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息焦点分为常规焦点和对比焦点.常规焦点一般在句尾,而对比焦点似乎是不确定的,可以落在句中任何一个成分上.文章以汉英两种语言为例,论证对比焦点有一定的形式标记,可以从形式上确定对比焦点.这种标记可以是词汇形式,也可以是句法形式.  相似文献   

2.
感叹句为句子功能划分而来,作为语言基本句式之一,用以表达说话者态度与情感。感叹句标记手段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语音、词汇、句法,其作用主要在于完成句子与焦点标记。汉英语言具有共通性与差异性,其感叹句表达方式不同,具有不同的焦点标记处理方式。通过对汉英语言感叹句焦点标记手段具体对比,分析两种语言感叹句共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李永 《现代语文》2006,(1):13-14
一个语义范畴的产生,除了认知、语义因素之外,还要受到句法环境的约束,并要最终取得句法形式上的验证;同时,句子的信息结构、焦点位置也直接影响着句法成分的配置,并对动词的虚化发挥作用.在句子的信息结构安排上,可虚化动词不外乎两种分布:(1)处于非焦点位置;(2)处于焦点位置.本文立足动词与信息焦点的关系,分析句子的信息安排对可虚化动词的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4.
每个句子都有焦点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点是句子内部被赋予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是说话人最想引起听话者特别注意的部分,不存在所谓的自然焦点和话题焦点,句子的焦点只有一种,即对比焦点。对比焦点通过语音和标记词(“是”和“连”等)两种手段来表现,当句子的话语意义超越字面意义时,句子的焦点是不存在的。即使句子的话语意义和字面意义相一致,如果句子传达的信息没有特别强调突出的部分,句子也没有焦点。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比较起来,一个突出的差异是其灵活的词序变化,变化词序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和凸显句子中的信息焦点。文章将信息焦点理论引进古汉语语法研究领域,并初步尝试运用该理论解释古汉语灵活的词序变化现象。受事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词序变化,作者认为,在宾语前置结构中,只有当宾语后有焦点标记词时,前置的宾语才是被强调的对象,即句子的焦点;没有出现焦点标记词的宾语前置结构中,前置的宾语不是焦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焦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看 ,表达中心、结构中心、语义中心分属语用平面、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三个平面。对比焦点和句尾焦点的不同表现在 :位置不同 ;预设不同 ;有无焦点标记 ;句尾焦点的数量只有一个 ,而对比焦点的数量有时会超过一个。句尾焦点的表现手段有 :省略非焦点成分 ;非焦点成分前移 ;“被”字句前移非焦点成分 ;非焦点成分主题化前移 ;焦点成分后移。  相似文献   

7.
像"坚持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样的句子具有强调特征,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变式分裂句,从功能上看是一种焦点表达式。"那"指代一个抽象的范畴,"那是X"近于一个固定的结构,类似于英语分裂句常用的"itisX"结构,但既能标记对比焦点也能表达自然焦点。"那是"与普通的"是"字焦点句都是焦点表达式,但受汉语结构特征的制约,使用频率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8.
在肯定性陈述结构中,一般主语位置上的施事成为对比焦点且受“是”标记是有一些限制条件的。如果焦点标记词“是”与范围副词“都/就”都针对某个施事,则“是”与“都/就”只能分现,不能同现,因为一个施事只能允许被凸显或强调“量性”和“施者”这两个信息成分中的一个。对比焦点标记词“是”与“连”在同一句子里不能共现,其原因在于违背了“单一强式焦点原则”。在变式句中,一般主语位置上的施事(话题)都不能接受“是”的标记而成为对比焦点,因为话题与焦点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9.
在生成语法的动词短语内部主语假说等理论的观照下,否定有其独立的、确定的辖域。这个辖域就是否定词后包含主语在内的VP。主语等成分表面看来不属于这个辖域,而实际上也在这个VP之内。否定焦点则一般就是句子焦点。有对比焦点时,否定焦点是对比焦点。无对比焦点时,否定焦点是句子的自然焦点;毗邻否定说不尽合理。另外,某些成分即使是句子焦点也不能成为否定焦点是因为不在上述辖域之内。  相似文献   

10.
汉语元语否定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子在作元语否定解读时往往受到制约,大多数要用"不是"。以往从句法上对其制约作出的探讨,忽视了元语否定中的焦点,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因而必须从语义和语用层面加以分析。汉语"不"字否定句并非都不能进行元语否定解读。只有当焦点没有标记标示,紧跟在否定载体"不"之后,并且体现出级差性的时候,元语否定解读才会受到制约。其原因是此类焦点邻接"不"之后,在语义上具有完整性,因而焦点无法得到突显,并且焦点被否定后的语义特征也会阻止二次解读,从而导致元语否定解读失败。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ntactic comprehension at the sentence level and text-level comprehension. The study isolated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 of syntax by asking whether sentence comprehension efficiency of difficult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explained variance in text comprehension after controlling for sentence comprehension efficiency of basic constructions with similar semantic complexity. Seventy-three Grade 5 students completed assessments of text comprehension; basic and difficult writte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efficiency;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ecoding fluency, vocabulary, and verbal memory. Efficiency measures were used to asses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basic sentence comprehension with accuracy near ceiling. Difficult sentence comprehension efficiency explained 6% unique variance in text comprehension after controlling for basic sentence comprehension efficiency and other controls. Th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to establish sentence meaning from syntactic information are related to text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英、汉“主表被”结构特点及分类为依据,对一般和特殊“主表被”结构的句法及语叉属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在一个新的视角上探讨一般“主表被”结构——中动结构,即从深层、表层关系上审视英、汉“主表被”结构的生成,并挖掘出隐含在其中的生成制约条件。认为在句法上,英汉“主表被”结构由两个底层句子结构生成;在语义上,句子各组成要素具有特殊的语义特征和内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3.
徽语祁门方言"得"字句用以表达能性范畴,在句法格式上有多种语序选择,不同格式所包含的"能性"范畴语义次类不尽相同,对动词或宾语、补语也有不同的选择要求。可能式动补结构中的"得"由表"可能"义的动词"得"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yntactic complexity o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in Hebrew. Participants were 40 native Hebrew-speaking 5th grade dyslexic and normally reading children aged 10–11 years. Childrens syntactic abilities were tested by three experimental measures: syntactic judgment, a sentence-picture matching task, and a sentence correction task. Each task consisted of sentences composed of five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varying in the level of syntactic complexity (active, passive, conjoined, object-subject relative, and subject-object relative). The length of sentences and the number of propositions in the sentences were controlled. In addition, a wide range of the childrens reading and general abilities (e.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working memory) was exa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yslexic readers were less accurate and slower than good readers in all reading tasks and in the tasks o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factor of syntactic complexity seems to be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spect of sentence comprehension. This aspect of sentence comprehension is probably not affected in dyslexic readers. Rather, processing deficit related to phonological and memory impairments of dyslexic children and their ability to process syntactic inform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iculties i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15.
现代句法学将英语一元谓语句分为非作格句和非宾格句两类,这两类句式看似相近,实则不同。通过两类句式从句法语义关系和生成推导过程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看出最简方案对语言中句式生成的高度概括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把”字句在近代汉语中已是一种使用非常普遍的句型,使用频率高,结构形式复杂。《水浒全传》中“把”字句共有1500余个,可概括为10余种句式,其绝大多数介词宾语都是有定的,有定或无定是其句法位置赋予的,动词语义上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处置”:客观处置和主观处置,其否定词“不”前置的限制非常严,它在近代汉语中的普遍性和常用性,与其语义角色的复杂、丰富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句法和语义在留学生汉语简单句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方法探讨了句法和语义在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简单句加工中的作用特点。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采用语法判断任务,发现句法作用是主要的;实验2采用施事判断任务,发现句法作用与语义可逆性的作用都很显著;两个实验都发现句法与语义可逆性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句法因素在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简单句理解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句法分析是一个可以独立于语义的自主加工过程,本研究结果支持句法自主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句法演变过程中有一种规律,这就是"强性动作动词的优先充谓律",它会造成原有句子结构的变化,甚至会促发新型句法成分的产生,汉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动相补语、可能补语、多种有标记被动式、助动词的产生都与这种规律的作用有关。"汉语强性动作动词优先充谓律"与人们的认知心理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来"在句法层面上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在语用层面上常用来标记自然焦点。谓语"来"分布于"NP+来"、"NP+来+VP"句式中;补语"来"常分布于"NP+VP+来"结构中,补语"来"在句中常用来表示动作趋向义和完成结果义,"来(趋)"主要出现于"N施+V来、(N处所)+V来+(NUM)+N施、(N施)+V来+(NUM)+N受、N受+V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结)"主要出现于"N施+V来、N1+‘跟/和’+N2+V+得/不+‘来’、N受+N施+V+不+‘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用来标记焦点时常分布于"VP1+来+VP2"、"PP+来+VP"、"S1,来+S2"。  相似文献   

20.
以Chomsky的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1995))为理论基础,对“给”字句进行句法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假设:句式生成时其合并顺序遵守Grimshaw提出的论元层级结构;在多标志语结构(MSC)中,宾语提升以核查泛动词的强名词特征并使自己的格得到核查,但在有两个宾语的情况下哪个提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具体的特征核查要求为条件,经过系列语义搭配和句法操作。最后发现S1和S4的差则是同一结构在生成过程中由语义和句法方面受到限制所产生的结果。S2的生成这用V’reanalysis。S3中的Gei+Np2仍看作动词前修饰语。这一系列操作既符合MP最新精神。又避免了前人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