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允标 《新闻记者》2001,(12):60-60
大凡搞新闻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新闻最怕的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但作为一名基层的通讯员 ,碰到的题材大多往往是这类的芝麻、谷子。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就好比剩饭 ,吃在嘴里索然无味 ,写出来更没有生命力 ,自己觉得为难 ,编辑看了头疼 ,当然也就很少被采用。其实 ,只要掌握特点、火候 ,加好调料 ,剩饭也同样能变成“扬州蛋炒饭” ,吃在嘴里喷喷香。今年上半年 ,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华东版、《新华日报》上了5篇稿件 ,可以说都是炒的“剩饭” ,但由于掌握了特点、火候、配好了料 ,吃起来就有种别样的香味。抓住特点人常说 :“万家团聚 ,合…  相似文献   

2.
3.
4.
香味网站     
《中国新闻周刊》2004,(47):74-74
网络世界固然色彩缤纷,但在欣赏风景图片时还是少了点什么。如果在看鲜花图片时闻到花香,在看到树林图片时能闻到草木清香,那就完美了。  相似文献   

5.
搭建好光明集团的信息化大厦,赵春雨功成身退秉承中庸之道的他,把20年的IT经验带给了永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天中午,我路过六连饭堂,被墙上张贴的感谢信“粘”住了眼睛。信上说的是六连五班十多年帮助驻地农妇李淑侠脱贫致富的事。凭着在学校当“小记者”的敏感,我认为这是条很有价值的新闻。于是,匆匆揣上采访本赶到六连,指导员屈彦儒给我介绍了大致情况,最后到荣誉室时,我傻了眼。原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隐私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绝大多数人对个人隐私包括哪些方面都不清楚,就更谈不上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在新闻传播界,我们的很多新闻记者也因为对隐私的范围模棱两可,导致我们的新闻媒体在进行关于患者和医院的报道过程中,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条新闻,一见人家已经抢到手甚至见了报,有的通讯员同志便埋怨自己抢得慢了,再采访下去成了马后炮,“烫剩饭”没意思。我说,有些“剩饭”不仅可“烫”,而且大有“烫头”。有无“烫头”?一看“剩饭”本身的价值,二看“烫者”手段高低,更重要的是下功夫的深度。马后炮如能将住军,不失为有力的一招。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隐私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绝大多数人对个人隐私包括哪些方面都不清楚,就更谈不上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在新闻传播界,我们的很多新闻记者也因为对隐私的范围模棱  相似文献   

10.
‘黑哨’现象在足坛由来已久,但‘黑哨’绝不仅仅是龚建平一人。关键是要立法,把足球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1.
新闻贵在求新,吃别人的“剩饭”,显然不是最佳选择。但是,一个记者在长期的新闻报道中,不可能次次处于领先地位,总会有些时候“迟到一步”,每逢这种情况,就需要记者在“做活”、“做深”、“做细”上下功夫,把“剩饭”做好、做香。前些日子,笔者偶然获悉一位名叫臧淑芝的退体工人靠小小的水饺白手起家的事迹,但同时也得知另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11月21日,《安徽日报》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淮记者走基层”专栏,深入宣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事迹和良好风貌。《十年磨一“田”》作为该栏目首篇报道,全文5000余字,并配发评论。中宣部点名表扬该报道:题目起得很好,报道接地气,原汁原味呈现了记者深入一线的观察和体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说“炒”     
时下,“炒风”甚烈。打开电视机看吧,各式各样真真假假的广告沸沸扬扬扑面而来,就连黄金时段想安安稳稳看个电视剧也不行:演得精彩处,画面忽地转换改成卷地毯式的“广告轰炸”,仔细一想,这些无非是脸蛋子(美女)、药丸子、浴身子、酒瓶子、洋衫子之类的东西。前些时,特别是那个“秦池古酒”的宣传声势,大有让你牢记在心坎里,溶化在血液中的味道。观众称这种广告是“强迫受训”,其后果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4.
再说“炒”     
不久前写了一篇《说“炒”》,意犹未尽,现在再说“炒”。 “炒”图书有多种多样,一些业内人士互相效法,心照不宣,彼此认同。 一般地说,“炒”得越凶,劲头越大,花费越多的图书,是一些夺大奖的参评书。“炒”是扩大影响,“炒”是促销手段,“炒”的动机和目的是使出版社名利双收。不然,谁会花那么大的力气干这等“傻事”。  相似文献   

15.
有次听一位专职报道员“传授”经验,却越听越不是滋味。那位专职报道员说:“搞报道说简单也很简单,只要把前几年的旧报刊拿出来翻翻,打些提前量,依样画瓢,就不愁上不了稿子。”他还滔滔不绝地举了好多例子来佐证其言不谬。 “新闻”之新,不仅仅在于其时  相似文献   

16.
有媒体以《县长街头炒龙虾》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说,在日前举办的一场盱眙旅游推介会上,苏北盱眙县县长身穿厨师服出现在南京繁华的湖南路广场,并亲手炒制龙虾赠市民品尝。新闻照片上,“县长炒龙虾”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县长街头炒龙虾”,凭这个标题就足以抢得读者的眼球。因为县长这个官衔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方“父母官”。但这里用《县长炒龙虾》来推当地的龙虾,难免有“县长秀”之嫌!因为这毕竟是卖龙虾,不是卖“官衔”。“县长炒龙虾”,县长成了“卖点”,龙虾则成了陪衬!事实上,某一地方的龙虾好吃不好吃,全靠龙虾自身的质量,绝不会因…  相似文献   

17.
谈谈“炒”新闻孙世恺近些年,“炒”字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新闻界也出现了“炒”新闻。“炒”新闻之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破坏新闻的一些原则,损伤新闻工作者的形象,给读者造成很坏的后果。(一)所谓“炒”新闻...  相似文献   

18.
看了南方某报的一篇报道《被拐女们被解救回家》后,心里为被拐女们回家后的遭遇感到悲哀,同时对一些新闻媒体也不禁有话要说。 据这篇报道说,2000年4月9日,38名被拐女被贵州省遵义县公安局从福州送回家乡。其中11名被迫卖淫,其余则被卖作人妻。她们回家后,由于“当地电视台播了几次新闻”,乡民们不仅“从电视上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而且“从电视镜头中能清楚地分辨出谁是谁家女儿……” 于是被拐女们第二次悲惨的命运开始了。在家乡她们及其家人“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不可接触者,处  相似文献   

19.
汤瑞仁和毛主席照过像,那张《毛主席和韶山农民亲切交谈》的照片挂在她开的“毛家饭店”中,其中有她。 “毛家饭店”自1987年“三·八”妇女节(有的报道错为1978年)正式开业起,因“开业早”的天时、“离故居近”的地利,招引了大批就餐的游客,一些报道也纷纷问世,由是出名。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大新兴产业的今天,面对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文化消费水平,晚报的文化新闻报道,该如何体现“三贴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呢?依照笔者从事晚报文化版记者、编辑的实践来看,文化新闻版立足本地,讲本土历史,挖本土文化,秀本土名人,浓浓的本土味不但能避免新闻同质化,而且能贴近群众,增加版面的吸引力,使文化版的天地愈走愈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