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洛夫回归时期写作了不少乡愁诗。他的乡愁诗既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同时又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影响,将现代的诗歌表达方式与传统的诗情融汇在一起,达到了传统和现代臻为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韩两国自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甚深。在诗歌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对韩国诗歌的创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韩国诗的形式、内容、技巧等深受中国诗的影响。中韩两国诗学的承传踪迹是余光中、郑芝溶二人"乡愁"意识生发的背景,他们同有"失国"感,但在精神层面上的感受却又有不同,前者是"有国不能归",后者是被异族殖民的"亡国"。因此,二人的"乡愁"主题中"寻根"与"无根"是他们的精神源点,但二者在"失国"的精神状态中对乡愁的表达和乡土的想象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在《乡愁》作品中通过意象实验、语言运用以及诗情内蕴的营造,来表现出"乐观"与"悲伤"两种相异的诗学风格,是他们乡愁诗的气质和基调。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作品中胎记般不可磨灭的中国情结,来自于他对故乡故土的眷恋与追慕;对传统文化的挚爱与坚守;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依,并贯穿于他大半生的创作之中。其用心编织而成的“中国情结”,将作者眷恋祖国母亲之心与母亲思念儿子之情不可分离地紧紧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次第放大的意象来吟咏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新婚妻子的依恋和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全诗用“情感”维系,从个人经历来思考民族的命运、人类共同的命运,意蕴层面由“小我”到“大我”得以升华。一般鉴赏类辞书中把《乡愁》主题定位于渴望家园统一之情。这种隔不断的两岸情是缘何而起的呢?“我”是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释了著名诗人余光中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构想——在“中国诗的现代化之后,进入现代诗的中国化”,前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逻辑起点,后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历史归宿,并进而分析了余光中诗论中有关“现代诗的中国化”的特征、途径、步骤及其诗人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6.
余光中的诗在海外的华人中很有影响 ,近年来也深受大陆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与好评。他的诗具有从多角度抒写乡愁乡恋的特点。从他的诗风的发展来看 ,他在挖掘乡愁的主题和表现乡愁的形式上又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7.
学界及余光中本人都一再强调他历经了从追求现代到重返古典的诗路跋涉,却忽视了他于千变万化中恒在的对再现艺术观的决绝反抗,对欲爱纠结、生死焦虑、文化乡愁的创造性表现,以及对中华文化认同与身份界定的沉思,实践着从克罗齐到科林伍德的“直觉-表现“说,深得屈原、李白和李商隐的神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表现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乡愁》一诗用形象而细腻的手法表达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痛,为无数思乡而不能归乡的人传达了心声。由于此诗的形象朴实,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几十年来成为脍炙人口的佳篇。各类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一再选编此作,人教版语文教材仍然一如既往地将其奉为珍珠,串接在“亲情单元”中(九年级下册),以此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在学习中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本篇在作者及作品欣赏和评价方面进行一点浅在的探索,期待与同行共鸣。  相似文献   

9.
【精彩段落】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相似文献   

10.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的本质就是再现原诗的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围绕这一基本原则 ,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格律手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着重就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格律转换之相关技巧进行了探讨与归纳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是现代自由体诗歌区别于古代格律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人称代词从古代格律诗歌到现代自由体诗歌由隐到显的模式转变,与特定历史语境相关,大量现代人称代词的入诗是近代以来民主与科学思潮的产物。诗人对不同人称代词的取舍,反映出人称意识、体物视角、言说方式、诗意建构的差异性。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大量入诗与多样化表现,打破了古代格律诗歌长期以来隐藏主体或主体缺位的含混状态,使现代诗歌的内涵趋于多义且具有了多重发声的可能性,对现代诗歌的句法、诗体结构及音节节奏等一系列形式变革带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为中国现当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资源.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包括现代新诗从题材到主题以至语育艺术方式等多个方面。语育问题是其中最受忽视然而最为重要的问题.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根本上制约和决定了现代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及其内涵。而现代新诗现代性本身则包含了丰富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经常讨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文体以及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了处于二者之间的译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文体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诗及创作的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由此也突出了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诗歌标题作为新诗的组成部分,形态多样,功能丰富,特征鲜明。新诗标题的现代变革,以中心词制题、意象性命题和开放性形态确立其基本面貌。与传统诗歌范式化标题不同,新诗标题以修辞的运用、叙述与抒情的参与和语言符号意蕴空间的建构,突显标题功能。新诗标题与诗歌内容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诗人常常将诗旨和隐喻嵌入标题,诗歌标题与内容在诗歌意义上相互生成。诗人自我意识的突出使标题具有个性化色彩和风格化特征,时代的语境也影响着标题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围绕新诗格律的问题,卞之琳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其重点是将“顿”视为诗律的核心。并从节奏角度划分诗歌的形式。卞之琳的诗歌理论显示了白话新诗在理论层面上对语言规律的探索和语言内在音乐性的寻求的成绩。但从诗歌效果史和诗歌写作实践上看,其理论又有着局限。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诗派在继承西方象征主义的"契合论"和"纯诗"理论的同时也进行了自觉地创造和发展,他们否定了西方象征主义由"契合论"而引申出的过度神秘暗示以及由这种神秘暗示所导致的抽象晦涩的诗风,而是追求一种朦胧含蓄的诗风;在继承"纯诗"理论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气质意蕴的思想有所继承,从而为中国现代纯诗的建构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推进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受儒学“秩序意志”的深刻规定,中国古典诗学奉行“文以载道”的核心原则,由此形成既具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意味的文质编码程序。该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文论逻各斯中心话语的适度解构,力图在马列文论、西方文论等多维参照中,探索世纪转换关头中国古典诗学现代转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路径,以期在开放性的世界对话中达成体系化的现代超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诗歌的情感特征受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群体关怀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均有所体现.由于各种内在、外在的原因,群体关怀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上都有压制乃至压倒自我情感的倾向并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传统的内涵之一;群体关怀是晋察冀诗歌情感的突出特征,这既是对现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也以自己的个性参与了这一传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