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汲静平 《现代教学》2007,(12):54-54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这种“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两种形式。我们往往对口头语言运用得比较多,注意得也比较多,但对形体语言则关注得较少。我在音乐教学中注意适当运用形体语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所谓“信息沟”.是指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信息沟”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语言活动。这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信息沟”的存在使交际活动更接近于真实。否则就是一种“伪交际”,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信息沟”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跟着感觉走”,生活中不可如此,而在英语学习中却不妨如此。怎样跟上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又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学生在经过了初、高中六年的学习之后,仍然感觉很迷茫。而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一般意义上讲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才形成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一过程并非完全适应,应该对此常规稍加调整,采用读、听、说、背、写的过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4.
刘阳 《湖南教育》2005,(23):44-44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这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我们必须改变学生这种不正确的学习观念。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很好地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是各类信息的载体,它包含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学习英语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最后,让学生明白,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成绩。同时老师自己也要改变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把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问”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教师从“幕前”转移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从而使他们真正获得语言技能,提高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5.
陶彩萍 《考试周刊》2010,(15):124-125
英语著名语言学家Dick Allwright指出:“如果语言老师能组织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使用所学的外语,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那么,语言学习就会自然发生。”《新英语课程标》要求教师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结合英语课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就是要促进学生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自觉地把注意力从语言形式向语言意义转向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主动运用语言结构进入语言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王萃 《天津教育》2014,(17):99-100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将“文化意识”连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因此,研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学习活动以及使用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成了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英语是一门语言,它需要人们去不断地交流与实践,传统教学将语言的学习公式化了,使学习变得僵硬,在黑板上只讲英语语法,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有兴趣,使很多学生认为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职业》2007,(34):108
很多教师授课过程中不自觉地使用到一些口头语,例如“像”,“比方说”,“呃”等。来自美国Wright College的Elynne Chaplik-Aleskow日前指出,教师们的这种语言习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特别不利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学习英语。Chaplik—Aleskow提到不止是语言科目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日常口语表达,就连其他科目的教师们也要避免使用口头语,注重和学生的眼神交流、说话音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信息沟”是交流双方所存在的信息差异,是人们语言交际和交流的先决条件和动力;交际法教学顺应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满足了新时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本文从“信息沟”的介入入手论述了交际法教学的核心部分,拟解决现今交际法教学上的某些误区,引导学生积极运用“信息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从而实现真实而又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相似文献   

9.
人类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联系过程。众所周知,文字语言符号是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载体。但它并不是唯一载体。“回头一笑百媚生”,就是胜过文字的非言语交流,这种交流传递的是“非言语信息”,我们称它为“行为语言”,通俗地讲,就是“无声语言”或“态势语言”,其载体是神态和动作。课堂教学是信息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行为语言与文字语言并行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教师可能认为他主要是通过文字语言手段进行教学的,事实上,他在课堂上早已通过行为语言将许多信息输送给…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一种对话活动,语文“既表现为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也表现为由语言向言语的发展。而语文教学在技术层面上,也可概括为这样两个方面:通过言语让学生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在这种“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基础性的活动,语文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言语环境的把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于话剧演员的大段独白和曲艺演员的单口相声,它需要在不间断的交流中开展和深入,以完成预期的目的。因此,提问这种教学语言形式就尤为重要。提问最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因为思维往往是从“是什么”、“做什么”开始的。《论语》就大多是孔子和他的学生问答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 “Do a survey”--“做调查”是小学英语课堂常见的活动,调查内容一般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话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容易产生真实的信息交流。所以,调查活动成为了小学英语课堂上既能体现小组合作,又能体现语言运用的常见活动。  相似文献   

13.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能使学生听懂和理解音乐作品。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苏教版必修四整个专题的文本都很精彩,富有活动实践性,尤其是“问答之间”模块下的《作为偶像》一文,相比较而言,更能呈示“倾听与交流”的活动特点,更能拓展语言从文本延伸至生活的内涵,更利于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参与,较能体现语言活动课的课型特征。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也应该有所体现。本文试以《作为偶像》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课堂要尽量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学生,是手段;“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教学相长,是途径;“学生主动”即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目的。要实现这三“动”,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观念上,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翻译向学生交际能力多层次训练转变;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完善性。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举一反三,形成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互动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学生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这便是形成“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意图。  相似文献   

17.
温莹  张文鑫 《母婴世界》2014,(2):126-129
哭是宝贝们学会的第一种语言,在宝宝们看来,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语言。甩它,可以抒发自己小小的不安,可以“遥控”爸爸妈妈、可以“要挟”爷爷奶奶、可以得到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妈妈们是否纠结,是要让这种“语言”继续遥控自己,还是果断终止这种“交流”?  相似文献   

18.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多种交流实现的,而语言交流是师生间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从目前来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传授性的,一种是教学组织性的,这两种课堂语言实际上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反映。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现出许多新的理念,其核心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对教师,  相似文献   

19.
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情境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情境”作为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语言体验、意义协商、情感交流的方式来习得语言的教学过程。这种“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1)学习要与情境相联系;(2)学习要与真实活动结合起来;(3)学习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学生就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