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某高校农科专业2004级、2005级和2006级三个年级大学生补考情况的调查,系统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的生源特点、补考学生的性别和年级特点,简要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和提高农科专业大学生学习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范亚峰 《教育探索》2006,(12):60-61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文、理、工、医、经、管、法7个学科门类12个专业班级大二在校第一次出现补考的125名大学生,选取补考学生所在班级学习条件相近的125位同学作为对照组,分析补考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成就归因因果关系,以及学习成就的归因因素,提出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学习正确归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道兵 《文教资料》2007,(18):59-61
当前,许多高校学生补考率重修率居高不下,大学生学风不够浓厚。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习不适应期是指新入校的大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那种情绪低落、思想消沉、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的时期。据笔者对西北大学87级1424名本专科学生四年学习情况的调查统计表明,各学期补考人数占四年补考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程墨 《成才之路》2009,(7):I0002-I0002
又一个新学期到来了,武汉各高校纷纷对上学期考试“挂科”的学生集中安排补考。学期初。补考大军似乎已经成为大学一道不变的“风景线”。 考试是学习的指挥棒.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盛的当今。如何通过革新考试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退学是学籍管理中的一项内容。除了出国、刑事犯罪等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达不到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起码要求,一般是指补考含取消补考资格后累计四门功课不及格,或学分低于规定要求的学生必须退学。在高校实行自费招生以前,经常遇到学生毕业前夕几乎所有课程学完了,累计不及格课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当前高校考试和应试的现状,从上课、考试命题、监考、评卷和补考等环节论述了高校要给予大学生一些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医药类独立学院学生补考人数多,补考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面对补考的态度各异,这主要是因为新生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学生活动过多,沉迷情感生活,忽视了补考管理环节的实质意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发挥辅导员的辅助引导作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以学生为本,重视补考考试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高校补考弱效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变补考弱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素君 《教书育人》2012,(36):16-17
重修制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构成了目前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作为与学分制配套的重修是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获取学分的途径,也是虽考试及格但成绩较低的学生取得高学分绩点的途径。大部分高校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一般给予一次补考机会,如果补考不过,就必须重修。理论上讲,重修是保证大学生学习质量和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实际上高校重修制的实施往往和重修制制定的目的存在很大差距,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拟就当前大学生重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当前大学生重修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重修人数逐年增加全国高校来看,重修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理工科和公共课的重修人数增加最为显著,很多课程重修人数达到考核  相似文献   

11.
补考是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针对特定学生的一次考试。一般来说,课程正常考核不通过或者缓考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补考。当前,高校学生补考现象非常普遍,本文主要以上海交大为视角,通过分析补考制度的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补考制度的改革思考。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3,(5):7-8
文章在对A和B两所高职院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初补考数据进行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高补考率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补考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期末补考安排的图论模型 ,并利用着色理论进行优化 ,给出求补考安排最少次数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凤凤  沈丽 《考试周刊》2012,(40):2+12-2
通常意义上来讲,补考是学校针对少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教学上采取的一种弥补手段。补考人数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然而现在在我院存在大量的补考人群,补考学生的人次也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作为从事教学管理人员,我们近两年来在对本院补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随机抽样等方法对大一学生补考现象进行了调查,针对补考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高校补考与重修制度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这些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总结归纳了深化大学补考与重修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就如何进一步改革补考与重修制度,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还是收补课费好黑龙江刘新,苑金春目前,各学校对考试不合格学生所采取的差不多都是交补考费的办法,即开学补考,收取补考者一定的补考费,或5元或10元;也有的学校对不及格的学生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第一次补考收取补考费10元,补考不及格,第二次再补考收取...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校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发挥着重要作用。考核辅导员学风建设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考察其指导的某个集体的课程补考状况。由于“补考率”忽略了许多微妙的成绩信息,因此不可避免地掩盖了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上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人格魅力甚至职业艺术修养方面的差异。为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判一位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得失,“补考指数”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将其作为衡量和评价学风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论证了“补考指数”之与“补考率”的不同之处,“补考指数”在量化考核辅导员工作绩效方面充分显示了科学性、规范性和优越性。将“补考指数”计算程序植入现有的成绩登记系统,可望在全国教务管理系统范围内推广应用,成为评价学风状况与教学质量、衡量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补考率向来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们所关注,学生补考率的高低甚至被作为衡量一校学风是否优良、教学质量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自2005年国家明令学校应给予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一次免费补考的机会后,高补考率现象在各高校屡见不鲜。相比于文科院系而言,理工科院系的补考率要高得多,更值得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教育微评     
《湖南教育》2015,(2):17
新闻事件:日前,武汉某职业院校推出"新政",拟实施"刚性考核弹性补考"政策。以100分为例,60分及格,若学生只考了58分,就只用补考2分,且补考次数不限,直到过关。争议声中,有人认为,学校此举是人性化管理,值得尝试;有人则提出,学校是在折腾教师、折腾学生,实在任性。七嘴八舌:1谢建中:职业院校实施"刚性考核弹性补考"政策可以让学生腾出更多时间学习技能,而不是一味死学理论,导致理论和技能"两张皮"。同时,"补考次数不限,直到过关"的规定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次补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