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X活族”新词是指“快活族”、“慢活族”、“乐活族”这样新出现的带“活族”的词语。“X活族”新词的句法和语义构成比较复杂;语用上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二次创新和非常规性、音译兼意译,洋为中用的特点;修辞上巧用对比、转喻和概念整合手段,具有形象创新、词约义丰、直指本质以及陌生化的功能。“X活族”新词的涌现,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一种新的语言现象“X体”在网络上流行开来,由此产生了一系列“X体”类新词,如凡客体、淘宝体、TVB体、甄嬛体、梨花体、蓝精灵体等.本文就以“X体”类新词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构成、语义类型、相关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X体”类新词在构成上以“2+1”这种双音节语素加类后缓的格式为构成新词的主要形式,其中,“X体”类新词中的“体”有词缀化倾向,这种类词缀的产生,丰富了汉语的构词法.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看,“X体”类新词多用来表达人们的负面情感.  相似文献   

3.
"X屏"类词语本是名词性词语,但随着这类词语的广泛使用,其中的"黑屏""白屏""蓝屏""花屏"还发展出了一些动词性的用法.本文从动词的特性和动态单音节颜色形容词的角度出发,对"黑屏""白屏""蓝屏""花屏"的动词性用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从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和认知语言学中"转喻"的角度分析了其动词性用法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汉语双宾句的看法存在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认为“获取”类动词带两个名词性词语时所构成的结构为双宾语结构。本文从“获取”类动词的语义指向和这类动词所带的两个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获取”类双宾句不能成立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副+名"结构的社会与修辞理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群 《天中学刊》2007,22(1):85-88
对汉语“副 名”的研究经历了从静态描写到动态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副 名”结构逐渐得以广布的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和修辞方面的理据。社会的发展、心理趋向的推动、大众文化的流行等,为副名结构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性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副名组合还具有语用修辞方面的优势和魅力,它是语言使用者由无意识地临时使用到逐渐有目的地特意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X+女”族词语属于“文化词汇”,不仅为语言系统增添了新的色彩,也反映了新时期女性世界的状况以及当代社会对女性的态度。本文从“X+女”族词语的构造、后缀化、修辞特点及成因等方面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同其他语言一样,日语中也派生出许多新词,在日语翻译中,日语词典的更新显得有些滞后,造成有不少词语在现有词典中查不到或没有对等的词义注释,例如"ATA"、"筐体"等等.为此,文章首先把这类词语定义为日语中的类"ATA"词语,并结合实际翻译过程的经验,评述了这类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新兴词语“X控”以网络媒体为平台,具有极高的能产性.伴随着其使用语域的扩大化,它的语义逐渐泛化,音节结构和句法结构特征进一步多样化.“X控”的形成是语言自身、社会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裸X"族新词语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裸X"族词语的出现,不仅为语言系统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体现了个体认知与社会认知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本文试从认知学的角度对"裸X"族词语的语义演变及其成因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0.
"双X"类词语的广泛使用是近年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一个特殊现象.现在很多学者把一些词语中的"双"看成一个类词缀,认为它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双"所构成的词语分别具有名词性、区别词性、形容词性和动词性特征.例如:  相似文献   

11.
“X不X”格式是由同一个词语的正反形式并列构成的句法结构,是汉语里正反问句用以提问的特定格式。进入“X不X”格式的词语是有条件的,在语法性质和结构形式上有一定限制;其中否定词,用“不”或者“没(没有)”取决于语义上的选择。本文主要从结构、功能和语义方面考察“X不X”格式及其相关句式。一 1·1作为一种结构体,“X不X”格式有其特定的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就其结构成分说,进入“X不X”格式的词语,语法上是有限制的。据考察材料分析,只有动词性词语和性质形容词才能进入这一格式,而且进入这一格式的性质形容词也不能以扩展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修辞就是修饰词语”这一理论的自身、在创作实践中的不周遍性的分析,并进而从宏观上探讨修辞之后,认为:修辞的“修”不仅含有“修辞”之义,还含有调整、适用之义;修辞不仅是“修饰词语”,还包括修饰语言、调整语言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X活族”新词是指“快活族”、“慢活族”、“乐活族”这样新出现的带“活族”的词语。“X活族”新词的句法和语义构成比较复杂;语用上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二次创新和非常规性、音译兼意译,洋为中用的特点;修辞上巧用对比、转喻和概念整合手段,具有形象创新、词约义丰、直指本质以及陌生化的功能。“X活族”新词的涌现,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认真关注张弓先生关于“寻常词语艺术化”论述中概念与概念、概念与例句的矛盾,概要分析三十多年来该课题研究步履艰难的原因,并指出后学们的拓展已偏离了命题的核心-“艺术化”。“寻常词语艺术化”应该是与修辞方式(辞格)并行的修辞手段,二在“取得艺术效果”上表现出一定的共性,而前利用词语的常义、常用搭配取得艺术效果,具有个性化特点,又与后词语运用的变异性,具有普遍性特点差异显。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语修辞的“象思维”具有一种文化语境性。汉语词语修辞的“象思维”过程及特征与汉民族原始的思维过程及特征一致,即在物象与物象之间寻求直接联系或认同,用物象来进行思维。这种“象思维”过程具有取象与观象,以物象为基础;讲求在“象”的基础上抽绎出义理,并注重对“象”的整体直观和体悟;以自我为中心,主客体混融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汉语词语从产生到运用过程都是“象”、“意”、“言”的转换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近读2000年第12期《语文知识》中“2000年索引”,受益匪浅。那么多的题目,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作者在取名用词上颇见功力,令人称道。笔者试着总结了一下,有如下几类题目中所用的词语值得一说。一、趣谈类这类文章重在谈“趣”,或内容上的“趣”,或写法上的“趣”。这类文名常用的词语有撷趣、拾趣、说趣、趣话、揽胜、拾贝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凤凰男”一词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而X男X女也是近年来相当流行的一个新词词模。本文试从感情色彩上的语义变化、组合顺序上的词法意义、新词构词的修辞方法以及产生的社会因素等方面来分析“凤凰男”这个新词,希望从语言的各个角度来了解此类新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从用字、用词、结构、修辞手段四个方面对畅销书名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书名在用字上以四字至八字为主,在书名中使用特殊符号成为一种趋势;在用词上以人名或称谓类词语和动植物类词语为主;在结构上以偏正短语为主,主谓短语次之;在修辞手法上主要使用比喻、拟人和对偶等。  相似文献   

19.
“没有”是现代汉语里使用较频繁且普遍的一个词,而有关它的词性的界定也各有不同,有的词典把它看作副词,有的词典把它看作动词。从“没有”的动词性质、副词性质、“没有”的拆分情况、“没有”存在的羡余现象、“没有”在词语修辞上的用法等四个方面可总结出“没有”是一个接缘性很强的词,并就此可看出在现代汉语词汇里确定某一部分词语的性质必须以该词所在的句子和语境为依据进行理解、确证。  相似文献   

20.
词语增加新义项是社会发生演变,词汇系统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结果,是词汇系统在增加新词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材料表达潜力的体现。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与1996年版进行比较后,发现有350余个在原义基础上增加新义项的词语。对这些新义词语从词汇学、语义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词汇类型、音节、词性上各有特点;其产生新义的途径可以分为修辞法和非修辞法两类;当代汉语词语新义从多方面映现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