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个叫麦克的老头发明了一台“时光隧道机” ,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试验者 ,第一个到达十年后的地球。这时的我 ,是一所重点中学的新任校长。新官上任 ,便去听了一堂数学示范课。数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用圆规划了一个圆圈 ,然后对大家说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话音刚落 ,有个同学就举起手来大声说 :“不对 ,老师 ,是英文字母‘O’!”接着又有一位同学大声说道 :“老师 ,他说得不对 ,这是‘零’ !”“不对 ,这是氧气 !”“不对 ,不对 ,你们都说错了 ,这是一个句号 !”接下来 ,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不对 ,这是……”“不…  相似文献   

2.
<正>运算能力作为同学们数学能力的基础,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七年级数学中,“整式的加减”是从“数”到“代数式”运算的过渡,内容产生了跨越式的转变.然而,同学们在计算这类问题时普遍出现正确率低的问题,运算能力水平不高.经过研究发现,个别同学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时出现了丢三落四等问题,导致不能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运算能力是同学们学好整式的加减必备的素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同学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整式的加减运算能力.一、重视整式加减相关概念与法则,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对于同学们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有些同学无法正确判断单项式的次数与系数,或者不能准确合并同类项.  相似文献   

3.
+-×÷的争吵     
今天最后一节课,老师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让我们回家去做:“甲乙两数之和为10,两数之积为24,甲数比乙数大2,问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回到家里,我就动起脑筋来,这道题怎么做呢?用加法?不像。用减法?不对。用乘法?乘不了。用除法?算不出来。我在纸上画了大大的“+-×÷”,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望着这些符号发呆。一会儿,我觉得上下眼皮在打架了,这些符号也变得模糊起来。突然,我看见“+”挣扎着从纸上站起来。只见它站得端端正正,一本正经地说:“这道题应该用我加法,因为我的本领最高强,我能求和,任何一个数用我运算都会增大。别说这道题,就是再难…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的教学,是在小学学习正整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的基础上,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进而揭示有理数运算的规律,是初等数学最基本的运算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有理数概念,理解负数的意义,在“有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5.
<正>在初中数学中,整式的加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学们不但要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知识点,还要能够利用其解答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对“整式的加减”难题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一、初中“整式的加减”知识点分析初中数学中,整式的加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主要涉及同类项的合并和符号的运算规律.第一,同类项的合并:同类项是指具有相同的字母部分和相同的指数的项.  相似文献   

6.
1是最小的正整数,任何数(式)与它之间的运算都很简便.如果用“1”表示某一个特殊的量,则可使某些数学问题的解答变得简单.本文仅谈谈“1”在解应用题中的作用,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最近帮人校对文稿时,看到其中引用了《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除法概念:“数学中的一种运算方法。最简单的是数的除法,即从一个数连减相同数的简便算法。如从10中减去相同数2,总共可以减去5个,就是10除以2,或者说是2除10。”我感到这个概念有些不对,恐怕是抄错了。便去查《现代汉语词典》,连续查了1998年和2002年的两个版本,都与上述表述相同。  相似文献   

8.
我第一次被老师批评和第一次被老师表扬都是在三十多年前,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第一次被老师批评,是踏进小学校门的第一学期。那是一堂算术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3+5=?”并请一名同学上去填写答案。我很想表现自己,就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看见,就点了我的名字。我走上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粉笔,在等号后面毫不犹豫地写了个“7”。在同学们“不对不对”“错了错了”的吵嚷声中,老师在那个“7”后面打了个大大的叉,然后对我说:“以后想好了再举手!”等回过神来,我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没有地缝可钻,只好带着一脸丢人相跑…  相似文献   

9.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从小学到中学.由于同学们认识的数与所学的知识发生“错位”.造成同学们在初学时错误百出,学习困难.下面列举一些常见错误,请同学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0.
他改变了我     
我曾经是一个讨厌数学的男孩,但是,他改变了我。这天,新调来的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说:“昨天的家庭作业全班只有一个100分。”于是,同学们晃着脑袋,叽叽喳喳地猜开了。“要我猜啊,这个100分肯定是班长的。”“不对,应该是学习委员的,他的数学最好。”同学们有的说是张三,有的说是李四,可老师只是一个劲地摇头。“老师,是谁呀?您快说吧!”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大家都等不及似的,急于知道谜底。老师微笑着对我说:“袁一鸣同学,这个100分会不会是你的呢?”还没等我回答,教室里再次议论开了“:老师,这不可能。”“对,老师,怎么可能是他呢,这不是…  相似文献   

11.
人物孟星魂:某校学生,不爱学习爱捣乱,以下简称“孟”蛋仔:某校学生,与孟星魂同桌,两人是难兄难弟,以下简称“蛋”数学老师:有点迂腐,以下简称“师”时间: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地点:某班教室(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师:同学们,数学是基础学科,生活中无处不用到它,甚至在宇航员登月飞行中,数学也功不可没。所以……蛋:(小声嘀咕)登月飞行有什么了不起,我将来要登日呢!孟:白痴,你不怕被烤焦吗?蛋:傻瓜,我晚上去。师:(扫了全班一眼)同学们,数学也是一门很难学的课,需要一勺一勺地积累……蛋:怪不得我数学差,我用的是叉子。师:(望了望蛋)请同…  相似文献   

12.
有多少个数     
小红说:“军军,同学们都说你是数学大王,我出个题目你算一算。”“好!让我试一试。”数学大王军军说。“先看一组数:,,,,……按这样排列,100以内共有多少个1361015这样的数?”军军默想了一会儿,说:“有13个数。”“不错,你真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大王’!”小红大声夸赞起来。小朋友,你说是哪13个数?有多少个数  相似文献   

13.
概念出示后,除了使同学们找出概念的内涵、外延外,我还常用反问的方法增强同学们的记忆。如教师说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同学们齐声回答:“不对!”应该是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能说式子”。因为“方程”这一概念内涵包括:未知数和等式这两点。式子可以是等式,也可以不是等式。再如:倍数、约数的举例,12÷4=3,我说12是倍数,3和4都是约数,同学们还是纷纷举手,说:“不对,倍数和约数不能孤立的存在,应该说12是4的倍数,4是12的约数”。 反问法,可以使学生通过辨析,来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第三阶段的数学从生活中存在相反意 义的量引出负数的概念,进而对数进行了一次扩充,抽象是数 学最基本的特征,在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从“数”和“形”两方面 去理解数学,学习数学,掌握它们的本质意义。从这点上说数 轴就是第一次系统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让有理数这一抽象的内 容看得见,摸得着。无论是相反数、绝对值、大小比较以及加减 运算等都用数轴直观地表现出来了,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数学 知识既有“数的特征” ’也有“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第一节课是小数混合运算练习。一进教室,我就发现同学们有些异样,在小声议论着什么。我没太在意,开始了教学的第一项任务“检查下面各题计算是否有错?”学生判断非常准确,很快就说出了它们都没有按运算顺序计算的错误。当我接着让“大家能说说为什么有些同学会这样计算”时,在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我隐约听到了“老师的衣服……”这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您衣服扣子系错了。”我低头一瞧,可不是吗,扣子的张三和李四正系着呢。我尴尬极了,一边把系错的扣子纠正过来,一边盘算着怎么给自己找个台阶,突然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是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或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它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起联系的桥梁,能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量化的意味,使人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过程。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我在教“学厘米”“和米”  相似文献   

17.
【案例描述】这是开学的第一堂新课,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教学预设的内容教完后,我让孩子们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孩子们是这样回答的:生1:老师,我觉得小数就是比较小一点的数!生2:老师,我不同意,我觉得小数都是从元角分得来的,而且它有一个小数点。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小数并不是我们生活有时提到“的大数”“和小数”,比如3比5要小,但它不是今天我们讲的小数,像3.50、1.06这样含有小数点由整数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才叫做小数。生3:老师,我还觉得小数是由元角分组成的数。师:你们同意吗?(生齐声说同意)其实,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数就…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代数第一册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开门见山地引进“代数式”的概念,这体现了初中代数与小学数学最主要的区别.小学数学主要学习数的运算,而初中代数除了进一步扩充数的范围外,还要研究式的运算以及和式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9.
数学符号是“指数学科学中用来表示所研究对象的概念、性质、运算、关系等的符号组成的集合”。①作为一种交流和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它的引进使得“数”及复杂的文字表述可以被简单的符号和表达式所代替,极大地促进了数学科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明朝以前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系统地使用科学的数学符号却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感觉和感受。它可以帮助人们灵活地作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一个突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