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懒”妈妈     
我有一个“懒”妈妈。送我上幼儿园,送到校门口,妈妈让我自己进去。妈妈说:“我可不会‘勤快’到那个地步,还要把你送到教室门口。反正不过马路,没危险了,自己去吧!”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妈妈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又是给孩子拿鞋子,又是给孩子放书包,还陪着孩子写作业。一进家门,妈妈就“命令”我:“贝贝,自己到鞋柜里拿鞋,换完鞋后,到阳台上去写作业。”  相似文献   

2.
每个星期我有两天值早班,六点半到园.是为了给上早班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提供方便。每天六点半之前张楚男就被妈妈送到了幼儿园。没见到他之前,就听其他老师说这孩子很皮,不好管。第一次见面,他就给我一个下马威:一不留神他就跑到操场上,不管我说什么他都像没听见,怎么叫也不回来。没办法只好追过去叫,可他像是与我捉迷藏,左躲右闪,还回头向我笑,一脸得意的样子,我束手无策。眼前的橡胶地垫使我灵机一动,我说:“张楚男咱俩比赛过桥吧。”听到这话他居然停下来看着我,我见办法奏效就说:“咱俩比赛过小桥(橡胶地垫的接缝)不许掉下来,看谁先到前面的爬山坡。”听  相似文献   

3.
宕子 《教育》2009,(16)
《教育》旬刊4月刊登了一篇《戒除网瘾需自强》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近日,著名戒网瘾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通过媒体呼吁,"如果孩子学习带有网络游戏的教材,那么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很可能会迅速  相似文献   

4.
姚蒙 《师道》2011,(5):31-31
笔者曾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实验学校就读,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回家后笔者与之交流。孩子说,他们学校上课很自由,也很无味。不论是语文课还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课,老师都叫他们读、读、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笔者问孩子,一堂课下来能记住多少东西,学到什么。孩子说,下课后,感觉什么也不知道,课后写作业时再去翻书本。  相似文献   

5.
宕子 《教育》2009,(6):5-5
《教育》旬刊4月刊登了一篇《戒除网瘾需自强》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近日,著名戒网瘾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通过媒体呼吁,“如果孩子学习带有网络游戏的教材,那么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很可能会迅速上升。”他表示,"摩尔庄园"游戏被收录进武汉市小学教材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父母必读》2008,(10):108-111
关于兴趣班的媒体版批注通常是——"非常没兴趣"、"非常辛苦"、"非常鸡肋"。兴趣班,真的会"吃"掉孩子的兴趣吗?媒体的评论并没有对父母的选择造成太大的影响。《父母必读》杂志日前完成的一项2416人参加的调查显示,70%以上的3~6岁孩子的父母都给孩子报过这样或那样的兴趣班,到孩子6岁后,参加过兴趣班的比例超过了80%。  相似文献   

7.
王佳圆 《教育》2024,(2):82-84
<正>老师们都知道“美丽的街心花园”是大班“有用的植物”分主题下的一个素材点,你的孩子有没有画过街心花园?你的孩子有没有合作画过街心花园?又或者不只是画?一个小小的街心花园,到底可以包含些什么?在一次次大胆的尝试后,我愿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8.
在丹麦、瑞士等地的一些邮局,最近有了一项新的业务——“邮寄”孩子。人们只要在孩子背后贴足邮票、写清地址,把孩子送到邮局便可“寄”走。每  相似文献   

9.
2012年秋季开学,任丘市教育体育局出资购买了3辆新班车,专门接送到农村支教的老师的.后李花村的一位家长为此感到特别欣慰:"看着校车每天把城里学校的好老师送到村里来,再也不用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去上学了."前几年,虽然孩子才上小学,但是为了能够到城里学校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位家长不得不让孩子寄宿在城里的亲戚家里,一周只能见孩子一面不说,每年为此还要承担一笔不小的开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逐年递增,在任丘市的农村,这种"周末家庭"已经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0.
日本著名的电影导演黑泽明,小时候身体很弱,有一年暑假,他父亲把他送到乡下亲戚家,让他过“晴耕雨读”的暑假生活。每逢晴天,小黑泽明带着米、咸菜和炊具,由亲戚的孩子带到附近山上过野炊生活。如果黑泽明不愿吃咸菜,可以换个口味吃鱼,但鱼必须由他自己在山中小溪里捕捉。碰到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我在外边生了气,到家气还没消。在饭桌上我一边吃饭一边说:“今天气死我了!”先生和孩子谁也没听见,照样有说有笑。我一下子火气蹿上来,把筷子一摔,碗一推,饭也不吃了。他们一下子安静下来。先生问我怎么回事,我没理他,躺到床上蒙上被子。他们被我吓坏了。先生轻手轻脚过来安慰,我把他赶了出去;孩子给我端过饭来,我也没吃。  相似文献   

12.
在许多国家,人们可能会当真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在英国,这只不过是一句挖苦的话,就像是说“你没长眼睛吗”。英国法律规定小孩从5岁到16岁都必须接受全日制教育,如果孩子不去上学,就学官员会上门问个究竟。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孩子的父母可能会被起诉。但是,至于孩子上什么学校,父母亲有一定的挑选权。事实上,如果父母亲想亲自教孩子念书的话也可以,不过应由督察来审批他们的课程表、教学方法和设施。然而,绝大多数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上学,在那儿教育设施(包括教科书和文具)全都免费。有些孩子5岁前还上幼儿园(其正式名称为“幼儿学校…  相似文献   

13.
稻草人     
孩子总吵着要去乡下的外婆家。孩子的外婆,也天天盼着孩子去。但孩子的母亲不让孩子去,她总说乡下脏。有一次,孩子又哭又闹,一定要去外婆家。母亲没办法了。母亲跟孩子捡了一堆衣服,开车把孩子送到外婆家。放下孩子,母亲说:"不要乱跑。"又说:"乡下脏,要注意卫生。"说过,孩子母亲就开车赶回去上班了。母亲才走,孩子就在村里到处走着,玩着。开始,还让外婆牵着。后来,就一个人到处乱走  相似文献   

14.
赵友明 《班主任》2004,(5):39-39
孩子吃东西时常将食物撒得满桌子都是,为了教育他们,家长总让他们把散落的食物全部捡起来.有一天,家长命令孩子:"捡起最后一块!"孩子困惑地找着."就在那儿!"家长指着一块面包屑说.孩子瞪着眼看了半天还是看不到,最后家长很恼火地走到孩子身边,刚要说:"你的眼睛怎么啦,不就在那儿吗?"话还没出口,发现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居然看不到那块面包屑.这位家长想:"冲孩子瞎发了半天脾气,原来孩子根本就没看见那块面包屑.真是可笑."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时常会出现这种尴尬的事情.有时我们对学生发了半天火,如果站在学生的位置去看一件事,也就不会发火了.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学生忘带作业、学具较为普遍。我班亦如此,几乎每天都有忘记带东西的孩子。主题班会强调过,家长会提醒过,也曾通知家长送到学校里,甚至给小组扣过分。但还是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却成了班级管理的"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6.
每当试卷发下以后,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手。追其原因,是学生不知“a”“g”。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拿着试卷问孩子,“为什么读拼音写汉字都没有做出来”?该孩子苦着脸,指着卷面上a和g说:“老师没教过”。去年期末考,一个男生一出考场就叹气,“唉!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常常是老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读的时候,双方都要发出能听到的声音,我们通常称之为“领读跟读”。这种读书方式每个人都经历过。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双重职责,心底里也希望能尽量早地教孩子读书。妈妈们过去跟着老师读书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这种惯性思维也会延伸到教孩子读书上面,多数妈妈以为孩子只有跟着自己读,对孩子才有帮助。当孩子处于月龄阶段,尚无语言能力(发音系统未长成熟)的时候,无法领读、跟读,妈妈就认为没办法教孩子读书;当孩子一岁多能够…  相似文献   

18.
余春玲 《教育文汇》2005,(12):45-46
孩子5岁时,我把他送到附近一所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去学习。可谁也想不到,儿子才去了5次就不想去了。  相似文献   

19.
一位妈妈 我认识一个孩子,他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成长档案里,一直有孩子上课发言不够积极的记录.妈妈也没怎么在意,只是认为是孩子比较内向的缘故.直到有一天,她作为家长被校方邀请到孩子班级听课,亲眼目睹孩子班级的同学们如何争先恐后回答老师问题的场面时,才为孩子静如止水、事不关己的课堂沉默深感叹息.她有些懊悔自己的疏忽,并暗暗埋怨孩子的不争气.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章老师: 您好! 我和妻子均为工人,有一个10岁的儿子,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费尽了心血,孩子要什么我们给买什么,托人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市里最好的重点学校去读书,可孩子的成绩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好,而且他性格懦弱,胆小没出息。对孩子我们真是恨铁不成钢,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可没有什么成效。最近市面上流行《哈佛女该》之类的家教书,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