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当时称为庠、序或学宫.据记载,到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在这类学校中学习的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说,学生除了学会礼仪、音乐、经典、计算这些文化知识外,还要学习体育,射、御就是当时体育活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体育先后经历了西周官学中的“射”、“御”,春秋战国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汉代太学教育中的“武艺”,隋唐学校教育中的“武”,宋明理学教育影响下的“武学”与“养生”,明清之交早期启蒙教育思潮影响下的学校体育六个发展阶段。体育教育内容日益拓展,教育方法日益多样,教育宗旨日益拓展,教育对象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3.
书道之研究     
早在先秦春秋之际,甚至在孔子创办的私学之中,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课程内容的古代教育就以“书学”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了。经过秦汉魏晋到唐代,即有专门的“书学”作为国子“六学”之一的专门学校,设置书博士、助教等专门的书学专家从事教学,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西周时期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 ,其教育内容是 :“礼、乐、射、御、书、数” ,即六艺 .分析了“六艺”中的“射、御” ,阐述了“射、御”的体育功能 .  相似文献   

5.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9月,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军国民教育方针。这里的军国民教育即体育。按照蔡元培的说法"六艺之射御,军国民主义也。"以教育界之言三育者衡之,军国民主义为体育[1]。所以,当时军国民主义的氛围很浓,且贯穿于学校体育之中。在这一教育宗旨指导下,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壬子学制。1913年,在壬子学制的基础上补充了十  相似文献   

6.
一、学校体育及终生体育 (一)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2、所谓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教育过程.人有爱美之心,美比丑好,各个阶级,各种人,各个历史时期,各有其审美观点,但都讲究美.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丘,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弟子,这六个科目,包括政治、伦理、历史、自然科学、军事体育以及学艺术诸方而后内容.实际上是古代的一种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  相似文献   

8.
体育,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已经相当普遍地发展起来,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阶段,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代,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不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试就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特点做一些粗略探讨。一、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中国古代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采,先秦时期常见的体育项目已达十多种。据文献记载,当时已有围棋、射箭、投壶、赋鞠、秋千。竞渡、角力及登山等运动。《仪礼》中《乡射礼》、《大射礼》即详细记载射箭比赛的过程。《汉书·陈遵传》中载:“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弃。”博,六…  相似文献   

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密切相连。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便自觉地把美育列为他所开创的学校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产生共鸣,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还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音乐世界孔子将"乐"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前列,因为音乐能在人的精神生活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建立与奠基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混乱、停滞与倒退阶段,以及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复苏与日益丰富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与我国政治、教育、体育等的发展变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学校体育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习斋体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习斋先生是清朝初年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尤其具有独到的建树。在“习行”的哲学基础上,习斋先生较为深刻而全面地认识到了体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价值和体育的社会价值,构建了以“礼、乐、射、御”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为近代中国体育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就有武备人才选拔的传统,通过对各类武选史料的梳理,可以看出武科举制度创立前我国历代武备人才选拔的侧重点: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重视射御技能;春秋战国时期关注力量大小;两汉以后韬略和武艺并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古代武备人才选拔的三个特点:受最高统治者重视、选拔制度不固定,考核内容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教育过程.人有爱美之心,美比丑好,各个阶级,各种人,各个历史时期,各有其审美观点,但都讲究美.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丘,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弟子.这六个科目,会活政治、伦理、历史、自然科学、军事体育以及文学艺术造方而后内容,实际上是古代的一种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除了“乐”(诗、歌、舞、演奏等艺术综合体)是美育的专门科目外,“射、御”(射箭,驾车)是包含着德育和美育的体育科目.射和御不仅有礼仪和口诀,而且,在训练中特别注重情感的培养.古代奥运会…  相似文献   

14.
杨忠生 《考试周刊》2012,(56):146-147
在教学领域,中国一直采用分科教学模式。分科教学制度是从有学校教育开始就一直存在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在社会分工、科学分化、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对科学知识不懈追求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独立性、简约性等特点,因此,分科教学的学科课程也就称为课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形式。一般认为,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和中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分科教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高职高专学校的体育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身体教育的最后时期,研究这一时期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引导大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和改革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诣在引起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发展方向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乃至精神状态都是一种磨练。学校体育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全面锻炼身体,有效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调整和适应学习和未来生活,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本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功能在不断完善,合作教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强化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技能和合作道德的教育,有益于学校体育中德育内容的完善和德育对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培养合格人材的根基。我国的教育方针在不同时期都把体育列在重要位置。建国初期,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任何发展阶段,也没有忽视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对教育的论述中都肯定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古代埃及最早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创造了象形文字,发展了数学几何、水利学、天文学、工程学等科学,促进了教育的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它最早建立了宫廷学校,以及类型多样、水平各异的专业学校。学校不但教授内容广泛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而且侧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育的训诫;它不但以僧侣官吏为师,而且产生了大批专业教师文士;它不但培养了大批为奴隶主政权服务的人员,而且促进了古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有关教育史、体育史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于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起源于清末时期的京师大学堂;我国最早设立体育专业的学校是清末时期的"中国体操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