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外,还有其他一些命名方式,如:①封号式 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②谥号式 古代帝王高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文正…  相似文献   

2.
忠肃·忠毅·忠烈──从谥号谈明代的三个名臣山西李志清,苏宝银忠肃、忠毅、忠烈分别是明代名臣王翱、左光斗、史可法的谥号。所谓谥号,就是古代帝王、大臣或其他有名望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前事迹被加封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从谥号这个终结性的评语上,我们可以了解一...  相似文献   

3.
谥号面面观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关于谥号,教师必须讲解、学生必须了解的有六处七人次:(一)最初接触到谥号是在《记忠肃公翱事》一文中,“忠肃”,王翱的谥号。王翱为人“刚正廉直、忧国奉公,忘情恩怨”,这样的谥号  相似文献   

4.
《左忠毅公逸事》中,作者方苞以大量笔墨书写史可法,并不偏题,更非败笔。这些笔墨正是对左忠毅公的“忠毅”形象与精神的正面刻画与侧面烘托之笔。“伏案”的史可法,展现左忠毅公的惜才之心——爱才伯乐,独具慧眼;“及试”的史可法,凸显左忠毅公的选才之举——为国选才,干脆果决;“探监”的史可法,突出左忠毅公的忠毅形象——谋国之忠,不屈之毅;“流涕”的史可法,衬托左忠毅公的伟岸人格——不惜己身,心怀天下;“守御”的史可法,烘托左忠毅公的精神魅力——率先垂范,薪火相传;“躬造”的史可法,表现左忠毅公的高瞻远瞩——传承情志,选贤举能。  相似文献   

5.
高二语文新教材《左忠毅公逸事》,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是清初桐城派鼻祖方苞的作品。左忠毅公(1575-1625),名光斗,字遗直,明安庆桐城人。忠毅是他的谥号,公是对他的尊称。万历中与杨涟同举进士。任御史时,“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辇下(京城)震悚”。(见《明史》)后又办理屯田,在北方兴修水利,提倡种稻。天启四年(1624年),任左佥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他参与其事,又亲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次年与杨涟同遭诬陷,死于狱中。弘光帝时追谥为“忠毅”。逸事,是指散失而没有流传的事迹。一般地说,记叙  相似文献   

6.
课文《左忠毅公逸事》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行”,课本注解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这一解释是正确的。而《语文月刊》1997年第3期《“微行”注商》一文认为:“左光斗作为主管教育考试的官员外出视察,乃例行公事,为何要隐藏身份?既要隐藏身份,何必要‘从数骑出’,带上随从?以貂裘做外衣,此装束何微贱之有?若要隐藏身份,又怎可能在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解貂覆生,为掩户’,对素昧平生的  相似文献   

7.
《左忠毅公逸事》是清代文学家方苞的一篇著名散文.这篇文章记叙了明末东林党成员左光斗的生前逸事.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安徽桐城人,明万历(神宗朱翊钧年号)三十年进士,曾任御史、左佥都御史.明神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万历二十二年,无锡人顾宪成被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他们的主张和见解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并因此而被称为“东林党”人.左光斗是东林党重要成员之一.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因弹劾魏忠贤而被捕.左天启(熹宗朱由校年号)五年死于狱中.“忠毅”是左光斗死后的谥号.这篇文章记述了左忠毅公生前的两件小事.这两件小事不见于史传,故称“逸事”.逸事同“轶事”,只记述散逸之事,对死者的世系、名字、爵里、寿年以及其他生平事迹,不作全面的记载,它是“传记”的一种变体.  相似文献   

8.
我们读古文时,经常遇见一些年号、庙号和谥号。如:“康熙皇帝”、“清圣祖”、“仁皇帝”这三个词,实际上都是指的清朝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他的年号,“清圣祖”是他的庙号,“仁皇帝”是他的谥号。那么,年号、庙号、谥号三者的含义和区别是什么呢?年号,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统治时期纪年的名称。古代文献中,汉  相似文献   

9.
一、《欧阳修撰集》非欧阳修所撰我在为某辞书审稿时遇到有一条目所列书证引用了欧阳修的《上皇帝万言书》。经查核,欧阳修虽然有几篇奏章,但都不长。查遍欧阳修的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不见《上皇帝万言书》。对照引文原句,才发现该万言书是宋末欧阳澈所撰。欧阳澈的文集叫《欧阳修撰集》。修撰是唐宋时的官名,当时史馆、学士院均设修撰官,掌修国史。欧阳澈曾任修撰官,后人为他编文集就尊称之为《欧阳修撰集》。某辞书编写人误以为《欧阳修撰集》就是欧阳修所撰的集子。张冠李戴,闹了笑话。不明古代文化常识,不知古代官职名,因而致误,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节选自明代崔铣的文集《洹词》,原题作《书王忠肃公翱三事》。“王忠肃公翱”,就是王翱。王翱(1385年——1467年),字九皋,江苏盐城人。明成祖永乐间中举,历官都御史、提督、两广总督、吏部尚书。因他“刚正廉直,忧国奉公,忘情恩怨”,死后谥号“忠肃”。作者崔铣(1479年——1541年),字仲凫,号后渠先生,河南安阳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为人忠耿,曾诣见权贵刘瑾,长揖不拜;因而不得重用。后来奸佞张璁、桂萼得势,崔铣被撵出京城,出任南京吏部主事,经筵讲官等职。至世宗嘉靖时,擢拔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礼部右侍郎。死后谥号文敏。著述颇多,有《洹词》十二卷、《文苑春秋》、《晦庵文钞续集》等十余种。课文出于《洹词》卷五。课文只节选了原文中的二、三两则。前面一则是记叙王翱禁止自己的孙子参加科举考试,以免妨碍其他寒士仕进之路的事。  相似文献   

11.
《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对“微行”一词,课文注:“隐藏自己的身分改装出行。”这个注释,笔者认为不妥。从“微行入古寺”的上句“从数骑出”可知:担任了京城地区学政的左忠毅公既然是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也就不能隐藏自己的身分了。从  相似文献   

12.
释“敢”     
《鸿门宴》一课中:“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天津市塘沽区教育局教研室编《中学课本古代诗文译注》译为:沛公不先打进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烟台师专图书馆编《中学古文评析》译为:“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这两种译法都将“敢”字照抄不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的作品在语文课本中选用得较多,有《黔之驴》、《小石潭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等,课本在题解中都注明“选自《柳河东集》”,可见此书是柳宗元的作品集。柳宗元的作品集为什么称作《柳河东集》呢?原来,古代作家除了有姓、名、字以外,往往还有号,即称号、别号。柳宗元,字子厚,世人又给他一个别号叫“柳河东”,因此,他的作品集被命名为《柳河东集人以作者的号给作品集命名的例子还有不少,如唐代诗人杜甫世称“杜工部”,作品集为《杜工部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号陶庵,著作集称《陶庵梦忆》。那么,“柳河东”…  相似文献   

14.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记载左光斗对史可法的一番话,共53字,文末作者还特意说“狱中语”乃其宗老(左光斗之女婿)“亲得之于史公”,明其无欺。查《明史》左、史之传,均无记载,倒是钱钟书先生经过考证,发现左光斗的“狱中语”还有三种说法。一是史可法《忠正集》中...  相似文献   

15.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在省、市、自治区考试题以及一些学校自编的语文测试里,出现了这样一类题目: 分析下列作品集;1、《王右丞集》。2、《临川先生文集》。3、《范文正公文集》。4、《司马文正公集》。5、《昌黎先生集》。6、《文山先生全集》。7、《嘉祐集》。8、《惜抱轩全集》。9、《稼轩词》。10、《刘梦得文集》。11、《太史公书》。12、《贾长沙集》。13、《李太白全集》。14、《柳河东集》。15、《樊川文集》。16、《七录斋集》。17、《饮冰宝诗话》。18、《杜工都集》。19、《魏叔子文抄》。20、《定庵全集》 1、以“字”命名的作家集子有—— 2.以“号”命名的作家集子有—— 3.以“故乡”、“祖籍”命名的作家集子有—— 4.以“住室”、“书屋”命名的作家集子有—— 5.以“官号”命名的作家集子有—— 6.以“封号”、“谥号”命名的作家集子有——诸如此类的题目,既可检验学生对作家及其生活朝代的熟悉情况,又可考查学生对古代著作命名方法之认识,颇具难度。  相似文献   

16.
《鸿门宴》中,有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的一段,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听后大怒道: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注解②,为(wei)将要。这里把“为”字作“将要”讲,这种讲法值得商榷。“为”字能否作“将要”讲呢?能的。如《汉书·匈奴传》里有“单于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非常讲究地位的尊卑、位次、排序,尤以宗庙祭祀时最为重视。“昭穆”就是分别地位尊卑、高下的特定词语。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是用“昭穆”来分别地位、次序。如《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五季之穆也”。在祭祀时,父居右为“昭”,子居左为“穆”。《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穆,庙序也,一世昭,二世穆。”《礼·祭仪》:“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父昭子穆……(是昭穆所生谓子孙)”。  相似文献   

18.
先请看下面一道题目—— 下列文集命名的依据,依次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杜工部集》—→《昌黎先生集》—→《白氏长庆集》—→《欧阳文忠公集》 A.以官职名集—→以谥号名集—→以成书时年号名集—→以籍贯名集 B.以籍贯名集—→以成书时年号名集—→以谥号名集—→以官职名集 C.以官职名集—→以籍贯名集—→以成书时年号名集—→以谥号名集 D.以籍贯名集—→以官职名集—→以籍贯名集—→以成书时年号名集 (选自1992年湖北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试题)  相似文献   

19.
读了《语文教学通讯》八三年第二期刊载王在、沈涛设计的《〈左忠毅公逸事〉备课指要》,受益非浅。总观“备课指要”之精华,当在“问题讨论”的设计部分,这是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养成自学钻研习惯的重要环节。王、沈文的“问题讨论”设计,兼顾了关键性词语、章法结构、剪裁详略与思想内容诸方面,初读以为尽善尽备了,但最近在备课中始觉仍有不足或疏漏之处。为了切磋探  相似文献   

20.
蔡平 《现代语文》2005,(3):29-29
一、文言句子中的国号、年号、人 名、地名、官职名后面应作停顿。 例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为山名,"王毅叔远甫"即 娃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古代对男 子的美称。 例2、《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是欧阳修的姓,"文忠"是 谥号,"公"是人们对欧阳修的尊称, "集"是他的著作汇编。 二、"夫"、"盖"、"若夫"等句首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