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祖亮 《班主任》2003,(8):9-10
儒家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线,道德教育是儒家教育的核心。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率先提出“德治”主张。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相似文献   

2.
一、从古今中外,看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的重要性。早在两干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人施教这一原则。他非常重视观察、了解自己的学生,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意思是对一个人,看他的日常行动,观他所经历的事,细察他意志的所向,他还有什么隐匿的呢?孔子对他相从的十名弟子,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而且,孔子还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是不是有闻即应去实行呢?孔子答道,有父兄在,应当禀命而行,怎能有闻即行呢?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历代封建君主所尊奉的“万世师表”,他的地位历二千余年而不衰,这个奥秘何在呢?根据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史的粗略考查,这是由于他的“忠君”主张成为封建伦常之首,封建国家为了麻醉人民,巩固自己的统治,便利用经汉儒歪曲、改造过的孔子的忠君思想来为其服务,这就是孔子成为封建社会所崇奉的大成至圣先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孔子忠君思想究竟包含着哪些内容呢?是不是与封建社会中纲常礼教完全相一致呢?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此人们便误认为他的学说就是封建经济基础上树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为了有助于对孔子思想的阶级属性进行探索,特对其忠君思想作如下的辨析。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富贵观是由他的人生观决定的。孔子的人生观的核心是仁。把仁用于治理国家,就是行“仁政德治”。从孔子自立之年算起,直到他死为止的40多年里,虽然生活清贫,历经坎坷,然而他“求仁”的人生观始终没有变,也没有动摇过,这是他的可贵之处。 孔子的富贵观正是建立在他的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 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是主张人世的,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是要富且贵的。他明确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这里所说的人,当然包括孔子自己。然而他紧接着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他所坚持的“仁政德治”。  相似文献   

5.
孔子作为一个大学问家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这是为许多人所知道的。在孔子看来∈,“处处皆学问”,好人、坏人都可以做他的老师,所以他举例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这话本来浅显易懂,然而其中“三人行”一句却被某些人解释得面目全非。龙溪淼同志在《谈谈“三人行”的“行”》一文中认为“行”字  相似文献   

6.
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30岁左右开始办私学,从事教育活动,直至逝世。相传有弟子3千,贤者72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和他的教育活动,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思想和教育影响很大。我国的封建统治者曾尊孔子为“至  相似文献   

7.
孔子评论人之贤否是持客观态度的,既不执着于个人恩怨和一己爱恶,也不因其有某些缺点错误而埋没其功劳,贬低其品德。他尤其反对“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主张“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据《仲尼弟子列传》所记:“孔子之所严事,……于齐晏乎仲(即晏婴),于鲁数称臧文仲、柳下惠。”晏平仲对孔子个人是极其反对的。孔子在齐时,齐景公欲封以尼谿之田。他力加阻挠,而孔子却称他“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臧文仲孔子虽称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之“性”与人之“欲”,最早的认识从孔子开始。《论语》大量记述了孔子对“欲”的言说,他认为“欲”是“性”发的结果,“欲”可分为:“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之欲”和“性”发而失中节的“贪之欲”。“和之欲”经《中庸》的进一步阐释,为孟子所继承并提出性善说;“贪之欲”为荀子所发挥,提出了性恶说。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之“性”与人之“欲”,最早的认识从孔子开始。《论语》大量记述了孔子对“欲”的言说,他认为“欲”是“性”发的结果,“欲”可分为:“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之欲”和“性”发而失中节的“贪之欲”。“和之欲”经《中庸》的进一步阐释,为孟子所继承并提出性善说;“贪之欲”为苟子所发挥,提出了性恶说。  相似文献   

10.
平凡而又伟大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孔子年轻时作过几任小官,中年时曾作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当于警察局长,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所吹捧的那样,似乎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道貌岸然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更不是一个天生的神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性格、有抱负、有喜怒哀乐的现实中的人。但孔子又并非没有什么伟大之处。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  相似文献   

11.
孔子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影响巨大,这是人所共知而不成问题的,但是,怎样评价孔子,却成了问题。历来评价孔子差异甚大,旧时尊孔子为“圣人”,当然众口一辞皆是赞誉之语,但到了孔子“圣人”“素王”的头衔一旦脱落,这评语可就五花八门了,就连西方人隔帘望影看孔子,也众说纷纭各持一端。伏尔泰、狄德罗、罗素等人看到了孔子和中国人“温文尔雅”“自制有礼”,便称赞他好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放射着夺目的光辉。他的一些主张,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至今仍有借鉴之处。 孔子一生,可以说大部分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他是最早创办私学、进行私人讲学的人。从贵族的“官学”改变为“私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转变。他提出“有教无  相似文献   

13.
孔子历来被称为“圣人”,《论语》被作为“圣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很长时期里占主导地位,其中的教育、政治思想尤为人所重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科学思想发展的起源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源头,孔子的思想、思维结构、个人偏好等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方向。为了更明晰地解构出孔子思想对中国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笔者没有把孔子视为一个“圣人”,而是把他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作为乱世中一个坚守自己理念的知识分子来看,主要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周公礼乐制度对孔子思想影响的角度,力求探究孔子自然观的影响因素,从侧面了解孑L子对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孔子教育管理思想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40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一、教育目标管理尽管目标管理的概念在 2 0世纪 70年代才被引进教育领域 ,但孔子作为私学的直接管理者 ,已经有了朦胧的教育目标管理思想。孔子从“为政在人”的政治主张出发 ,提出明确的办学目标 :培养士或君子 ,即培养“修己以安人”、“修己治人”的统治人才。孔子特别重视君子的品格 ,他认为 ,修养自身是从政的先决条件。孔子对君子强调三方面的修养要求 ,“君子道者三 :仁者不忧 ,知者不…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兴办私学。相传孔子有弟子3000,其中有72贤人。孔子积累和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诸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关于学、思的关系,孔子辩证的认为:“学而不思则网,思而不学则殆。”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孔子认为“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提倡“每事问”、“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16.
孔子认为文艺有感发、认识、教育、讽刺、实用、修身等社会作用,而他所说的“温柔敦厚”是对人而言,并非对“诗教”本身而言。孔子关于文艺社会作用的思想,开创了我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既讲“再现”、又讲“表现”,而又以“表现”为主的民族传统,揭示了阶级社会中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普遍规律。但是,由于他过分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因而相对来说,忽视了文艺的审美作用和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与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继愈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第一册里说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公开讲学的教师。他自己‘学而不厌’ ,对弟子‘诲人不倦’。相传他先后教过的弟子有三千人之多。在春秋末期他建立了最大的讲学团体 ,并教育出不少有才干的学生。通过他的丰富的教学实践 ,在学习方法和认识论方面总结了不少经验。”如何理解任继愈先生所说的孔子“建立了最大的讲学团体” ?根据笔者对研究生教育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想在这里作一个自以为不无道理的借用 :孔子所教育的学生是“研究生” ;而这位“至圣先师”在这个“讲学团体”中充当着“研究生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18.
最近,重温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这句至理名言又有了新的体会。《论语》中记载:一次,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这么有学问,不知他师从何人?子贡回答说,孔子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孔子认为,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有德行的人认识其大处,德行不深甚至没有德行的人也能认识其小处,无论“贤”还是“不贤”,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的体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19.
汉宣布时,有一次朝廷讨论国事,长信少府夏候胜因为正直敢言而被人参劾井下了牢狱。在狱中,同时被捕的黄霸要跟他学习(尚书),夏侯胜国为自己即将被处死,没有心思教他而推辞了。黄霸就对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夏侯胜听了这话,为黄霸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就答应了他。从此,两人在狱中学习、讨论,从不松懈,在狱中两度寒冬。黄霸所说的那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早晨得知了真理,那么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由此可见,孔子爱真理远远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孔子一生好学不倦.曾说,“…  相似文献   

20.
于丹 《高中生》2011,(16):18-19
孔子将其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强调出来。"十五志于学",孔子所提倡的是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