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基昌  李真  赵凤敏 《内江科技》2004,25(4):69-69,72
本文针对罗801块油藏开发实际,提出了注水早期开展徽生物驱油试验,并对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毛荣军 《内江科技》2007,28(11):117-117,142
本文针对低渗小断块油田水驱效果,对上升规律及压力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萨中西区过渡带微生物驱油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英 《今日科苑》2006,(3):I0008-I0009
本文结合过渡带地区油层沉积特征和原油性质,优选出微生物菌种,结合室内实验研究,开展了微生物驱替和吞吐现场试验。通过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该地区应用的效果评价,证明该微生物菌种可以在过渡带油层中繁殖并运移,在其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下改变了油层渗流特征及原油物性,从而改善过渡带地区开发效果,为更好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杨景辉  赫英铭  马天态 《内江科技》2010,31(4):89-89,101
通过在人造均质岩心上进行不同聚合物溶液的驱油实验,来对比剪切前后相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对不同性质岩心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未经剪切的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好于经剪切之后的相同分子量的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600万未剪切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好于800万经过剪切的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葛徐旭 《内江科技》2010,31(3):90-90,85
孤东油田经过10多年强注强采,目前主力单元含水率高达97%左右,针对油藏结构简单、非均质性强、储层疏松、原油粘度高等特点,在室内研究和数据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以石油磺酸盐+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注入的方案。方案实施后取得明显效果,油井含水率最高下降13.6%,日增油量173吨.累计增油22.1万吨,提高采收率8.0%,它的成功对同类型油藏注水后期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波  高达  潘广明 《内江科技》2010,30(1):95-95,152
注采比是表征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平衡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正理庄油田断块油藏为例.根据地层压力变化与注采比关系确定了合理注采比。从油藏工程原理和矿场实际分析了造成矿场合理注采比大于1.0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油水井地层压力的差异、矿场注采比计算不一定满足物质平衡方程、注入水的外溢、矿场统计注水量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李俊 《内江科技》2008,29(1):116-116,157
针对孤东油田油藏条件,室内试验研究了复合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通过助活性剂筛选、复配,确定了以胜利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通过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加水驱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该驱油体系在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5-6层进行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特高含水期继续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41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原油田目前采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非润湿单分子成膜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非润湿单分子膜剂驱油机理,对单分子膜剂的表面性质、驱油效果以及对岩心的污染性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单分子膜剂不在于降低表面张力,而在于改变固液界面的润湿性,它可以使水湿(接触角<90°)或油湿(接触角>90°)界面变为中间润湿(接触角约90°);加入单分子膜剂可使固体表面的水膜破裂,从而剥离表面的残余油;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单分子膜剂比注入水驱可提高采出程度10%以上,且对岩心的污染极小,或没有污染.室内实验及先导性试验表明,非润湿单分子成膜技术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孙冰洁 《内江科技》2014,35(11):76-77
孤东油田自2003年9月实施二元先导试验以来,共投入9个二元驱项目,成为孤东油田上产增产的主阵地。通过对二元驱开发的管理可以看出二元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前期井网不完善,注入质量需加强,层间矛盾大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二元项目的增油量,继而影响采收率,因此发现并认识影响二元驱开发效果的因素,并针对问题找出对策已成为二元驱开发过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忠梅  高翔  陈言美 《内江科技》2007,28(8):128-128
针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 3层系的地质性及开发现状,采用实施GYS调驱技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孤东油田六区东南部注聚区由于注聚前存在注水倍数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等问题,在注聚2年半即将结束注聚时虽见到了一定的降水增油效果,但与方案设计有较大差距。为加快二元复合驱试验进度,在六区东南部注聚区延长注聚的同时实施转二元复合区驱扩大试验,见到了明显的降水增油趋势,比单一注聚更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贾鹏 《内江科技》2006,(1):136-136
使用典型井的岩心通过微观动、静态试验,从两方面对临盘油田常规稠油油藏水驱油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储层均质系数小,油粘度较高,造成波及面积小,水驱油效率低。  相似文献   

13.
借助AFS200自动流体驱替系统,通过室内实验模拟油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的变化,明确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脱气过程中的驱油机制以及地层原油部分脱气后对水驱油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原油不同脱气程度下弹性驱、溶解气驱及水驱对驱油效率的贡献,获得了原油不同脱气程度下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泡点压力下进行水驱,最终驱油效率最高;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原油脱气,压力下降幅度越大,脱气程度越严重,弹性溶解气驱油效率越高,后续水驱的驱油效率越低,最终驱油效率越低。提出了对溶解气油比较高的油藏应保持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进行开采的观点。研究结果对于高溶解气油比油藏的注水时机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庆玲 《内江科技》2009,30(9):92-92,34
孤东油田构造上是一个外部形态为潜山披覆构造、内部含有复杂断裂系统的整装构造油田。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复杂断块的剩余油挖潜成为油田增产的重要途径。通过应用迭前偏移处理技术、建立多方向油藏剖面、地层倾角测井应用等多种方法研究孤东油田复杂断块微构造,进而指导开发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这些研究断块微构造的成功做法.对于同类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江波  何曼如  李洛锋 《内江科技》2011,32(8):133+121-133,121
应用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在靖安油田长6油藏柳135-1等3口井开展交联聚合物驱油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为有效提高存在裂缝带或者大孔道区域的注水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技术将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锦16兴隆台油层是欢西油田最大的稀油开发区块,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的"双高期"。在油公司的统筹安排下,锦16兴近年来实施了由单一注水开发向泡沫驱、二元驱、细分调注水、调驱等多元开发的转变,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调驱可行性分析,在二层系开辟化学驱的同时,2010年在一层系实施了5井组调驱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2年为进一步提高调驱效果,对原调驱设计进行了优化完善,主要包括剩余油分布研究、调驱体系选择、调驱层系配置等方面,在三层系优化实施了3井组,截至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性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吞吐和驱油机理,在经过室内微生物降粘、洗油、溶蚀、驱油实验基础上,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油矿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和经济效益,并对该项技术取得了初步认识。为更好地在低渗透性油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炎忠 《内江科技》2014,(4):60-60,79
1区块油藏特征 乐安油田草13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一纯化镇断鼻带东部,为南界被石村断层切割遮挡的继承性断鼻构造。沙四段地层倾角3°~4°,顶面埋深12s0~1360m。储层岩性以粉砂岩、粉细砂岩为主,夹层多.分选性差,  相似文献   

19.
引言井网和层系调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改善开发效果的基本方法,一般在含水上升快和产量下降时进行。永3断块1969年投入开发,到2006年12,一直分沙二2-4、沙二5-11两套开发层系,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多层合采,受非均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尕斯油田E3^1油藏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非均质,造成注入水在平面上向生产井方向舌进现象和在纵向上沿高渗层突进现象。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的开展整体、深部的调驱工作,首先应根据吸水剖面了解纵上上注水的不均衡性,根据井间示踪技术了解平面上注水的不均衡性。选取存在大孔道的水井采用预交联颗粒等堵剂进行封堵,解决近井地带的窜通现象,调整并提高注水油压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然后采用聚合物微胶囊调驱剂进行整体、深部调驱,改变地下渗流场,扩大微观、宏观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区块整体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