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彭琴 《甘肃教育》2014,(15):97-97
正删繁就简是一种大智慧,如,"大道至简"、"多则惑,少则得"等,都告诉我们做事要"简"。这些贯穿古今的理念让我们知道,简洁比繁杂更有力量,更有效率,对于语文教师,在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时,同样应注重删繁就简。要想做到删繁就简就要学会"四不教",即不教学生已知已懂的;不教学生自学就能弄懂的;不教暂时教了也不懂的;不教放到别的  相似文献   

2.
《学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我大胆将此改为:"学然后知长,思然后知 法,教然后知惑,研然后知乐,记然后知美。知长然后 能补短,知法然后能乐教,知惑然后能自强,知乐然 后能乐思,知美然后能共享。故曰,学思教研记相长  相似文献   

3.
张明 《考试周刊》2014,(73):37-37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由于对这一理念的错误理解,一些教师对"教"讳忌甚深,出现了不敢"教"或弱化"教"的现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就是谜,就是疑难,就是问题。教师的义务与责任之一就是指点迷津,让学生获取知识。这种获取不是教师以往那样"灌输"进去的,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谜团,在"不悱不解"的前提下,向教师请教而获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时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供求关系,有需求了,才有供给,才不会浪费资源,产生无用之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有时超出了教师的知识范畴,甚至把教师"问倒"了,这并不可怕,只要学生是善意的、真心的请教,就应得到允许和嘉奖。即使有教师不能当堂解答疑难,也要本着实事求是和不耻下问的态度,可以暂时回避,也可以下次再答,还可以明白告知学生,自己在这方面的空白和欠缺,希望得到学生和高师的指点、教诲,绝不能因怕丢了面子而马虎作答,甚至伤及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尊心。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迷惑不解、有些知识点难以内化、解某些题目时无法穿越壁垒,我把这些迷惑和壁垒称之为"惑点".现把我平时积累的"惑点"巧解方法展示出来,以抛砖引玉.一、迁移法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的教学当中,普遍存在"以教抑学"、"以教代学"、"以教定学"等现象."以教抑学"表现为某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差异,遵照统一的速度与方法进行教学,导致"知者"(已掌握学习任务的学生)被迫重复学习,惑者(一知半解或不解的学生)也被迫"跟着学"或"装着学"."以教代学"表现为教师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集体智慧",而是通过"满堂灌"等形式,代替学生学习."以教定学"则指的是教决定学,学生跟着老师转.为了改变这些现象,自然分材教学倡导"以学立教".这不仅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也是教学本身的客观性使然.  相似文献   

6.
陆春华 《考试周刊》2014,(35):63-63
<正>勤教、乐教、不教是教学的三重境界,而"不教"则是最高境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追求"不教"教学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我就数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作阐述。一、"趣"中带疑,引导学生踏上阅读的征程"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趣"能产生"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产生困惑,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我们在教学中若能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创设疑窦顿生,解疑急切的思维情境,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如在  相似文献   

7.
正一、"亲和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一位学生心中喜欢的教师、敬仰的教师即"亲和型"教师,显然更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二、"主体性"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主体性"学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主要以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为主,让他  相似文献   

8.
正班主任对一个人学生时代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可能会有一两个记忆特别深刻的班主任老师,在自己从朦胧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他们的教诲。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承担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其中,"解惑"不仅是知识之惑、社会生活之惑,更重要的是心理之惑、成长之惑。班主任心理辅导不是"额外"工作,而是本分工作。  相似文献   

9.
产教深度融合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地方职业院校如何有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文章认为,要准确理解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明确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要着力破解围绕这一难题所产生的诸多困惑,如"四个能否之惑"、"地方行业组织松散之惑"和"校企一体化办学之惑"等,大力促进地方高职院校区域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文章拟以鄂州职业大学为例,简述地方高职院校破解产教深度融合之惑的具体做法,为学者们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我经常思考: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我究竟做了些什么,我的教育教学是诚实的吗?我有没有自觉或不自觉地教过学生说谎?比如,我坚持要求学生不说假话,然而面对一份逼迫学生不说真话的试卷,我是怎样教学生权衡,又是如何解释的?我觉得自己简直无能为力。答案往往不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并非发自内心情感,违心,甚至违背常识、常理和常情,但是为了考试过关,我不得不教学生"低下头,钻过去"。这是从教伊始直到退休,我最为痛苦的事。然而,学生有属于他的利  相似文献   

11.
唐代著名作家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其中的“惑”是“疑问”。孰不知,现代的教师不但要解惑,还要“引惑”,即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今天,质疑已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它是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基于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我所教的三年级  相似文献   

1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该文回忆了15岁那年叶老为"我"精心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里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形象,抒发了"我"对叶老的深深敬意和无限追思。阅读教学要有效需坚守"三不教、一教"原则: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教;学生不懂但教了学生能懂的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一句古话:"授之以渔,而非鱼"。意思是教会他们打鱼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他们鱼。我觉得这句话就是对"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好诠释。我们提倡在课改中"不教",并不是全盘否定"教",完全要学生自学,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结合自身特点来  相似文献   

14.
一、议重点词语如教《爬山虎的脚》,为了让学生体会叶圣陶先生用词之准确,在品赏“爬山虎的嫩茎触着墙时,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中的“巴”字用得精确时,学生在老师点拨下找近义词“吸”、“贴”、“沾”等置换在句子中,通过比较体会到:还是叶老的“巴”字用得妙。学生在议中懂得了写文章要准确用词的道理,这是老师的讲无法代替的。二、议有“惑”之点如教《麻雀》,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有学生存“惑”:“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  相似文献   

15.
<正>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思想,结合学校实际,在方略教育培训专家郭志明(江苏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导师)的指导下,我们确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研学融合,巧拨精释"的教学方略,构建学校研学课堂教学模式。二、"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预学知惑—研学解惑—练学去惑。(一)预学知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基础编制"研学案",并明确告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与大教育运动下催生的翻转课堂是对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教学流程的颠覆。在翻转课堂上是以问题研究为教学内容。因此笔者认为,以惑定教是翻转课堂的一大亮点。本文试以《锦瑟》一课为例,谈"‘惑’怎么来?‘惑’怎么设?‘惑’怎么解?"以及"以惑定教,组织讨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语说得好:“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也就是说有困难,有疑惑,向老师或者别人请教,经高明者指点开导,顿时茅塞顿开,这就是点拨。点拨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再普通不过了,而语文的点拨则又具有特别之处,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教语文,一篇课文,文字通俗浅明,说学生不懂吧,学生字也认识,、词义也明了,怎么不懂呢?但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这就是语文学习的似“怪”非“怪”的现象。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语文点拨教学更具有奇特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更新观念,让学生在"乐""治"中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传道、授业、解 惑"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 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上教师是绝对 权威。学生只能惟命是听。教鞭指向哪里, 学生学到哪里.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按教师教的去做就是正确,学生听教师 的话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好,听教师的话 就等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则成为"差生" 或"后进生"。为了促进发展不平衡学生全面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小学高年级多年,我发现一节课中主动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作业完成起来质量不高,低分的人数越来越多,基于这样的现状,我进行了分析,发现几乎都是以"学生视听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在其中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呈现的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来这中间往往有许多地方学生可以有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可以争论、讨论、创新的地方,却被教师的"教"和"滔滔不绝"给挤掉了,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