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在专利方面存在着公认的两个老大难问题:一是专利转化实施难;二是专利维权难。而对于绝大多数非职务发明人来说,困扰他们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发明创造,如何才能尽快转化实施,成为赚钱的产品,为发明人带来回报。 在前不久举行的湖北襄樊市2006年度“发明专利奖”颁奖仪式上,陈世宪老人代替妻子领完奖,面对采访的媒体,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我老伴搞发明搞了十几年,发明了一种中药,至今未能转化成产品,她托我帮着打听一下,如果有企业愿意生产,我们可以1分钱转让费都不要。”陈世宪话音刚落,其他来领奖的专利发明人也发出一片唏嘘声。“我也愿意免费转让,只求有人愿意投资生产,别让它‘睡死’!”说着,60多岁的发明人陈富先竟然红了眼圈……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专利方面中存在着公认的两大难题:一是专利转化实施难;二是专利维权难。在2007年年初举行的襄樊市2006年度"发明专利奖"颁奖仪式上,发明人陈世宪发出不要专利转让费的慨叹,折射出目前绝大多数非职务发明人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我是退休公务员,也是一个搞过十多项发明、申请过六项专利的非职务发明者,我在经济上既没有致富,也没有致贫,但在发明的活动中,遇到过因发明而“致贫”的一族,也常见到因搞发明而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报道。特别是看到《发明与创新》杂志刊登的两篇文章讲到的95%的非职务发明人处于贫困状态和在非职务发明人中形成的丐帮,这种状况确实不能让人平静。国家要富强,  相似文献   

4.
杨通河 《世界发明》2003,26(7):29-30
几位搞发明创造的朋友谈起多年来从事发明创造各自的感受,虽然每个人经历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感受是共同的:“搞发明很难,很累!”“发明难,申请专利更难,专利推广尤其难”——恐怕大多数发明人最初都要经过这样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一面是手握百项专利的发明家,另一面却是生活艰难的社会底层者,民间发明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冰火两重天的角色,资金难筹,专利侵权,成果难转化,是民间发明人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专利法》实施20周年。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日前启动了首届“湖南省优秀专利发明人”和“湖南省专利奖”评选活动。凡在湖南省境内实施的有效中国专利,申报时无权属纠纷,且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者开始实施并且具有较大的潜在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均可上报“湖南省专利奖”。凡在10项专利(其中5项以上是发明专利)中作为主要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且专利实施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申报时不存在发明人或是设计人纠纷的可上报“湖南省优秀专利发明人”奖。申报“专利奖”…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杂志社的编辑同志们:你们好!我是一个非职务发明人。我从小就爱“捣鼓”,热衷于搞小发明,虽然工作多年,但业余时间我还是一直没有放弃我的爱好。其中,有几项发明获得了专利授权,令我备受鼓舞。自从我偶然发现了《中国发明与专利》这本杂志后,简直是如获至宝,每一期的每篇文章我都反复读上好多遍。说实话,我感觉从今年开始,杂志的风格有了些变化,一些比较冗长的文章减少了,读起来比较轻松一些了,不知道其他读者是否也有同感。毕竟我们这些发明人不是搞学术研究的,希望杂志能多刊登一些实用的知识和信息。衷心祝愿《中国发明与专利》越办越好!浙江省嘉兴市崔先生  相似文献   

8.
专利喜与忧     
近些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每年增长数以万计,这确实令人欢欣鼓舞。然而,许多专利权人却高兴不起来。特别是读了2000年第8期《发明与革新》刊登的《“智慧之果”为何成了负担》一文之后,我的心情增添了几分沉重。首先,对陈江辉、任文林、刘家全三位发明人有这么多的发明成果表示深深的敬仰,而对他们的窘境表示极大的关注、同情和不安。对他们的发明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商品感到非常惋惜、遗憾。我认为应及时回顾和总结已经走过的专利之路。事实证明:有了专利技术并不等于有了经济效益。我国的专利技术转化率极低,90%以上的专利技…  相似文献   

9.
张学勤 《世界发明》2003,26(8):31-31
在贵刊看到发明人王延杰的来信后(参见《世界发明》第四期“读者俱乐部”)若有所思,并结合自己近年来从事专利教育所积累的知识,谈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想法,希望能对我国的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的法制建设起到小小的参考作用。我国是1985年实施专利法的,尽管时间不长,但是总体发展势头还是很快的。随着专利事业的发展,这其中也渐渐暴露了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如宣传、教育与实际发展相脱节,发明人面临的种种困难,专利转化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阻力,等等。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个体发明人成果的推广和转化。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发明成果推广的机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受父熏陶,偏爱发明与专利读者我是一名刚入高校的大学生,我父亲是一专利的发明人,也是贵刊的“铁杆儿”读者。今年寒假刚回到家里,我就看到了贵刊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拥有超过140万名像龙彪这样的民间发明人,他们是中国搞发明创新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却得不到国家一分钱的资助.”对于媒体有关湖南民间发明人龙彪因搞发明妻离子散的艰难处境的报道,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鹿大汉如是感叹.2011年,中国发明协会完成了一项名为“我国非职务发明人群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30岁到40岁的民间发明人中,未婚和离异的分别占25%和3.57%,还有很多民间发明人负债累累.如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因搞发明而负债10万元以上的民间发明人,超过当地这一人群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怎样提高专利实施率王春景专利实施难已成为发明人、企业家和专利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造成专利实施难的原因很多,既有专利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有转让中介的问题,还有接产方的问题。要想提高专利实施率,应当做好以下工作:l、严把专利申请关,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如前...  相似文献   

13.
在专利许可贸易中,因专利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和诉讼特别多。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当事人对专利权和专利质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为此,有必要帮助当事人提高认识,以减少和避免类似纠纷和诉讼发生。一、专利技术不一定是可靠技术专利技术是否可靠,取决于专利的质量。专利的质量如何,一方面取决于发明人对其发明的创造和设计,另一方面取决于授权的审查制度。一般说来,除了有意欺诈外,发明人主观上都希望自己的发明能够有较高的质量,能够实施并产生积极效果。然而客观上由于发明人的水平和能力等原因,发明有时不能实现预期的实施效…  相似文献   

14.
人们从事发明的动机多种多样,一项发明完成之后是否申报专利,发明人考虑的问题也很多,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技术进步,二是经济效益。从我国的实践看,发明人在确定发明课题或申报专利前,一般仅通过专利文献检索和有限的市场调查,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经济效益,这就使得几乎所有发明人都认为自己的发明课题或申报的发明专利带来了技术进步,将有良好的效益.而实际上,有许多项目最终却又难以实施并产生经济效益,关街的一点就是没有辩证地对发明从技术经济与技术经济情报分析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发明的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15.
小鹭鹭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对发明说 :“发明爷爷 ,你教我搞发明 ,好吗 ?”“好啊 !”小鹭鹭在发明的指导下 ,作出了一项发明 ,小鹭鹭太高兴了 ,她又想将发明申请专利。专利说 :“你想申请什么专利 ,是发明、实用新型、还是外观设计”?按照专利法规定 ,专利分为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什么是发明 ?按《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 :“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技术方案”。什么是实用新型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区别在于 :1…  相似文献   

16.
睡觉的床也能休闲养生,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发明人刘玉恩带来了他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家用如意休闲床”(专利号:201120382315.9)。产品一经亮相,体验者纷至沓来,简易便捷的操作,受到体验者的追捧。  相似文献   

17.
技术壁垒使我国年损失500亿美元 专利战略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经贸委3月26日—27日在深圳召开了全国专利试点工作会议,会上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国的专利工作有喜有忧。一方面入世令一些企业对专利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专利意识正在增强,去年申请国际专利比上年大大增加。但另一方面,国外企业已经利用专利构筑技术壁垒,提高产品的生产门槛,使我们的产品丧失竞争力;而一些本土企业对专利的意义仍认识不足,不舍得花钱搞发明,即使有新发明也不愿意花钱申请专利,从而使企业延误发展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年2月,欧盟通过一项《产品安全条例》,规定进口价格在2欧元以下…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永川农民冉福全发明的不用电池的电视机遥控器和便携式手机充电器问世后,随即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和众多热心造飞机的农民相比,冉福全无疑是个幸运者。搞发明难,农民搞发明尤其难。其中的一难,就是舆论不支持,甚至有讽刺挖苦的。农民搞发明多半是以摸索方式进行的,缺少必要的技术资料,一般也没有实验装备。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很多弯路;再加上缺少资金,缺这缺那,结果是要多吃很多苦头。如果舆论再不支持鼓励,农民搞发明要坚持下去难上又难。舆论是人才成长的软环境,也是技术发明的软环境。人在困难的时候,舆论扶上一把,给他们以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施专利法已近18年,专利技术的转化率一直很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也多方从政策、组织上给予支持,但是专利转化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打破专利技术难转化的瓶颈,一些省市自治区的知识产权局也进行了其他的种种尝试。如免费提供场地举办专利技术展示会、举办技术与资金的见面会等,也因为展示会、见面会对企业的需求缺少了解,加之参加会议的人员过于窄少,技术和资金在见面时缺少选择的余地等原因,收效甚微。笔者自1988年起用业余时间搞发明,已有发明达20多项。由于饱尝转化难之苦,1997年开始向专利开发转轨,2000年后则集中精力于…  相似文献   

20.
这个专利交易平台好李先生(湖北省武汉市)我是一非职务发明人,现已有发明专利2项,急需转化。前段时间,我也想了不少办法,虽然也参加过一些专门针对非职务发明人的展会,但疲于奔波,花费不少,终难成交。而高新技术展会门槛较高,想进也进不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