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看提高社科学术期刊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公正合理和权威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学术期刊自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三大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分析研究,对照其评价指标和因素提出了提高社科学术期刊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服务期刊发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我国9个期刊数据库,研究其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9个数据库之间相对独立,数据样本差距较大,数据遴选方法和评价结果有一定差异,其学术导向性有待商榷.结果还显示,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存在一些评价指标滞后于学术期刊发展的情况,如载文量、基金论文比等指标权重过大等,评价活动被扭曲等功能异化问题逐渐显现.通过分析现有期刊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如"市场"目的性较强、利用学术期刊评价结果来"操刀"学术评价过程等,对我国期刊评价体系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对优化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有所借鉴,推动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从整体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编排规范、精品凸显的格局.这20多年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在中国期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数量的增加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根本无法相比的;另一方面,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出版理念和导向方面也逐渐成熟.同时,期刊的规范化、网络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开始启动,并取得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与核心期刊评价之异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质量上评价学术期刊,必须首先厘认清基本概念。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与核心期刊评价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评价的方式方法和评价语词等方面有区别,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质量,尽管核心期刊不是直接、全面反映期刊质量。把握和处理好两者评价的异同的“度”,对期刊评价和管理至关重要。从质量整体上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应更加注重学术期刊评价的目的性,注重分类分层评价,更加注重指标对期刊质量的导引作用,注重同行专家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现行的三种体系存在的权威性不足、重定量而轻定性以及挤压非核心期刊生存空间等流弊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具备统一权威的属性、合理的参数设定以及必要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我国6个学科的社科学术期刊3类评价指标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分学科而言,3个特征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明显;3个转载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特别是综合指数和转载量、转载率之间具有强相关性;除了复合即年指标外,其他引用指标间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影响力指数与其他引用指标间呈现出较强的相关关系,复合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5年复合影响因子两两间呈强相关关系;期刊特征指标与转载指标、引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转载指标与引用指标间具有中度的相关关系。评价体系不宜同时使用正相关度较强的多项指标,或者应适当控制其总权重;期刊选文时不应太注重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等特征指标,应注重论文的学术质量。总体上看,高等院校学报和专业社科期刊相比,3类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差异不明显,高等院校学报人不必因为影响力的原因而纠结是否进行专业化发展,而应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选择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值得关注的社科期刊学术质量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期刊有自然科学期刊与社会科学期刊两大块。在目前中国900种期刊中,两相加差不多占了一半。比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对学术评价的方法与技术更加敏感。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中,对社会科学的科学评价之要求,更加迫切。目前,对社科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公允性、统一性。这已对社科期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科学评价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盖红波 《情报学报》2006,25(6):749-754
论文提出了国内现行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国际权威的期刊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国学术期刊方面的某些不适性。进而提出,国内一些机构在定性评价学术期刊方面所做的工作具有比较好的借鉴意义,循着这条思路,论证了中国学术期刊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方法,优势互补,避免偏颇。为此,论文最后就构建中国学术期刊新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论证,提出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包含定性评比指标、质量考核指标、同行评议指标等多个权重的综合性中文期刊科学评价新体系,并描述了具体的实现途径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金强  刘瑶 《出版广角》2021,(16):18-20,95
社科类学术期刊主要承担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公布、传播和评价的功能.目前,社科学术期刊存在评价权力失衡、评价模式有待优化、交流对话功能发挥欠佳、国际化路径窄化等问题.社科类学术期刊应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发挥期刊栏目的建设作用,探索国际传播多元化路径,提高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服务学术、引领学术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同行评议、文献计量学评价及期刊评奖是目前我国学术期刊评价的3种评价形式,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但从评价本身的准确性、全面性来看,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仍存在着一些局限与不足之处。营造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和谐的学术氛围是评价深入并持续开展的前提,正确看待期刊评价,建立学科的引文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从形式评价到内容评价的转变,以逐步完善评价体系。为此,体育学术期刊应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加强对学术期刊评价中相关指标的分析,调整编辑出版工作重心,办好刊物。  相似文献   

11.
郝雨 《今传媒》2006,(10X):28-29
在收到钱荣贵先生的《“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一书时,我正好遇到两件与期刊有关的麻烦事。一件是我的一位今年毕业的研究生,所有学习指标都在良好以上,毕业论更是取得了盲评85分以上的好成绩,并在答辩中得到专家一致好评,三年学习期间在各大专业期刊发表论七八篇,曾几次获得一级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称号,因此还被综合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但是,最后办理毕业手续的时候他却被卡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学术期刊属性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国内外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现有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及其根源,进而基于我国学术期刊的特殊属性(公益性和组织实体的非独立性),提出了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受到广泛认可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目前有三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近年来,三大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都有新的变化,不断优化评价科学性。本文对三大评价体系在评价对象范围、学科分类、评价原则、目的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于三大评价体系的变化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这些变化对于科研单位和期刊出版单位的引导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李航  张宏  张彦坤 《出版广角》2015,(17):106-107
本文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综合性经济科学的25本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对其各项计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学术期刊水平关键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经济类学术期刊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栋 《中国出版》2012,(4):37-39
外语学术期刊在外语学术研究成果的推广与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基本信息与办刊特点对于本领域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本文在调查国内18种外语类学术核心期刊出版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启示与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外语学术期刊办刊质量、繁荣外语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社科人才进行评价,其结果比较客观准确,其积极作用应予肯定。但现行评价方法上存在不足与局限性,当务之急是科学构建社科人才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改进之、完善之。  相似文献   

18.
杨春兰 《出版科学》2021,29(5):52-60
当前以"影响因子"为主导的人文社科期刊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等方面均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与此同时,该评价体系本身也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整体、重结果轻导向、重纸刊轻数字等问题,科研评价和期刊评价中对其异化使用更是带来种种负面效应.本文拟在分析其现状与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科期刊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社科学术期刊加入各类期刊数据库,对从事科研活动的研究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获取和阅读大量期刊论文、了解同行研究情况和学科的发展动态带来了极大便利,使其不再忙于花大量时间,在图书馆里通过一本本地翻阅大量纸质版学术期刊,查阅研究论文,以获取与自身研究相关的有用信息。因此从学术传播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学者评价期刊与引文评价期刊,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二者有不同和相同之处。将近期史学学者评价史学期刊的结果与CSSCI引文评价的结果对比,二者除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外,还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结果,引文评价结果可供学者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