这一具有地方性的民俗活动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用途为祭天祈福,同时也具有多样性的文化。竹马戏传承至今,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
高跷,也称拐子,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也叫"高跷秧歌"。关于高跷舞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劳动说、图腾崇拜说、戏笑说。山西极有可能是高跷舞的发源地。山西高跷舞分布广泛,种类多样。高跷舞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独特的视觉形象令人愉快。其二,可以涵养国人的文化心理。其三,可以和谐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襄阳市东巩高跷是襄阳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襄阳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民众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加之外来体育文化的影响,给非物质文化遗产襄阳市东巩高跷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之逐渐或部分地失去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文章采用文献、调查、分析等方法,研究襄阳市东巩高跷的起源、特点、演进,认真审视襄阳市东巩高跷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及尴尬,结合当地调研实际,构建理想发展模式,提出保护与传承措施,一方面唤醒襄阳市民对襄阳市东巩高跷文化的自觉,以期达到对襄阳市东巩高跷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另一方面,为襄阳市东巩高跷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龚尧 《江西教育》2023,(34):42-44
<正>民间传统文化是宝贵的财富,将生活经验和民间特色活动合理转化为学校教学的课程内容,将民间体育项目进行课程化改造,对于提高乡村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一、项目选择: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化改造放风筝作为一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体育活动,具有艺术、健身、表演等教育价值。学校的体育课程是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旨归的。  相似文献   

8.
武安花灯是流传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武安镇许家弯一带的传统民间戏曲.这种灯戏起源于牧童的游戏,后发展成为祭祀和闹新春的民间戏曲.武安花灯有故事情节,有较为固定的人物角色,有丰富的表演曲目,有简便大方的舞蹈动作,是乡民天神崇拜的文化遗存,也是传统民间娱乐、祭祀活动的宝贵遗产.课题组通过对武安花灯表演方式、音乐形态和舞蹈特征的调查研究,尝试阐述这种古老戏曲的文化内涵,并通过例证和分析来阐释武安花灯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9.
梅花鹿是"高跷走兽"中的表演形式之一,当地民众将梅花鹿形象加入"高跷走兽"中,以期待在祭祀中为当地民众带来福气、福运等,使得当地的生活更加美好精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要求 1.进行平衡练习,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有关杂技演员表演的图片10张,平衡木、积木、高跷、橡皮筋,辅助材料:碗、沙包、尖帽、乒乓球、伞、小水桶。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项目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以聪明才智创造出的文化体育活动,一直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族人民对表演项目的踊跃参加与共同分享,体现了各民族不断增进向心力、凝聚力的共同愿望.利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获取有关资料,并运用逻辑法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其表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再思考,以期为传承和保护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更快、更好发展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往学界对民间小戏的研究缺乏对民众主体及其实践过程的关注,难以在民众生活和地方文化系统中揭示其本真状态。而民俗学由事象研究向整体研究发展的方法论反思与转型,为这方面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文章以祁太秧歌为个案,主张在地方文化系统和具体表演语境中对活态的表演进行细致描述和深入阐释,由此理解民间小戏与民众生活的关系。文章首先对民俗学倡导的生活文化研究的理论诉求给以梳理,然后提出个案研究设想,阐释实施研究的两个方法论重点,即整体观研究法和社区调查法,并评估研究设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艺术来源于生活,民间美术同样来源于广大劳动群众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以满足劳动群众的精神需求和使用需要。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很多人对传统的民间美术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一些大众对民间美术人文内涵和文化沉淀逐渐不认可,这种意识严重影响了民间美术的生存,因而导致优秀文化遗产没有得到重视,使民间美术传统难以得到合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26年四月初七被认为是河南曲剧的"诞生日",标志性事件是朱万明等人在表演过程中甩掉了高跷腿,登上了舞台进行曲剧表演。但是,根据中国戏曲的发展规律,戏曲的"发生"往往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判断一种戏曲或剧种成熟,主要依据不是"甩掉高跷腿"的表演形态的变化,而应是声腔的成熟。据此,在河南曲剧史上,应重视自王凤桐至朱万明的戏曲声腔改革。  相似文献   

15.
贵池傩戏是以驱逐鬼疫、祈求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形式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戏曲表演活动.傩戏面具造型、色彩等要素的数字化图形设计,对于开发贵池傩戏面具,传承傩戏文化,繁荣民间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闹灵是融歌、诗、舞于一体用于悼念亡人的歌舞.作为在土家族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的习俗,在其艺术鉴赏意义之后,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意义.从民俗表象上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土家族人“送亡人”和“还人情”的意义表述.在形式上表现了一种民间信仰场合中的“娱神娱人”的表演仪式.从结构分析,闹灵场域中存在着三种信仰力量,即土家族民间鬼神信仰、生活文化习惯以及官方儒学正统影响力.作为一项仪式时,闹灵是土家族叙述、实践和隐喻其世界认知符号体系的一种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17.
让民间传统游戏回归幼儿的生活与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内在之需,也是提升幼儿发展品质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幼儿园应基于正确的游戏观,着眼于文化传承,创造性地开发和建设民间传统游戏资源。依据其发展价值的不同,可以把民间传统游戏分为运动类、语言类、益智类、表演类等类型,从而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相融合。在内容选择上,民间传统游戏应与幼儿的发展需要、游戏的文化性及其发生时序相契合。在实施途径上,应善于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区角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亲子活动等中渗透民间传统游戏。在组织形式上,应注意整合和改编游戏内容,调整和创新游戏玩法,改革和丰富游戏材料,以更好地满足幼儿对民间传统游戏的兴趣,维持幼儿的游戏热情。  相似文献   

18.
太谷秧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同民间习俗相互重叠、相互作用.自产生起,太谷秧歌便不断受到社会生活、节日风俗、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其更新、发展也更多映射出太谷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民俗文化.《唤小姨》作为太谷秧歌的传统表演剧目之一,通俗接地气的唱词语言与简明灵活的调式旋律,都极大程度地吸纳了当地人民丰富的...  相似文献   

19.
对红河彝族民间原生态舞蹈的名称、流派属性、表演形式等进行客观分类,其具有娱乐性、祭祀性、风俗性及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风格和特点,也具有休闲娱乐、艺术欣赏、社会交往、社会教育等功用。研究认为,红河彝族民间原生态舞蹈是复述和再现历代红河彝族先民社会文化生活,是了解研究红河彝族社会生活的历史依据,是红河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遗产之一,对研究有关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美学、艺术学的科学考察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同时将为文艺工作者从事舞蹈创作、表演、教学等多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民间传统游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教育智慧,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合理制定幼儿园各级教育计划,统筹安排,将民间传统游戏巧妙地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区角活动、户外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一日活动及幼儿园亲子活动、大型活动等多种教育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