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城新诀     
背景资料:《连城诀》是金庸的作品之一。故事以藏宝秘笈《连城诀》贯穿始终。狄云和戚芳是一对热恋情人。因为师父戚长发和师伯万震山为争夺《连城诀》的尖锐矛盾被卷入万府。万震山之子万圭为夺戚芳,陷害狄云入狱,成为狄云的主要复仇对象。丁典和凌霜华热意,但丁典身藏《连城诀》被凌霜华之父凌知府囚于狱中。他和狄云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金庸的《连城诀》描述了江湖上的一场腥风血雨。在这场围绕《连城诀》展开的争夺中,人们面临着善与恶的较量、正与邪的考验。小说通过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将人性中隐藏的贪欲直露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金庸擅长于对英雄大侠的形象塑造,而《连城诀》却避开这种常规的写作模式,用一个不谙世事的乡野小子狄云的形象来对抗贪欲,使江湖进一步走近凡俗世界。在充斥着贪欲的世界中,平民化的英雄形象呈现出金庸小说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3.
金庸的《连城诀》描述了江湖上的一场腥风血雨。在这场围绕《连城诀》展开的争夺中,人们面临着善与恶的较量、正与邪的考验。小说通过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将人性中隐藏的贪欲直露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金庸擅长于对英雄大侠的形象塑造,而《连城诀》却避开这种常规的写作模式,用一个不谙世事的乡野小子狄云的形象来对抗贪欲,使江湖进一步走近凡俗世界。在充斥着贪欲的世界中,平民化的英雄形象呈现出金庸小说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4.
群魔武侠男子足球队阵容: 考虑到现在大家都爱看攻势足球,因而排出了3—3—4的阵型: 段誉——萧峰——袁承志(前锋) 韦小宝——令狐冲——胡斐(中场) 张无忌——狄云——石破天——杨过(后卫) 郭靖(守门员) 教练兼领队:陈家洛  相似文献   

5.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6.
孙犁先生《铁木前传》中塑造的小满儿,是这部小说中最光彩夺目的形象。她如花似玉,却又行为放荡;她聪明能干,却又厌恶劳动;她声名狼藉,却又用情专一;她我行我素,却又内心痛苦。人物性格复杂,形象丰满,情感丰富,多年来,招人爱,惹人恨,也让人怜,一直是一个耐人品读的文学人物。  相似文献   

7.
引进比较对象的介词“却”萌生于晚唐时期,其主要来源是“A+却+N”格式中的“却”。在“却”向介词发展的过程中,致变因素首先是形容词出现在“却”的前面,其次是N的次类和论元角色变换。此外,对举格式和心理活动中的隐喻或联想也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花清淡素雅,于万花中飞舞,却不沾一丝尘埃,仿佛是浑然天成的白玉,纯洁无瑕。 绿叶青翠欲滴,于繁春中昂扬,却不受乱花干扰,仿佛是精雕细琢的钻石,高贵典雅。  相似文献   

9.
在张爱玲的比喻世界中,色彩不仅仅是作为相似点而存在,在更大程度上,它们是作者情感心绪的隐密传达。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同样的月,却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颜色;同样的色,却在不同人的身上得到不同的表达。这些“同中之异”最后却能体现“异中之同”,正是“参差对照”的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10.
我爱我师     
您是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朵浪花,却推动着浪的奔涌;您是丛丛繁花中,渺小的一棵绿草,却衬托出花的芬芳;您是芸芸万物中,简单的一个分子,却塑造着人的魂灵。踏上人生的征途,走过四季,有您相伴:春里的您,伴着世间万物的  相似文献   

11.
在张爱玲的比喻世界中,色彩不仅仅是作为相似点而存在,在更大程度上,它们是作者情感心绪的隐密传达。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同样的月,却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颜色;同样的色,却在不同人的身上得到不同的表达。这些"同中之异"最后却能体现"异中之同",正是"参差对照"的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12.
里尔克1902年在《图像集》中说:“你是一朵花,却在做着果实的事;你是一杆枪,却在行子弹之意;你的情绪属于蔚蓝,人却在飞翔……”在里尔克的眼里、或者说赞美里,“飞翔”是蓝色的第一属性。  相似文献   

13.
IQ加油站     
《双语学习》2011,(9):F0003-F0003
它无形无体,能听却没有耳朵,能说却没有嘴,而且只存在于空气中。它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马虎、粗心”,是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该看错的题却看错了.不该写错的字却写错了.不该答错的题却答错了.不该丢的题却少答了.本来不该交错作业却交错了……诸如此类的现象.学生着急.家长着急,教师着急,其原因在哪里?该如何克服呢?本文通过剖析粗心的原因.以求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5.
王兴会 《小学生》2013,(11):29-29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是针对个别学生中出现的心理不适应、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而提供的一种心理援助和咨询帮助。它旨在帮助学生个人成长,却不主张对学生加以指导;它的目的是要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却不主张滥施"治疗";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沟通交流,却不主张"好为人师"、"诲人不倦";它需要辅导教师具有同感和同理心,却不主张纠缠细节问题、同情安慰;它要引导当事人走出心理  相似文献   

16.
违法阻却论是我国犯罪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现存的犯罪论体系的四要件说中,将违法阻却论排除在外,这就使得,改革四要件说成为必然,在英美与日德的犯罪论体系中,最适合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框架的是日德的三阶层说,本文对违法阻却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演变进行学术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智取生辰纲》中有“且睡了,却理会”句,课本注曰:“〔却理会〕慢慢再评理。却,且。”先说“却”。此句中明显地有以后再论处的意思,因此课本在注“却理会”三字时注出“再”之意是正确的。但接着注“却”为“且”则不对(“且”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中,有些句子中有否定词,却表达的是肯定的含义。而有些句子中没有否定词却表达的是否定的含义。像这类看似否定实则肯定或看似肯定实则否定的句子往往令人难以捉摸。本文就否定形式的肯定句的一些常见形式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9.
"却"字原本是一个动词,<说文解字>:"却,节欲也."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中这样说道:"却者,节制而却退之也."在<汉语大词典>中,"却"有很多义项,如:退、使退;除、除去;回转、返回;还、再;就、便等.  相似文献   

20.
正文章的灵魂是什么?是思想情感。在一篇文章中,思想感情的确立是最重要的,在思想感情确立后,方可围绕它展开材料选择的工作。在日常的记叙文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存在以下三种毛病:一是虽有中心,却言之无物、空话连篇,更无法动之以情,故行而不远。二是虽内容丰富,看似鸿篇巨制,却"形神俱散";三是虽有材料、亦有中心,然细读之下,却发现"牛头不对马嘴",材料和中心毫无关系,大有凑字数的嫌疑。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