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三姐文化起源于西江中下游地区,其传播主要依靠水路交通,沿珠江水系大小支流、沿海,由源头区域向四围传播扩展。其路线大体以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分五路传播。清代以后广府文化在珠三角地区壮大、粤语沿江西进,桂东、桂南、粤东等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广府化"、"粤化",这些地方的原生的刘三姐文化逐渐衰落,刘三姐文化的中心区域便开始向"粤化"程度较低的桂西北、桂西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本身所代表的观念看,刘三姐的传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刘三姐的传说是刘三姐文化建立价值和观念,形成社会习俗、制度,信仰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方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各民族歌谣的集大成。刘三姐歌谣蕴含中国南方稻作民族的信仰积淀;是壮族民众以歌代言诗性思维和倚歌择配婚恋习俗的必然产物;是壮汉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4.
刘三姐文化表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歌谣和民间信仰,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商品和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刘三姐是壮族中古时代壮汉文化融合产生的文化英雄,刘三姐文化是在壮族民歌文化基础上,融合中国南方各族群娱乐浪漫文化因子共同打造的狂欢文化偶像。刘三姐不仅是壮族,而且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狂欢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5.
刘三姐传说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本身所代表的观念看,刘三姐的传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刘三姐的传说是刘三姐文化建立价值和观念,形成社会习俗、制度,信仰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方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粤西"地处祖国西南部,有独特的地域风貌、人情世故、历史经验,"粤西士人",既有原籍粤西而土生土长的,又有外籍人士远赴粤西任职为宦的,他们在粤西的事迹、心理及文化精神,是与粤西这片土地上的种种独特性紧密相关的,有充分的个性,亦显示粤西文化的特殊性,可概括为五:争锋科举登第漫漫艰辛、远离中原参透看穿世事、造福桑梓远播粤西美名、地处贫瘠为官安享民风、用兵之地人多忠义气节。  相似文献   

7.
广西宜州是刘三姐的故乡,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秀丽的风光,因此宜州拥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当地旅游业应该紧扣刘三姐文化,打造原汁原味的刘三姐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生态关学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包含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当代存在论审美观,其核心是人与生态环境达到动态平衡的统一。刘三姐文化之所以有着不尽的生命力,就在于她还蕴含着丰厚的生态关学思想,这些对于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社会有着更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刘三姐文化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三姐文化的生成机制、传承和发展的条件离不开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制度和文化融合这四者整合而成的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党的正确文艺政策指导下,我们应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自燕条件和民族文化优势,努力构建和谐的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促进刘三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粤西文化的研究,有三个问题应该首先考虑:第一,“粤西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至少可以这样看:1.粤西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粤西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亚文化;3.粤西文化是本区域内诸文化因素的总和。第二,交流在粤西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这是粤西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粤西文化研究现实意义之所在。第三,回顾与反思过去的研究成果,从中探讨粤西文化今后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1.
刘三姐是壮族地区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其千年传播和广泛辐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刘三姐传说的口头、文本、大众传媒等三种主要传播方式进行梳理、描述和分析,发现随着传播模式的不断多样化,刘三姐传说更易于被受众接受,这也是今天刘三姐传说传播范围更加广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论定的“经典文本”,是指“经典生成期传播”阶段的柳州彩调剧“第三方案”文本,由郑天健执导改编的歌舞剧《刘三姐》文本及电影《刘三姐》文本.由这些经典文本探讨文本呈现的传播语境,认定刘三姐经典文本的生成与雅俗文化的转向、北大歌谣学及中大民俗学运动、周恩来等领导人对地方曲艺之重视等文化动因有关;并关注抗战期间以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剧展”与广西“刘三姐大会演”之“自我呈现”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刘三姐文化具有多重价值取向,其生态审美价值中的精神价值即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全人类普遍关注"生命共同体"如何共生共荣的当今时代,研究刘三姐文化中的生态审美之精神价值,继承和弘扬刘三姐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有三重生命:生物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重生命的长短因人而异。刘三姐的生物生命很短暂,但是她的社会生命长久,精神生命永恒。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刘三姐文化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刘三姐形象传播与接受的时空范围不断被拓展。作为艺术符号的刘三姐形象的物态符号发生了由神祗偶像到明星符号再到象征符号的演变,符号所指发生了由神巫到政治符号及消费符号的嬗变。刘三姐形象相应地发生了从歌仙到平民英雄到世俗歌者的演变。建国后刘三姐文化被纳入国家话语,成为政治文化的表征并成为壮族文化的象征,刘三姐形象的重构要返魅其应有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6.
17.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18.
刘三姐文化萌发于唐末"依歌择配"歌圩风俗;清朝之前700年,刘三姐被奉为歌祖意象和歌圩代码,民众立庙,皇帝赐名;清朝、民国400年,"刘三姐"遍及两广,名列志书,演绎为多功能佑护神;建国至"文革"30年,戏剧、电影《刘三姐》震撼中外,是时代政治载体、民族艺术奇葩;改革开放30年,刘三姐品牌成为多元经济、文化的载体。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