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一粒种子就能改变一个世界”。“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控制了世界”。正当各地纷纷选育种子、“种子大战”硝烟正浓的时候,科学家又把研究的目光瞄准了“人工种子”,并展示了诱人的前景。“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超级种子,是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或其类似物,经过有机化合物的包埋而形成的一种类似于天然植物种子结构的颗粒体。它由三部分组成,即体细胞胚(或其  相似文献   

2.
在沙漠生长的植物中,有的能够把根深深地扎入地下吸收地下水;有的直到下雨,种子才会萌发;有的是靠叶和茎来贮存水分。仙人掌将水分贮存在体内,尽量减少蒸发。它身上的刺是由叶子衍变而来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蒸发。仙人掌的茎起到叶子的作用,能够制造养分,而且它的茎非常粗,能够贮存大量的水分。仙人掌为什么能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江苏大丰@黄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青稞清香型[1]白酒贮存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主要微量成分变化。根据不同酒质和成品酒体设计,选择适当措施、贮存条件、贮存方式和时间;采用不同勾兑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藏科技》2005,(5):63-64
1.种子在贮存期间仍不停地进行呼吸,陆续放出水分和热量。如果这些水分和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聚集在种子堆里,就会加剧种子的呼吸强度,而放出更多的水分和热量。如此反复,互相促进,时间长了,就会引起种子发热。  相似文献   

5.
随着天然药物、植物药的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给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契机。本试验于2004年夏季开始,先后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蛮汉山引种了细叶百合野生药用植物,对其种子特性、繁殖方法、移栽时期、栽培技术、生长发育特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引种驯化栽培研究,结果如下:1细叶百合种子不具休眠特性,光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细叶百合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0℃。2细叶百合最适宜的繁殖方法是鳞茎繁殖。对细叶百合进行分鳞茎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栽植细叶百合鳞茎时,自然在田间越冬的春季挖出随即定植的出苗率高于头年秋季挖出用湿砂贮存到菜窖中的出苗率。不同移栽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细叶百合在9月下旬移栽成活率最高。种子繁殖,麦草覆盖能提高细叶百合发芽率与出苗率。3经过3~4年在引种地对细叶百合引种驯化栽培,能正常生长发育,返青率达到95~98%。细叶百合在引种地的生长发育性状与原生地相似,植株的高度,叶片数,开花数、物候期无显著差异。通过3~4年对细叶百合进行引种驯化栽培研究,引种成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并切实可行的人工栽培技术,为大面积商品化人工栽培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种子是确保第二年丰收的基础,玉米种子储存保管的好坏是至关重要。气候寒冷是造成我们北方地区玉米种子冻害、发芽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但由于种子的含水量偏高,在贮存过程中受不良气候影响,并且由于晾晒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很容易捂坏或造成冻害,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给种子生产者和使用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为此,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种子晾晒技术,对于保证种子质量,确保种子生产单位增效,制种农户增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实践,对玉米种子晾晒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蕨类植物也称羊齿植物,分类地住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在室内,采用人工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假西南铁角蕨配子体的发育。孢子左右对称,单裂缝,具周壁,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丝状体2~7个细胞长,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原叶体的毛状体形状多样,性器官较小,在配子体上的此等特征说明假西南铁角蕨为进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具有萌发能力的成熟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的胚由休眠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化过程,在此认识上应重视对各种园林树木种子结构,类型及其特性的了解.掌握各类种子的萌发能力及发芽所需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播种育苗方法.应重视对种子的选择,掌握适宜的播种时期,运用人工及药物对树木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重视外界环境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育苗技术相结合,使光照、水分、温度、氧气诸因素协调一致,重视管理,以促使种子的萌发,提高播种育苗的出芽率.  相似文献   

9.
彭永明 《中国科技纵横》2010,(21):257-257,241
随着现有探明的矿产资源不断消耗,采矿向深部发展,地温地压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的日趋严格,人工填充体采矿技术的优势凸现。与其他采矿方法相比,人工填充体采矿法有提高矿石回采率、减少矿石贫化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地控制地压和地表塌陷、优化矿区周围环境、防止内因火灾和/井下开采等显著特点。而且充填采矿在改进和完善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步,在人工填充体料制备、输送技术、人工填充体材料开发和充填回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加之井下无轨自行设备的广泛应用,充填采矿目前已成为一种高效的开采方法。最后得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同并进的地下矿山,人工填充体采矿技术必将得到优先发展。总结了深部采掘工程中岩体非线性力学特点。认为矿井地下巷道岩区碎化现象是由重力应力分量达到或者超过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形成的。对人工填充体的组织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岩石分区碎裂现象和自组织人工充填体的相互作用来提高采矿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子外部洗涤检测,内部带茵检测,对5种牧草种子进行了种子携带真菌和细菌的检测,纯化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每种牧草种子均带菌,所有牧草种子携带细菌的数量均大于真菌的数量,共检测出牧草种子寄藏真菌3属4个种,链格孢菌、细极链格孢菌、青霉,黑曲霉是这些牧草种子寄藏真菌的优势菌群。实验表明供试的5种牧草种子质量较好,对加速农牧区建植人工草地,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中草药防蛀法:将花椒、山苍子、除虫菊、桃树叶、辣蓼草等晒干研成粉末,混合装成250克1袋,在贮存种子的中间、上层放1~2袋,每袋可储种子50千克。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农村和牧场的稻麦秸杆和干青牧草等的收集和捆扎以人工为主,工作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9KYQ-9085型圆草捆捆扎机,以便运输、贮存及深加工,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西藏野生大花红景天种子处理与发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西藏野生大花红景天种子处理与发芽试验,通过流水处理、低温处理以及激素处理等处理方式,以提高大花红景天的种子发芽率,为人工驯化、种苗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4年对澳洲坚果果实进行人工脱壳和DGT-A型和DGT-B型干果多功能脱壳机脱壳的种子的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DGT-A型和DGT-B型干果多功能脱壳机适合各种类型澳洲坚果的脱壳,澳洲坚果用DGT-A型和DGT-B型干果多功能脱壳机脱壳对种子没有损伤,不影响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种子播前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选粒,易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种子纯度98%、净度不低于99%,含水量不高于13.5%。另外2001年大豆质量差,青豆和破碎粒多、尤其是实豆多。用含有实豆的大豆做种子,发芽率会大大降低,并导致出苗不齐不全,因此在播种前,要搞好发芽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作为种子。  相似文献   

16.
种子播前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选粒,易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种子纯度98%、净度不低于99%,含水量不高于13.5%。另外2001年大豆质量差,青豆和破碎粒多、尤其是实豆多。用含有实豆的大豆做种子,发芽率会大大降低,并导致出苗不齐不全,因此在播种前,要搞好发芽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作为种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特有植物川藏沙参中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的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方法川藏沙参种子的形态学观察、种子净度、千粒重等检测、发芽势测试、种子在3种不同基质上的发芽研究、4种生境下播种观测。结果川藏沙参种子发芽势为30%,发芽率为59%.最佳发芽基质为原土加蛭石和珍珠岩,比例为1:2:1;最佳生长环境为典型草甸环境。  相似文献   

18.
林玉虹  陈显国  叶雪英  刘功德 《大众科技》2007,(11):130-130,122
通过4年对澳洲坚果果实进行人工脱壳和DGT-A型和DGT-B型干果多功能脱壳机脱壳的种子的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DGT-A型和DGT-B型干果多功能脱壳机适合各种类型澳洲坚果的脱壳,澳洲坚果用DGT-A型和DGT-B型干果多功能脱壳机脱壳对种子没有损伤,不影响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上世纪中叶以来有关古生代种子分类问题的沿革,并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整体 化石裸子植物和离体种子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在古生代种子分类方面的问题。     为使古生代种子的分类同当代古植物学研究协调,把对离体种子的研究同整体化石裸子植物结合 起来,作者建议以Seward的分类系统为基础,设立五个科:瓶籽科Lagenostomaceae肥籽科 Pachytestaceae、靓籽科Callospermariaceae隐羊齿籽科Cryptospermaceae和心籽科Cardiocarpaceae, 并把三棱籽目Trigonocarpales改名为肥籽目Pachytestales。上述五个科既可看作三个古生代种子目: 瓶籽目Lagenostomales、肥籽目和心籽目Cardiocarpales下设的一级分类单位,也可分别当作古生代整 体化石裸子植物:皱羊齿目Lygonopteridales、髓木目Medullosales、靓羊齿目Callistophytales、大羽羊 齿目Gigantopteridales和科达目Cordaitales的雌性生殖器官。由于这个分类系统同整体化石植物的分类一致,因此,有助于对离体种子的系统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有分散贮食行为的啮齿类在许多产生较大种子的植物的扩散中起重要的作用。种子性状影响啮齿类的觅食行为:但是.由于这些特征的共分散性.很难分离它们的影响。在中国云南西北天然松树林中.我们利用人工种子来研究种子大小、丹宁含量和营养含量分别对有分散贮食行为的啮齿类的影响。姬鼠.一种常见的旧大陆啮齿类.一贯在原地消费小种子.但会搬走中等大小的种子(直径12-2.5cm),并会将更大种子搬得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