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钗黛合一”中“钗”是“俗人”里典型的贤淑女子,“黛”是下凡还泪的绛珠仙子,二者无论从性格上还是命运上都是互相映衬、互相照应、互为补充的,这是《红楼梦》所特有的写法,表达了曹雪芹所希望的一种既能生活在温暖的尘世中,又能保持一种超然尘世的心境.这是《红楼梦》中人物的完美组合,也是曹雪芹个人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钗、黛斗争说起,指出二百年来读者因钗、黛之争的障碍,看不到红楼梦八十回构思和描写中并未写钗、黛斗争,而是写钗、黛和好,二美合一。程、高续书后四十回方以钗、黛斗争、一死一嫁、不可两立为结局。后代读者受此误导,不能觉察,出现多处误读,直至于今。这个误读反映传统思维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闫红读红楼     
《红楼梦》中最难看透的莫过于薛宝钗了,即使有着七窍玲珑心的林黛玉也是很久还没能对她有个确认。后世的拥黛派和拥钗派争执不下,拥黛派将宝钗贬为矫情伪善的宵小之徒,拥钗派则极赞宝钗的温柔敦厚、大家风范。其实,曹雪芹老早就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于《红楼梦》中宝钗、黛玉形象的评价,往往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谈其优劣,因而众说纷纭。本文换了一个视角,将其纳入作者审美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去考察,指出钗黛双美,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潜在认同;钗黛的差异,写出了世俗与性情的对立;最终宝玉舍钗取黛,是作者对世俗观念的超越和反叛,体现了对真性情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5.
宝、黛、钗是《红楼梦》的三位主人公 ,对三人的第一次相见作者都有精彩的描绘 ,宝、黛初会是一种笔墨 ,钗、玉相会又是另一副笔墨 ,而宝、黛、钗三人的一起登场便拉开了恋爱婚姻的帷幕 ,这两次初会对塑造人物形象无疑都是一次浓彩重笔的描写 ,尤其是摔玉和看玉的细节凸现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位重要人物,研究《红楼梦》不可不研究黛、钗,而研究黛、钗自然就要涉及到她们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自《红楼梦》一书问世以来,不少读者与研究者大都认为林、薛乃是一对著名的"情场冤家",并且根据各自的主观审美爱好,又使之形成了三个派别,即拥林派、拥薛派与双拥派。持双拥派者属于折衷主义者,自可不论。拥林派认为,薛宝钗奸诈邪恶,阴险毒辣,阿谀逢迎,挑拨离间,为了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不惜"对林黛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巨著,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钗黛二人性格迥异,寄寓了作者深广的人生感悟和审美理想追求,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职场观的建立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人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改造主要存在于有关《红楼梦》的续书、戏曲和子弟书当中,这些作品对原著中的钗黛形象的理解和改造表现出乐观与悲观两种倾向,对《红楼梦》这种的接受状况渊源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丰富和发展了清代后期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本文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了在爱情婚姻悲剧背后“拥林派”和“拥薛派”双方实力背景,同时指出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宝玉的贴身丫鬟花袭人,有可能成为这出爱情悲剧天平的最后一块砝码。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钗黛形象的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有得也有失。二十世纪俞平伯、李希凡和蓝翎、何其芳的研究具有建立学术研究“范式”的意义。建立新的“范式”,推进《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应注意作者小说美学、人物形象的全面系统分析、精读原著、原著与续作的分别。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第三、四两回分别叙写黛玉宝钗入贾府,引入故事人物入场,是对贾府宝黛钗三人情事主体的铺垫。其叙事文本中的诗语演进系统中则隐含了对其人其事的预叙和寓示,蕴含了悲情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说既包含有道德的、历史的尺度,同时,又溶入了美学的尺度。从道德的、历史的角度看,“钗黛合一”是一种错误主张;但若从美学角度分析,这一观点有着相当的正确性、深刻性。因此说,“钗黛合一”说应当是一种美学评价,尽管,这并非俞平伯的本意。  相似文献   

13.
存少辉 《现代语文》2007,(11):38-40
纵观两百多年的红学史,整个清代,旧红学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五派:一是奠黛抑钗派;二是奠钗抑黛派;三是对钗黛不分轩轾,可谓之全尊派;四是全抑派,认为钗黛都有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之处;五是对钗黛二人都有所取又有所弃,在优劣问题上首鼠两端。  相似文献   

14.
本以实事求是精神,重新揭示钗黛婚姻的悲剧意蕴。它不是封建宗法制度肆意扼杀叛逆青年的幸福爱情,以政治婚姻代替感情婚姻。木石前盟属于理想型,金玉良缘属于现实型,由于贾宝玉执意追求理想主义,才酿造现实型婚姻的悲剧。钗黛悲剧体现着曹雪芹微妙的心态:美妙的理想与复杂的现实之间可避免的对抗。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阅读心理,叫角色代换.说读书的人会把自己当成书中的某个角色,同喜同悲,呼吸与共.红楼的男读者,多有把自己代换成了宝玉的,不然就没法解释那些为了拥林拥薛"一言不合,竟挥老拳"的故事. 这还不算.其中有那比较敢想的,索性自己动手续书,让宝玉把钗黛都娶了,连晴、袭、鹃、莺辈,兼收并蓄,还妻妾亲睦,一家子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程伟元、高鹗所续红楼梦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曹雪芹原著的比较中指出它虽有许多不及原著的地方.但因掺入并突出了宝黛爱情和钗黛冲突的内容,使原著从叙写贾府子孙不肖、后继无人的故事,转变为呼唤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历史要求,此乃其得到读者认同、风行天下之奥秘。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幻梦世界是中国传统神话的复刻,具有显著的中华文明的深层意蕴,建构了一个神话倾向的政治寓言。神话原型就可以视作是《红楼梦》的能指,文学审美意蕴中的政治伦理指向是所指。“钗黛一体”是迫于政治现实而采取神话作为隐笔的的政治寓言,辩证着出世和入世的思想观念,表达着摆脱常规戒律约束的意愿,显示出以个体之爱呼唤集体之德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胡适生前面对罕觏之涉红资料——永忠"吊雪芹三绝句"秘而不宣为切入口,重考《红楼梦》在早期传播史上即存在版本"二元论"现象,即初期流布已有《红》系本和《石》系本两种本子:前者为雪芹家传本,题签曰《红楼梦》,以甲辰本、程本为代表;后者为脂砚们圈内传阅本,题签曰《石头记》,以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等脂本为代表。现存《石》系本即所谓脂本,因传播频繁、燕石莫辨、残阙不一而讹误衍夺甚夥,亦有因脂砚们不甚了解《红楼梦》主旨和雪芹命意而自以为是的篡改和歪曲。有鉴于此,以第五回"悲金悼玉"、第二十二回宝黛钗谜诗为中心,以第十八回、二十一回、二十八回等异文为佐证,考辨《红》系本乃雪芹家藏原本,许多异文并非源自脂本,而是自成系统,进而揭橥两系本隔如参商,在钗黛形象塑造方面爱憎迥别,右钗右黛亦轩格不入,论辩雪芹笔锋含蓄蕴藉,虽以一字之褒贬而春秋大义在焉。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中,"钗黛合一"具有两个层面的意蕴:宝玉角度的"合一"和作者角度的"合一"。首先,宝玉梦中所见可卿身上的二美合一,正是宝玉在初见黛钗之后产生的一种女性理想,也是他对自己内心矛盾的幻象式解决。其次,作者对钗黛合一的处理则是表现了他的一种美学理想。钗黛二人是女性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女性两种不同类型之美的典型。钗黛二人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也是美的事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钗黛兼美”的接受倾向贯穿于20世纪上半叶的各个历史时期,它是新一代的学者运用全新的理论方法对人物进行审美观照的结果,从中可以窥见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和学术思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