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形象只有建构在时空体系之中,引进“分解”了的人生视点,建立辐射性的参照系,才能观照到人物身上复杂的多重性格;引进历史的视点,追踪人物精神在时间上的绵延,才能自然浸润出人物身上某种稳恒性的心理特质。时空网络体系为学形象的刻画树立了重要的尺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长卷人物画以其特殊的卷收与展放的观看方式,形成中国绘画特有的时空观。画家通过文字题注、道具隔断、主次人物的出场次序以及人物凝视方向的引导等手段,或直接或隐晦地建构出延展的、流动的、无限的时空,突破了固定视点的有限性,在世界绘画史上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3.
哈代小说中的人名富含文学寓意,哈代借助文学人物的特殊命名,或直接通过人名的字面意义、或引经据典、或利用谐音双关来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思想、揭示人物背景或预示人物命运,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个性更加鲜明,形象更加逼真,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乡土魅力.  相似文献   

4.
持续升温的"张爱玲热"引发了对其小说《封锁》的普遍关注。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对该文本进行了解读。小说中营造的美学时空是我们解读这篇小说的全新视点。封锁中,常态与非常态时空产生强烈的参差对照,新传奇式的美学时空由此诞生。它无疑是张爱玲式的。只有深入解析张爱玲作品中频繁出现的这种美学时空,才能对她的作品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在?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历史诗学概述?对小说中的时空体进行历史性地梳理时,指出了时空体对小说体裁和体裁类别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包括对文学中"人"的形象的决定作用.文章在巴赫金对于不同小说时空体的分析中,对人的形象的生成过程进行探讨,并指出这一生成过程中蕴含的人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视点以文本解读为核心,将阅读能力与人们的日常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这一理念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以此理念为基础,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中Deep Concern一文为例,从时空视点与时空框架、观念视点与人物态度、叙述视点或知觉视点与主题三个方面来分析语篇视点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人物塑造是文学的中心问题,是衡量文学作品民族性的重要条件。纵观新时期以来回族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笔者以为,相较于主流文学而言,回族作家在一些特定的人物身上投注了较多的注意力,他们是生活在底层的回族民众、宗教文化熏陶下的虔诚信徒以及体现着民族精神的回族女性。作家调集多种艺术手法,使这些文学形象从外到内,都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相似文献   

8.
《太阳出世》将视点凝聚在市井小民赵胜天身上,走进他的平凡生活,准确捕捉其性格特质否定了"安于贫命"性格特质的定格,挖掘"勇于追求"的现世精神的人生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境中的时空关系是一种含蕴在文学话语线性流程中的可创性艺术时空,在文学作品的组织结构、叙事方法、表现力度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学语境中的时空关系包括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两个方面,有两种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底本时空和语本时空。语本时空常使底本时空发生变形,这些变形在文学创作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章通过对吴妈这个陪衬人物的三维时空框架的思维构建形式及陪衬效果的论述,深刻阐明:虽然吴妈在《阿Q正传》中是个陪衬人物,但对阿Q形象的补充、对作品主题的充实和深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艺术效果。她的思想内涵远远超过了人物本身的陪衬角色。因此,吴妈是《阿Q正传》中不可或缺的陪衬人物。  相似文献   

11.
冯凤仙 《函授教育》2003,7(4):110-112
文章通过对吴妈这个陪衬人物的三维时空框架的思维构建形式及陪衬效果的论述,深刻阐明:虽然吴妈在《阿Q正传》中是个陪衬人物,但对阿Q形象的补充、对作品主题的充实和深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艺术效果。她的思想内涵远远超过了人物本身的陪衬角色。因此,吴妈是《阿Q正传》中不可或缺的陪衬人物。  相似文献   

12.
王小波的小说存在三重形象,一是巨人,二是顽童,三是悒郁者。“巨人”肉身强壮,充满创造力,而“顽童”则拥有黑色幽默的反讽,“悒郁者”则是现实时空中的压抑形象。这构成了中国文化悖论时空中“经典性格”的命运隐喻。这三重形象,在王小波的小说,也常统一为一个主体性人物:“王二”。王二身上,叙事者、隐含叙事者与人物出现趋同,同时,通过不同叙事层面的穿插互证,作者也不断颠覆作为“唯一真理性主体”的统治地位,用自由和理性来面对文化语境的悖论情境。  相似文献   

13.
杜甫诗歌《月夜》通过时空视点的建构与转移,使读者与诗中人物近距离接触;采用内视点的叙述角度,借助观察者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闺房思妇的人物刻画,体现了诗人男性潜在意识和对国家的忧患意识.诗歌视点的交错运用及角度转换对理解整个诗篇起到了轴心性作用,奠定了整首诗歌的语言基础和感情基调,揭示出深层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创造了大量的经典人物形象,其中守财奴泼留希金最被读者所知.但纵观该人物形象的评论,都是从迂腐贪财的角度出发,缺乏全面客观的分析他性格的成因.本文试图通过西方文学中四大吝啬鬼的对比来揭示泼留希金性格的成因,从而发现该人物身上暗含的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15.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因而,它不是简单地记载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反映社会现实。这种借助形象反映社会人生的手法与文学是趋于一致的。但作为历史著作,《左传》仍然具有不同于文学的叙事角度,即作者只能从旁观者这个固定的视点客观地叙述事物,描写人物的外在语言、行动,只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而不能像文学家那样,主观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直接剖析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惠特曼·阿新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评论界的争论,阿新这一形象也为评论家所关注.本文拟从姓名、身份认定及言行风格三个角度出发,对这一人物作细致分析,透过这些方面探查人物身上所蕴舍的深意,及作者塑造此文学形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著书立盲”说是在继承《春秋》的笔法、拓展楚辞发愤抒情内涵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司马迁“著书立言”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视点;坚持文学的现实批评精神,尚真求实不虚美,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罪恶和各种弊端;打破世俗观念为小人物立传,弘扬普通人物身上的正义之气。  相似文献   

18.
从立体派绘画看《喧哗与骚动》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最为成功的一部小说.有些评论家之所以将它赞誉为文学中的“立体派”作品,是因为福克纳在创作中打破了传统的小说时空观念而着重以人物的意识流程为线索,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对人物工笔细画,使人物形象的各个侧面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四维空间的层次感。而立体派绘画的艺术追求,创作原则和革新精神正好也体现了这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世林 《考试周刊》2008,9(5):139-140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天才作家D·H·劳伦斯(1885-1930)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为年仅28岁的劳伦斯带来了荣誉.他打破十九世纪前辈作家的传统创作方法,以其独特的风格,抒情的笔调,细腻的心理刻画,为我们创作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女性形象.如在<儿子与情人>中出现的三位女性.可正因为他刻画女性形象的成功,使大部分学者将他们的精力放在了研究和分析那些女性人物身上.而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相对来说,就容易被人遗忘或忽视.在<儿子与情人>中,除了保罗这一男主角之外,他的父亲瓦尔特·莫瑞尔则明显被很多人忽视.在劳伦斯的笔下,这是一个让大多数人憎恶和瞧不起的男人.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普通的矿工,一个可怜的工人,他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本文拟从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入手,从社会经济,家庭,和他自身的性格弱点三方面入手,从而说明,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文明发展社会工业化的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同时它也破坏了家庭的和谐.这也正是劳伦斯大多数作品所反映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是苏联作家扎米亚京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一直被评为政治题材小说,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在小说三要素之一——人物的塑造上,对几位女性号码的描绘,她们个性各异,却都有典型的时代气息,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